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冰
摘 要:人類社會在不斷進步,人類的綜合素質隨著時代的變換也在不斷的提高,人類的生活水平,平均收入也在不斷的提升。目前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具有高學歷的人群在逐步加大,從事高校工作的高學歷人員也越來越多。而在中國高校工作人員的基本收入并沒有顯著提高的社會背景下,由于利益的驅使,高校科研經費的使用與監管出現了問題。
關鍵詞:科研經費;監管;制度;措施;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5-0213-02
據《經濟觀察報》報道,中國科協一項調查顯示,中國科研資金用于項目本身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經費流失在項目之外。如今到位的科研經費,成了部分人的“圈錢”法寶。
早在2006年,國家就制定出臺了《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財政部科技部關于改進和加強中央財政科技經費管理若干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6]56號),在經過六年的運行實踐之后,于2012年,財政部先后發布了新修訂的《事業單位財務規則》、《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和《科學事業單位財務制度》,對科學事業單位的預算管理、財務管理、會計核算、會計信息提供等都提出了新要求。但是,科研資金使用過程中的違法違規案件時有發生。2013年伊始,審計署在對科研經費的審計檢查中發現了科研資金管理中仍然存在嚴重問題,并引起全社會廣泛關注。2013年10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期間舉行聯組會議,對國務院關于國家財政科技資金分配與使用情況的報告進行了專題詢問。2013年11月18日,財政部、科技部以財教[2013]433號印發《國家科技計劃及專項資金后補助管理規定》。
雖然政策頻出,但是高校科研經費的使用問題卻仍然沒有得到解決,究其原因,不是制度本身的缺陷,而是出在了監管環節。為確保國家科研資金使用的有效性,如何做好監管成為制度落實的關鍵。
一、加強高校科研經費使用問題的監管的重要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個高校申報的科研項目逐漸增多,同時國家發放的科研基金也在不斷地增多,但是各個高校對經費的管理并沒有良好的管理制度,致使高校科研經費的使用出現了很多問題。所以加強對高校科研經費的管理,嚴格高校經費的使用,減少浪費和克扣等情況的發生,對教育科研乃至全社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除了加強對高校科研經費使用的監管,同時還需要人們高度重視的問題就是科研基金的發放監管,什么樣的科研項目發放與之相匹配的科研費用,這個費用的預算是由誰提報,又由哪個部門監管,這其中是否存在著串聯營私的問題。總之,無論是在教學科研的經費使用問題中還是其他行業的經費使用中,監管部門都應該起到一定的監督的作用,也是能夠起到一定監管效果的。所以說,加強高校科研經費使用問題的監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目前中國高校科研經費使用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來,國家對科學基金的支出越來越多,這也引起了相關部門和相關工作人員的高度重視和關注。要想成為世界大國和強國,就要有一定的實力才能承擔這樣的角色,所以加強科學技術的發展是首當其沖的問題,所以中國政府部門一直都對各個領域的科學研究都寄予高度的關注和支持。
在很多高校中,科研項目經費并沒有運用到實際的科學研究中,問題出現在各個環節。比如在科學研究經費的申請環節就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很多高校的科學研究人員在申報經費申請時,盡量增添各種經費的支出,而沒有確切實際地考慮到底需要多少經費,人們總是怕經費不夠用。對于科學研究人員也是一樣,也希望科學經費越多越好而忽略了實際能夠使用多少。又比如,項目資金被挪用,而沒有真正地應用到實際科研工作中,一些項目管理部門或機構會對各高校的科研經費進行“扒皮”,各高校需要繳納一些科學基金管理費用等,而這些費用卻占了實際科研經費的1/4左右。而且很多基金也被用于單位的支出和人事管理的支出,這不僅是浪費了科學研究經費,與此同時還是對科學成果的藐視,這樣惡性循環下去會導致真正的科學研究成果無法應時而生,更惡劣的是會使一些真正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人員灰心喪氣,影響了科學技術和科學理論的發展,進而影響科學研究水平的提升和綜合國力的提高。
三、目前中國高校科研經費監督管理存在的問題
高校的相關科研人員對經費的預算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在某一方面預算可能超標,但是也存在著預算經費不足實際使用的情況。根據調查發現,目前眾多高校的行政人員對于科學研究基金的分配并不是十分了解,對相關的科學研究要用到的器材也不夠明確,導致一些需要使用的儀器用具無法購買,而一些不需要使用太多的實驗材料沒有上限地任意購買等問題,導致了對科學研究經費使用的干擾,使科學研究經費無法正常分配。所以加強監督管理體制是十分首要的問題,也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四、為確保科學研究經費合理分配需要注意的問題
