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端海+黃玉莉+田磊
摘 要:本文通過對廣西經濟增長趨勢、產業結構進行了分析,認為目前廣西進入工業中級發展階段。與全國和大部分地區相比,廣西產業結構層次仍然較低,存在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層次低、鏈條短等問題,并受資源、基礎設施的條件約束明顯。最后,文章提出著力發展現代化農業,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等建議。
關鍵詞:廣西;產業;經濟;轉型
廣西正處于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西部大開發不斷深入,北部灣經濟區發展日新月異,西江經濟帶地位更加凸顯,工業化步伐進一步加快。但在發展過程也存在產業發展質量不高,經濟基礎薄弱等問題。
一、廣西產業經濟發展現狀與趨勢
2007年至2012年,廣西國內生產總值由5823.41億元增加到13031.04億元,年均增長14.3%。2012年,GDP總量排名全國第18位,西部第4,GDP增速排名西部第6(圖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量排名西部第4,增速排名西部第1,比全國高出18.6個百分點。
圖1 2010年西部十二省(自治區)GDP總量及其增速
圖2 2010年西部十二省份固定資產投資及增速
1998年-2010年間,廣西產業結構演變總體上不斷優化。其中,第一產業產值比重由30.1%下降至17.6%,下降12.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產值比重由34.9%波動上升至47.4%,上升12.5個百分點;2010年第三產業產值比重與1998年一致,均為35.0%,中間經歷了波動變化的過程。這期間又可大致分為三個階段:1998年-2002年,廣西第一、第二產業比重下降,第三產業比重上升并在國民經濟中占主導地位,產業結構呈現“三二一”格局;2002年-2006年,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廣西北部灣開發開放以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廣西工業發展迅速,第二產業比重不斷上升,第一、第三產業比重下降。但第三產業仍然占主導地位,產業結構為“三二一”格局;2006年-2010年,廣西第一產業比重繼續下降,工業化進程繼續加快,第二產業取代第三產業成為主導,產業結構最終演變為“二三一”格局,廣西邁入工業化中期發展階段(圖3)。
圖3 1998年-2010年廣西三次產業結構演進情況
雖然廣西產業發展規模逐年增長且增長速度較快,但是橫向比較來看廣西經濟總量仍然較小,人均水平不高:2010年GDP總量約占全國的2.4%,在全國32個省份中排名第18位,處于中下游水平;2010年全區人均生產總值為20219元,排名全國第27位,與全國人均生產總值30015元相比,廣西與全國人均GDP差距由1998年的2450元增加至9796元,廣西與全國人均生產總值差距不斷擴大,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
二、廣西產業發展存在問題
1.產業結構不合理
2010年,廣西食品、石化、有色金屬、典禮、建材、造紙與木材加工、紡織服裝與皮革等八大資源型產業產值占全區工業的比重達69.5% ,而汽車、機械、電子信息、醫藥制造等4個非資源型產業僅占28.0%。輕、重工業嚴重失調,2010年全區重工業產值比重超過72.2%。2011年,采掘業、原材料工業比重高達61.6%,比全國高約10個百分點。桂林、南寧、柳州和北海四個高新區工業總產值達到 2226.44億元,僅占工業總產值的 14.23%。“十一五”期間,科技成果平均轉化率不到35%,新產品產值率不到18%,遠低于發達地區。
2.產業層次低、鏈條短
“兩資一高”產業仍然是廣西的支柱產業。按2005年價格計算,2010年,全區每萬元生產總值能耗1.0361噸標準煤,比全國平均高19.22%,比廣東高56%。與2005年相比,高耗能行業企業數量和總產值占重工業的比重雖然分別下降了10.6和7.7個百分點,但是對重工業產值增長貢獻率還高達56.6%。資源型產業產品大多集中在產業鏈上游和價值鏈低端,有色金屬行業76.%的氧化鋁向區外銷售,10種有色金屬多數以金屬原料銷售,加工量較大僅為鋁材加工;食品加工業產值是農業產值的40%,比發達國家低6倍,比我國平均低1倍,廣西的機制糖在區內終端產品的消化不到1%;繭絲綢只有一半直接外賣,制成的生絲有40%直接做原材料銷售,只有60%制成絹紡絲綢產品;此外,造紙與木材加工,相當一部分漿紙與木片直接外銷。產業集中度低,技術裝備落后,即使近年新發展的蠶絲綢加工,相當一部分企業是從江浙一帶轉移過來,設備工藝較為落后。資源缺乏多層次加工體系,特色資源優勢未得到有效發揮。
3.資源、基礎設施瓶頸約束明顯
