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物聯網產業發展及應用,需要大量的從事物聯網技術設計、安裝、維護、管理等方面的專業人才。物聯網技術專業是一個全新的專業,其人才培養模式和專業體系構建尚沒有一個成熟的框架。本文基于物聯網技術專業核心職業崗位工作過程,構建物聯網技術專業雙證融通情境教學工學結合模塊化課程體系和多元立體型實訓體系。
關鍵詞:高職;物聯網技術;課程體系;工作過程;實訓教學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Introduction)
工作過程導向,是旨在達到工作目標而采用的行為邏輯結構的一種管理學思想,其實現過程表現為工程分解為項目、部署分解為布局,項目的落實和布局的具體化體現為流程等一系列途徑。早在2002年費舍爾就提出“工作過程模型”,2003年國內就有跟進研究。
物聯網產業是國家戰略層次的新型產業,是拉動下一個經濟騰飛的支柱產業之一。隨著物聯網產業發展及應用需要大量的從事物聯網技術設計、安裝、維護、管理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因此,很多高校相繼開設了物聯網技術專業。作為一個嶄新的專業形態,一切都尚處于一個“塑造”和“探索”的過程之中。
2 物聯網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構建過程中亟待解決
的問題(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物聯網技術專業人才是多學科復合型人才,培養難度較大。各高職院校物聯網技術專業一般成立時間不長,可借鑒經驗較少,人才培養模式也大都在探索之中,其構建課程體系面臨如下兩個問題亟待解決:
2.1 課程設置遠未成體系,不能完全適應物聯網技術專
業崗位要求
高職院校物聯網專業開設的課程學習內容廣、雜、亂,但專業技能不夠,不能獨立解決實際問題。有必要對高職物聯網技術專業的課程建設進行深入思考并準確定位教學內容。而“工作過程導向”可以有效地提高畢業生的實際動手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課程體系具有可持續性發展特色。
2.2 實訓教學體系不合理
高職物聯網專業課程體系包含物聯網傳感層、傳輸層及應用層的知識和內容,被分散到多個課程中進行,割裂了完整的實訓課程體系,導致實訓缺乏連貫性,學生無法認知一個完整的“組網、建網、用網,管網”的知識體系。另外,由于物聯網設備比較復雜且昂貴,數量有限,需要搭建一個完全開放的物聯網實訓平臺。
3 基于工作過程的物聯網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構建
思路(Iot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building idea based on the working process)
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是緊貼企業需求專業建設思路指導下的開放性課程體系,遵循“工作過程為導向、職業能力為主線、項目任務為載體”的課程建設模式[1]。基于工作過程課程開發的基本思路如圖1所示。
圖1 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的基本思路
Fig.1 The basic idea of the systematic curriculum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working process
基于工作過程的物聯網專業課程體系構建須與崗位工作過程相聯系。首先,通過調研確定物聯網集成類崗位、物聯網管理類崗位的崗位群;其次,進行相應模塊的行動領域即崗位工作過程的分析;然后,根據崗位工作過程確定相應崗位核心技能和學習領域;最后,開發出具體的符合企業生產實際的教學項目。
4 基于工作過程的物聯網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構建
概要(Iot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building summary based on the working process)
課程體系構建按照工學結合的校企共建模式,依據崗位工作過程和崗位核心技能,校企合作開發職業崗位典型的技能教學項目,由淺及深組合成科目課程,構建以“雙證融通情境教學工學結合”的模塊化課程體系。
4.1 確定與職業崗位核心技能密切關聯的模塊化課程
科目
模塊化課程體系由職業素質、雙證融通情境教學、頂崗實習三大模塊構成,其中雙證融通情境教學模塊以雙證融通模式設計課程,按實際培養的需要劃分核心課程和實訓項目,形成按崗位職業資格標準要求對應的課程和技能綜合實訓項目[2]。
4.2 建立以高技能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的課程體系
以職業崗位核心能力培養為著眼點、以職業崗位工作過程為線索,把物聯網專業崗位工作過程分解成一系列典型的工作項目,然后將項目按照認知規律及知識結構分解為多項任務[3],建構著眼于提高學生技能、與職業崗位緊密銜接的雙證融通情境教學工學結合的模塊化課程體系。雙證融通情境教學工學結合模塊式課程體系框架如圖2所示。
圖2 雙證融通情境教學工學結合模塊式課程體系框架圖
Fig.2 Double certificates situational teaching combination
working with learning modular curriculum system
