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鑫俊 孫金權
摘要: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對中國的道路做了詳細的闡述,在全國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之時,也掀起了“中國夢”主題討論的大熱潮,作為高校,該如何有效推進主題教育的貫徹落實成為大事。本文將從何為“中國夢”、高校為什么要開展“中國夢”主題教育、高校如何開展“中國夢”主題教育這三方面來談談幾點思考。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中國夢;主題教育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帶領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參觀中國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覽現場。習近平定義“中國夢”——實現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夢想,而且滿懷信心地表示這個夢想“一定能實現”。
“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中國新任國家主席習近平17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向全國人大代表發表自己的就任宣言。
一、何為“中國夢”
什么是中國夢?從根本上說來,中國夢就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具體說來,中國夢就是現代化之夢,社會主義之夢,民族復興之夢。這三個含義,黨的十八大報告從中國道路的總任務、現狀、前景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習近平主席用三個“必須”勾畫了實現“中國夢”的具體路徑:“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
二、高校為什么要開展“中國夢”主題教育
(一)國家和黨對高校青年大學生的殷切期盼
2013年3月17日,新任國家主席習近平為13億國人再繪“中國夢”,并寄語全國廣大青少年:“要志存高遠,增長知識,錘煉意志,讓青春在時代進步中煥發出絢麗的光彩。”這是黨對青年的殷殷期盼,也是國家對青年的深深呼喚。
作為青年大學生應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讓青春在實現中國夢的征程上煥發出絢麗的光彩。[1]
2013年2月,教育部黨組印發《關于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深入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的通知》。按照教育部統一部署,各地各高校結合實際,以“我的中國夢”為主題,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陸續組織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活動。鼓勵大學生們積極參加活動,以飽滿的精神投身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
(二)以培養高層次人才為宗旨的高校自身發展的需要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教育是中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要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偉大的“中國夢”,是高等教育肩負的重要使命,也是高校義不容辭的責任。面對“中國夢”,高校要以實干助力、以發展加速。
高校作為培育高層次人才的重要陣地,在全社會有著重要的示范和導向作用。在新形勢下,如何找準切入點,有效整合資源,以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和開展“中國夢”主題教育為契機,積極探索其自身發展的最佳途徑。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任重而道遠。長風破浪、云帆高懸,尚需高校始終秉持教育強國、實干興邦的精神信念,成為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力量。黨的十八大繪制的宏偉藍圖正是當代大學生奮斗目標,高校應該趁熱打鐵,用實際行動踐行“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生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而發奮學習、不懈奮斗。
三、高校如何開展“中國夢”主題教育
(一)以十八大精神為指導,扎實推進“中國夢”主題教育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對廣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通過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形式,教育引導廣大學生深刻領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深刻領會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深刻領會空談誤國,實干興邦,“中國夢”的實現需要廣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勵志刻苦學習,積極投身實踐,將個人夢和中國夢有機結合起來。[2]
(二)以大學生活動為實踐載體,全面落實“中國夢”主題教育
1.以黨團活動教育途徑來落實“中國夢”主題教育
根據教育部的統一部署,各地高校陸續開展了“中國夢”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引領青年大學生把握中國夢的精神實質和內涵,暢想心目中的中國夢,自覺把個人夢想融入中國夢。
高校“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可從理論學習加強、社會實踐啟動、校園文化建設、優秀典型選樹四個方面入手。
(1) 理論學習加強
邀請著名專家和高校典范人物來講述親身經歷和切身感受,激發青年學子努力學習、實現夢想的強烈愿望。座談暢想“青春夢”,團結和凝聚廣大青年大學生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2) 社會實踐啟動
利用暑期開展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啟動“夢想中國”大學生志愿者行動計劃,引導廣大學生深入西部、深入農村、深入一線,開展理論宣講、教育幫扶、文藝演出、法律援助、文化服務、綠色行動、生態文明等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以參與式觀察和服務式體驗,感悟每個人心中的中國夢。
(3) 校園文化建設
組織“雷鋒精神與時代意義”主題討論會,發放“實現中國夢,青春在行動”倡議書,開展“愛心課堂”、“護花使者”、“校園志愿服務站”等志愿服務。舉辦“同鑄復興路、共圓中國夢”校園文藝展演,組織開展“放飛夢想、勵志青春”青春勵志電影展播、青春勵志書籍推薦、青春勵志歌曲傳唱等活動。啟動“中國夢”主題黨日活動、“爭做精神富有的當代青年”主題團日活動,引領學生弘揚主流價值觀。
(4) 優秀典型選樹
抓好用好典型,傳播放大立德樹人的正能量,用“中國夢”凝聚強大精神能量,激勵廣大學生學習先進、崇尚先進、爭當先進,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負重任的棟梁之材。[3]舉辦高校畢業生建功立業先進事跡報告團巡講活動,表彰和宣傳一批熱愛祖國、踐行夢想、事跡突出的高校學生先進典型。
2、利用新媒體途徑來宣傳“中國夢”主題教育,營造濃厚的氛圍
在宣傳“中國夢”主題教育中,高校應該充分運用QQ、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技術和刊物、廣播、宣傳欄等多種途徑,并根據不同時段的活動內容設計相應的宣傳方案,傳播“中國夢”的正能量,為“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三)以大學生成長成才為目標,分享“中國夢”主題教育經驗
高校組織開展的系列“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有機地將培養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高校夢”與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相結合,促使“高校夢”實現的同時為“中國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由類似“高校夢”的無數個夢最終鑄就“中國夢”的輝煌。各地高校要及時匯編“中國夢”主題教育成果,定期與兄弟院校展開經驗交流與分享,由教育部牽頭,將典范在各地高校中推廣。
結束語:今日的高校大學生是一支充滿活力、朝氣蓬勃的隊伍,是促進中國經濟騰飛、社會和諧、民族復興的重要力量,他們肩負著“富民強國”的歷史使命。實現中國夢,高校正當時。一切有志于實現中國夢的高校青年大學生,都應該揚帆起航,在黨的指引下把握方向、圍繞大局,服務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中和實現中國夢的征程上書寫璀璨的篇章。
[參考文獻]
[1]羅滿元、羅梅:《中國人的“中國夢”》,載《領導文萃》,2012年第1期.
[2]鄧福蓉:《“中國夢”視域下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重點及方法創新》,載《學校黨建和思想教育》,2013年,第26期.
[3]王舒穎:《中國夢,需利劍相倚》,載《國防科技工業》,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