1.建立健全科研經費使用監督體系
提高先進的科學生產力是促進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基本途徑,所以科學研究是一個國家自強的關鍵之處,只有有效地將科學研究投入到實際工作中才會取得碩果,才會使中國在國際上占有越來越強的位置,具有越來越大的影響力。但是在實際科學研究中,中國的科學研究工作成果并沒有與科學研究經費成正比,逐步地隨著支出的增多而增多。因此,人們必須提高對科學研究經費的使用的監督。這不僅僅是對資金投入的監督還是對科學研究成果的監測。只有有效的投入科學研究經費才能夠確保經費確實使用在科學項目中,才能夠確保科學研究的有效性,才能看到科學成果的誕生才能夠促進國力的提升。
2.應客觀準確評價認可科學研究人員的工作成果
很多高校對科學研究工作者的工作認可度是不一致的,對于一些名氣較高,科學研究成果較大的項目給予了很高的期望,一定程度上能夠保證科學研究經費合理發放,但是對于一些不知名的新興科學研究項目或者科學研究成果還未有明顯體現的項目給予很少的關注,甚至是將小筆項目經費用在其他人事報酬等方面,并沒有為科研項目本身做出投入,而且還存在著許多行政管理人員對科學研究人員的不認可,不將基金完全發放。這種問題導致很多科學研究人員無法開展工作,甚至灰心喪氣,導致科學研究人員工作熱情嚴重受阻,進而影響一系列科研工作的開展。endprint
3.為確保科學研究經費有效的使用應遏制主要資金流失問題
高校有政策規定提取一定比例的科研經費作為管理費用,有的科研人員為了逃避上繳管理費將手頭的科研項目掛靠校外,從而避開學校的監管。或以開假發票、虛報收支等手段套取現金;或者有的科研人員校外承接項目,資金不進入學校,但卻利用學校的各種有形資產,如實驗室、實驗設備、實驗人員等進行工作,使得學校的有形資產無形中發生折舊;或者由于高校內部財務人員只憑借材料和手續是否齊全、準確來核對賬目,對科研過程的具體收支并不了解,使得科研資金在科研工作者手中自行支配,缺乏監管。要遏制這些問題就要求管理部門制定有針對性的管理細則及相應監管措施。
五、高校科學研究經費的監督管理體制建設的幾點建議
1.借鑒國外經驗,促進國內工作的開展
當前中國對于科研活動的評價,主要是以產出和成果作為評價的標準,而忽略了投入與產出的關系以及項目的科研過程,這對于建立長期穩定的科研環境而言是不利的。中國可借鑒西方國家的相關經驗,對科研活動實行績效評價制度。所謂績效評價制度就是運用科學、規范的方法和程序,對照統一的評價標準,按照績效的內在原則,對財政支出配置和使用過程及結果的合理性進行衡量比較和綜合判斷。
2.認可科學研究人員的科研工作,提高科學研究人員的福利待遇
目前中國國家級科研資助經費管理辦法中的支出范圍雖然包括勞務費,但對象僅限于直接參與科研項目的碩士生和博士生,受益范圍窄,且補助力度小,和他們在科研活動中的付出不成正比。截至目前,科研經費管理辦法中都沒有在職科研人員和項目負責人的薪酬獎勵規定。這不僅是尊重勞動的表現,更充分表明了國家、高校對知識創新活動的重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在重視科技發展的同時,更應對奮戰在科研一線的工作人員給予人文主義關懷和物資上的獎勵。這對科研活動的長期健康發展和激發科研人員的工作潛能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3.加強監管確保科學研究基金有效使用
普通高校應充分考慮自身特點,核算要做到簡單明了、便于執行。首先必須明確相關部門的負責人職權范圍,項目負責人應自覺接受有關部門的監督檢查,按有關規定及時辦理科研項目結題及結賬手續,并對科研經費使用的真實性、有效性承擔經濟與法律責任。其次將其在項目進行過程中的表現與其薪酬掛鉤,建立獎懲機制。最后可借鑒國外相關經驗,將科研活動過程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等劃歸進科研成本,和當期發生的公費支出區別對待,以簡化成本核算,科學合理地反映科研經費使用狀況。
六、結語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中國相關部門已經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只要從根本解決問題,中國科研項目經費使用的亂象就會逐步改善。相信隨著中國不斷完善對科學研究基金的管理體制,不斷加強人們對科學研究的認識,提高各個管理部門相關人員的工作素養,管理監督部門存在的問題一定會早日得到解決。而對于科學研究人員,只要認可這些科學工作人員的工作成果,提高科學研究者的福利待遇,相信科學研究工作者們也會貢獻出全部的熱量,探索新的篇章,加快經濟的發展和促進社會的進步。
參考文獻:
[1] 彭科峰.萬億科研經費應該怎么分[N].中國科學報,2013-03-05.
[2] 陳旭,章義剛.高校科研經費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財務與金融,2011,(5):65-67.
[3] 楊得前,嚴廣樂,唐敏.財政投入科研經費中的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J].科學研究,2006,(1):44-48.
[責任編輯 王曉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