張麗媛
摘 要:財務、稅務內部控制制度是企業規避經營風險的一項重要措施。對于大型零售企業,通常存在經營模式多樣,向供貨方收取大量費用,其經營地與核算地相分離,稅源跨區域流動等等經營特點。那么涉及財務做賬、稅收項目的風險點較多,在財務方面,百貨公司可通過手工假賬、銷售儲值卡、促銷活動的贈品處理、虛增業務主體成本和費用、向分支機構轉移利潤等多種財務手段來影響增值稅和所得稅的繳納。所以經營風險中的財務、稅務風險管理就顯得更為重要了。百貨公司是大型零售企業的代表,經營結構復雜,涉稅業務繁多,更加需要關注自身財務、稅務風險。本文從百貨公司的財稅風險表現入手,探尋引起百貨公司財稅風險的因素,從而針對這些因素提出建立健全財務、稅務內部控制制度等建議,勢必最大程度防范和控制百貨公司的經營風險。
關鍵詞:百貨公司;財務風險;稅務風險;內部控制
0.引言
企業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包括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它可以減少企業各業務領域、財務稅務領域等等經營風險。而目前我國的大部分企業沒有意識到財務、稅務風險給企業到來的隱患,也沒有將財務稅務分開,而是由財務人員兼任涉稅工作,一定程度上易造成財務、稅務不能互相監督,會計賬簿的風險傳遞到稅務風險,并未有效地執行稅財稅風險控制;甚至是被動接受監管,缺乏主動風險管理意識,所以在上市的大企業中不乏有稅務丑聞的,如國美、蘇寧、中國平安等等。
百貨公司是零售業的代表企業,具有典型的經營模式多樣,向供貨方收取大量費用,其經營地與核算地相分離,稅源跨區域流動等經營特點,就導致了增值稅、營業稅、所得稅稅種繁多,這就容易產生更多財務風險,進而涉及稅務風險點增多,風險隱患增強。除了簡單的手工假賬外,另設單機收款、銷售儲值卡逃避納稅、促銷活動的贈品處理、收取來的費用按營業稅處理、虛增業務主體成本和費用、向分支機構轉移利潤,這些手段都較為隱蔽,要詳細篩查,加強風險管理。再者,財務稅務風險還來源于管理層不夠正確的經營觀念,零售企業的稅務審計的缺失,財務人員對稅收政策理解存在的差異等諸多方面。
百貨公司要提高自己的財務稅務風險管理能力,就需要尋找適合自身經營的風險應對方法,從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風險三個方面加強管理。對風險本身采取回避、降低、分擔、承受區別對待;對風險以外的因素加大重視,如提高涉稅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加強財務分析,建立自身的財務、稅務內部控制制度。集中管理與分散放權合理配合,確保財務政策的實施與執行,從而使稅務風險管理更進一步。
1.影響百貨公司財務、稅務風險的內部因素
經營模式的多樣、費用名目的繁多、機構組織的龐雜都會使得財務稅務賬目有很多人為操作空間,最終導致增值稅和所得稅的變化,主要表現在收入確認、成本確認及發票管理三個方面。
1.1 收入確認方面與稅務風險
不同的經營模式對收入確認的會計處理不同。百貨公司有經銷、代銷、聯營、租賃柜臺等經營模式。經銷是百貨公司對商品的進、銷、存全面管理,自我經營;代銷是供貨商提供商品,百貨公司負責銷售;聯營是百貨公司和廠家合伙經營,風險利潤共擔;租賃柜臺是百貨公司把柜臺租賃給他人經營,收取租賃費。但大部門百貨公司不斷創新經營模式,混合經營越來越多。舉例來說,在百貨公司的實際操作中,假設服飾類商品采取折扣是與供貨企業結算,售后付款,扣率在20%左右,每月結算時供貨企業按銷售額的80%開具增值稅發票;家具類商品采取經銷制,以返利體現毛利。也就是說同一企業同一時期對收入確認有著不同的處理方式,這種情況下如果存在人為操作空間,就很容易混淆不同的收入確認模式,從而給百貨公司帶來稅務風險。例如把部門銷售額作為租賃柜臺的銷售額,逃避增值稅的繳納。