diagram
4.3 確定課程體系中的核心課程并開發特色教材
按課程體系中課程對學生職業核心技能影響輕重,確定5-6門核心課程。依據職業崗位知識和技能要求要點,制定核心課程教學大綱。核心課程整體設計采用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教學模式,從崗位工作過程中提煉出一系列項目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以《物聯網應用集成與開發》《Linux物聯網配置與應用》等核心課程建設為重點,與企業相關人員共同開發基于工作過程的特色教材。endprint
4.4 建立模塊化課程動態調整機制
針對物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的現狀,物聯網技術專業應緊跟企業人才需求、行業熱點的變化趨勢,洞悉產業發展方向,及時調整物聯網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和課程體系,建立反映社會需要的人才培養動態調整機制,適時調整、不斷優化。
5 構建多元立體型物聯網技術專業實訓教學體系
(Build multivariate multiple-layered iot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構建多元立體型實訓教學體系就是要重組教學體系的內容要素、形式要素和過程要素,使其符合實訓教學的需要,符合高職畢業生就業的要求[4]。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5.1 實施多層次物聯網技術專業實訓教學模式
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具有鮮明的實用性和實踐性,強調實訓課程設置的市場導向性,決定其實訓教學模式必須注重學生職業綜合能力的培養。我院物聯網技術專業構建多元立體型實訓教學體系采用三種教學模式:基本技能訓練主要采用項目達標教學模式,著重培養學生崗位職業核心技能;應用能力訓練主要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著重培養學生分析解決生產中實際問題能力;職業素養培訓主要采
用頂崗實踐教學模式,著重培養學生崗位職業意識和行為習慣,提高自身職業道德水平。
5.2 “三線融合、一體兩翼”的實踐教學環節
三線融合: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規格,將教學計劃分解為教學計劃進度安排、實踐教學環節安排和認證課程安排三條計劃實施路線。
—體:是指以核心技能為主要目標的校內教學實驗、實訓、實習體系,通過“實踐教學環節安排”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中[5]。
兩翼:一翼是指將學生安排在職業技能鑒定中心進行集中實訓,通過一段時間行業通用技能的學習訓練使學生達到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并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另一翼是指將學生安排安排在企業實際工作崗位,通過頂崗實習、畢業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使學生獲取職業特定技能,并達到企業崗位人員任職資格要求。
6 結論(Conclusion)
物聯網技術專業作為一個嶄新的專業形態,各高職院校在構建物聯網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方面都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本文在吸取我院其他專業建設經驗和成果的基礎上,遵循“工作過程導向、職業能力主線、項目任務載體”的課程建設模式,基于物聯網專業核心職業崗位工作過程,構建物聯網技術專業雙證融通情境教學工學結合模塊化課程體系和多元立體型的物聯網技術專業實訓教學體系。以期體現物聯網專業知識和內容整體性、完整性和連貫性,并通過實施有效地提高高職畢業生的實際動手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周忠,等.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建設方案[EB/OL].http://
wenku.baidu.com/view/5da11424dd36a32d73758121.
html,2014-07-16.
[2] 秦燕妮.以就業為導向的電腦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體系設計[J].
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0,12:117.
[3] 胡軍,李蕾.高職物聯網技術專業項目化教學資源庫建設探討
[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3,2(294):30.
[4] 馬榮飛.高職計算機類專業實訓教學體系與教學模式研究[J].
赤峰學院學報(科學教育版),2011,3(3):196.
[5] 王坤.淺析高職數據庫技術應用課程教改研究討[J].電腦知識
與技術化,2009,5(36):59-60.
作者簡介:
胡 軍(1966-),男,碩士,講師/工程師.研究領域:電子通
信工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