生產要素不足或成本上揚,電力供應緊張,電量缺口最高時達到40%;工業生產者購銷價格持續高進低出,勞動力成本上升和企業貸款利率上浮,擠壓了企業盈利空間;政策調整導致部分行業增速回落較大。產業分工和布局不明確,輕工業和加工業發展滯后,直接造成低水平重復建設和企業規模不經濟兩重經濟效率損失,加劇了能源、原材料的短缺與部分加工業生產能力過剩的矛盾。工業化支撐體系不完備,生產性服務業落后。主要表現為基礎設施滯后,對外運輸大動脈不暢通,沿海港口集裝箱航線航班不足。產業基礎和產業發展的環境都需要改善。
三、廣西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轉型升級的策略
1.著力發展現代化農業
農業發展是工業化的重要支撐。廣西農業基礎設施薄,科技含量不高,抗災能力較弱,勞動生產率低,小規模分散經營的格局沒有根本改變,這已經成為影響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瓶頸,成為制約工業化的重要因素。中國-東盟自貿區建立以后,農產品關稅將逐步取消。廣西農產品與東盟國家存在很大的同質性,東盟國家農產品的大量涌入勢必對廣西農業發展造成很大的沖擊。依靠傳統的小規模分散經營模式難以為繼,必須通過建立優勢產品生產基地,培育農產品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現代化發展,提高農業規模化經營水平,方能應對國際競爭。同時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培育農業發展新的增長點,大力發展廣西水產畜牧業,促進農業經濟增長。endprint
2.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
廣西工業經濟規模不大、產業層次較低,核心競爭力不強,工業仍是經濟發展的“短腿”。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
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盡快做大做強做優工業,是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富民強桂”的戰略重點。支持傳統企業技術改造,鼓勵發展配套產業,加快企業兼并重組,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加快打造千億元產業,推動資本向優勢、支柱、特色產業的龍頭企業集中。
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實現主導產業更替。培育和發展新興戰略性產業是引領未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向。加強政策支持,加快培育和大力發展新材料、新能源、節能與環保、海洋工程等新興產業,形成一批知識技術密集、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高新技術企業和產品,逐步成為先導性和支柱性產業,推動工業經濟總量更大、質量更優、效益更佳。
發展工業園區經濟。加大工業園區建設力度,培育龍頭產業、配套產業集群體系,推進產業集約化發展,增強產業集聚和企業集群的吸引力。
3.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深化與周邊地區以及東盟國家的合作,加快發展以旅游業為龍頭地位的第三產業,帶動相關服務業發展。進一步優化第三產業內部結構,在鞏固商貿、運輸、通訊等傳統服務業的同時,大力發展物流、信息和金融等現代服務業,拓展服務業領域。要營造有利于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和體制環境,提高服務業質量和水平,培育服務業成為廣西重要的新經濟增長點。
4.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擴大全方位開放,大力承接產業轉移。廣西擁有多重的機遇優勢和優惠的政策優勢,作為欠發達地區,努力創造條件吸引國際國內產業大轉移,無疑是縮小與發達地區差距,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基本戰略之一。特別是要著力引進一批關聯度高、輻射力大、帶動力強的大項目,不斷完善產業鏈條,促進上下游企業共同發展。鼓勵支持承接集群式產業轉移,把廣西建設成為我國承接產業轉移的重要承接地。
提高招商引資和利用外資水平。優化投資軟硬環境,吸引跨國公司把技術水平、附加值更高的產品和項目落戶廣西。鼓勵外資企業參與千億元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支持國內外企業對傳統工業嫁接改造,提升技術裝備水平和品牌創造能力。支持世界知名企業、跨國公司在廣西設立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物流中心、采購中心、會展服務中心等職能型總部。
參考文獻:
[1]謝濤.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產業布局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影響分析[J].創新,2011(4):38-41.