除了銷售收入外,,百貨公司還會向供貨商收進場費、上架費、展示費、促銷費、管理費等名目繁多的費用。對其中與商品銷售量、銷售額掛鉤的各種返還收入,按照國稅發[2006]156號《關于修訂增值稅專用發票使用規定的通知》規定,如果屬于平銷返利,不得開具折讓證明單。那么到底繳納增值稅還是營業稅對于稅務監管機關來說,存在鑒定難度。百貨公司常見的商品被盜、毀損、丟失等非正常情況而造成的進項稅額是否及時足夠做進項稅額轉出,這些都增加了企業稅款核算違背稅法條例的風險,為一些追求短期利潤的百貨公司提供了謀取營業稅和增值稅稅率差的操作空間。
1.2 成本確認方面與稅務風險
成本核算的不正確同樣會給企業帶來稅務風險。百貨公司作為大型零售企業,其規模龐雜,分支機構繁多,合作的廠商、經銷商多樣性強,容易使得百貨公司和合作方串通利益,利用分支機構的關聯關系,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等等手段來逃避繳納稅款。這種狀況也屢見不鮮。
有的百貨公司通過虛增庫存商品、改變售價金額、改變存貨計價方法來增加主營業務成本;有的人為調減毛利率、降低進銷差價率來更少的沖減主營業務成本。有的百貨公司虛增各項費用,原本應計入成本的就計入了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從而進行了稅前扣除。有的百貨公司以總部收取分店費用的方式轉移利潤,使得所得稅降低。
1.3 發票管理與稅務風險
百貨公司的發票基本有三種:卷式發票、大額普通發票和增值稅專用發票。無論是增值稅還是營業稅,都是憑票入賬,計算應繳納的稅款。目前,百貨公司根據實際銷售額來計算應繳納稅款,實際銷售額與開具的發票之間往往存在較大差額,這就為企業虛開發票提供了可操作空間。在總部和分支機構之間通過購銷,虛開增值稅專業發票,存在稅務風險的嚴重漏洞。
2.影響百貨公司財務、稅務風險的外部因素
2.1 百貨公司的征稅特征
百貨公司由于業務種類繁多,就需要按照所銷售商品的不同類型將商場分為不同的部門,如服裝管理部,化妝品管理部,家具商品管理部等,它們接受各自部門的管理,但又要接受財務部門的財務統一管理。這樣就存在交叉領導,此種情況下,部門工作人員通常會重視本部門的管理規定、業務指標和利益,而對相對后援的財務部門的會計記賬政策、稅收核算政策不太重視,就使得財務政策執行不到位。其次,百貨公司的分支機構遍布全國各地,那么跨區域的稅源流動導致了稅收核算和監管的難度。這些狀況都會給企業帶來稅務風險。再次,百貨公司的稅種從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所得稅之間存在絲絲聯系,又有模糊地帶,多樣性強,稅種核算之間存在人為風險,可謂是道德風險的隱患。隨著百貨公司經營的創新,混合銷售越來越多,但稅法又存在彈性,所以就要及時監測分支機構的會計行為。
2.2 財務、稅務的計算差異
一家企業的誠信度會影響企業的稅務風險,如果其理念不強,在利益的驅使下,必然會選擇偷逃稅款,從而帶來稅務風險。其次,會計與稅務有著明顯的差異,前者是按照權責發生制,后者按照收付實現制,公司在核算時是會根據會計賬簿做出調整,如果在實際經營中不能掌握其中的差異,就會造成稅款核算不符合國家稅法的規定。
2.3 財務人員的道德風險
百貨公司的商品種類繁多、分支機構多、核算與經營兩地分離、稅源跨區域流動是普遍特點。那么集團總部對各分支公司的管理難度加強,總部對分支機構的財務管理、稅務管理的政策難以有效落地。更有甚者,所謂的“優秀的財務人員”人為篡改賬簿、轉移利潤,以期減少納稅和所得稅;這些情況發生時,企業將承擔一定程度的稅務風險。
3.建立健全百貨公司內部控制制度
3.1 定期舉辦專業培訓,提高財稅人員專業素質
一家企業中財稅人員的專業素質直接決定了企業是否能夠及時甄別財稅風險,采取有效的手段積極應對。目前百貨公司中的稅務人員多以會計人員兼職,對稅法的掌握不夠全面,對稅收政策的變化不夠敏感,對稅務風險管理控治工作不夠專業,所以百貨公司應該重視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激勵其持續學習,也應該在此崗位配置高學歷、經驗豐富全面的專業人員。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的會計法、稅法在不斷完善,不斷與世界接軌,所以積極跟進學習國家財稅法律法規的變化,方能找到應對財務、稅務風險的最直接的方法。
3.2 提高管理層風險意識,尋求內部控制支持
很多百貨公司產生稅務風險的原因多是管理層財務、稅務風險意識不夠強,對于涉稅業務隱藏的風險不夠重視。公司應在中高層管理者加強培訓,加強誠信經營理念,這一方法是企業從自身開始轉變,防范稅務風險的積極方法。
3.3 加強總部對分支機構的實地考察,內部控制有效執行
由于百貨公司在地理上的分散,業務種類的繁雜,這就需要財務部門通過實地考察各分支的實物資產、經營動態、才可真正知道企業資產的用途,是否漏管,是否存在逃避稅款的行為。那么在實地考察中,盤點企業的庫存商品是重點,因為百貨公司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庫存商品,對其實施盤點,定會審核分支機構是否賬實相符,從而確認會計賬簿的真實性,控制了分支機構的稅務行為,有效監管和規避了稅務風險。
3.4 加強百貨公司明細賬簿的檢查,加強內部控制制度的約束性
百貨公司的明細賬簿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就決定了稅務處理的正確性。為防止隱秘利潤和虛報利潤,各種銷售收入的明細賬、各種名目收取的費用,各種非常規的收入都會在明細賬戶中反應,所以要與會計報表仔細核對,
3.5 促進企業內部信息的有效溝通,需求各部門配合
百貨公司由于跨區域經營,組織結構龐雜,多以財務部門與其他各職能部門之間的溝通就彰顯重要性。所以信息的不對稱就會造成企業的稅收政策得不到落實,引發稅務風險,那么應對辦法就是最大程度的加強內部信息溝通管理,尤其建立稅務信息溝通機制,確保稅務部門內部、稅務部門與其他職能部門、董事會、監事會等公司治理層的溝通,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并采取應對措施,有效防范不必要的損失,避免給企業帶來稅務風險。
3.6 內部審計的建立
在確認稅務風險的應對方法以后,就要制定內部控制計劃,可以包括授權審批控制、預算控制、營運分析控制、會計系統控制、財產保護控制,針對這些活動制訂方案,定期審核。有條件再配套外部審計,就會有效全面監督稅務風險了。
3.7 逐步建立可量化的財稅風險評估體系
研究以企業的稅收負擔率為目標,尋找其與企業稅負與財務指標之間的關系總資產收益率、資產周轉率、各細分稅種的稅收負擔率的相關性,與行業的平均值做對比。如果過高,說明企業沒有充分利用國家稅收優惠政策;如果過低,說明企業有逃避稅款之嫌疑。當然,稅收負擔率可以在合理的范圍內變動,當變動過大,也會引起監管方的注意。所以研究可控的量化模型,勢必對企業自身防范稅務風險提供強有力的支持,面對監管就不再被動。
4.結語
綜上所述,百貨公司的稅務風險的防范與控制對企業發展尤為重要,所以建立健全財務、稅務內部控制制度,提高財務人員專業素質,提升風險防范意識,都是有效的手段和方法。當然從長遠來看,建立可量化的財稅評估體系才是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
參考文獻
[1]王海霞,淺議銷售收入和銷售退回的稅務風險,全國商情,2012
[2]劉強勝,大型零售業稅收風險管理研究,蚌豐市國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