[2]王允光.廣西工業產業結構現狀分析與對策[J].區域經濟,2003[3]:64-67.
[3]謝阿敏等.廣西工業企業科技投入與工業生產總值關系研究[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81-84..
[4]萬歡.廣西城市土地可持續利用評價研究[J]. 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13(4):29-32
[5]鄧楊素.工業化中期廣西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廣西經濟,2012(1):39-43.endprint
2.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
廣西工業經濟規模不大、產業層次較低,核心競爭力不強,工業仍是經濟發展的“短腿”。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
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盡快做大做強做優工業,是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富民強桂”的戰略重點。支持傳統企業技術改造,鼓勵發展配套產業,加快企業兼并重組,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加快打造千億元產業,推動資本向優勢、支柱、特色產業的龍頭企業集中。
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實現主導產業更替。培育和發展新興戰略性產業是引領未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向。加強政策支持,加快培育和大力發展新材料、新能源、節能與環保、海洋工程等新興產業,形成一批知識技術密集、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高新技術企業和產品,逐步成為先導性和支柱性產業,推動工業經濟總量更大、質量更優、效益更佳。
發展工業園區經濟。加大工業園區建設力度,培育龍頭產業、配套產業集群體系,推進產業集約化發展,增強產業集聚和企業集群的吸引力。
3.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深化與周邊地區以及東盟國家的合作,加快發展以旅游業為龍頭地位的第三產業,帶動相關服務業發展。進一步優化第三產業內部結構,在鞏固商貿、運輸、通訊等傳統服務業的同時,大力發展物流、信息和金融等現代服務業,拓展服務業領域。要營造有利于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和體制環境,提高服務業質量和水平,培育服務業成為廣西重要的新經濟增長點。
4.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擴大全方位開放,大力承接產業轉移。廣西擁有多重的機遇優勢和優惠的政策優勢,作為欠發達地區,努力創造條件吸引國際國內產業大轉移,無疑是縮小與發達地區差距,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基本戰略之一。特別是要著力引進一批關聯度高、輻射力大、帶動力強的大項目,不斷完善產業鏈條,促進上下游企業共同發展。鼓勵支持承接集群式產業轉移,把廣西建設成為我國承接產業轉移的重要承接地。
提高招商引資和利用外資水平。優化投資軟硬環境,吸引跨國公司把技術水平、附加值更高的產品和項目落戶廣西。鼓勵外資企業參與千億元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支持國內外企業對傳統工業嫁接改造,提升技術裝備水平和品牌創造能力。支持世界知名企業、跨國公司在廣西設立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物流中心、采購中心、會展服務中心等職能型總部。
參考文獻:
[1]謝濤.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產業布局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影響分析[J].創新,2011(4):38-41.
[2]王允光.廣西工業產業結構現狀分析與對策[J].區域經濟,2003[3]:64-67.
[3]謝阿敏等.廣西工業企業科技投入與工業生產總值關系研究[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81-84..
[4]萬歡.廣西城市土地可持續利用評價研究[J]. 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13(4):29-32
[5]鄧楊素.工業化中期廣西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廣西經濟,2012(1):39-43.endprint
2.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
廣西工業經濟規模不大、產業層次較低,核心競爭力不強,工業仍是經濟發展的“短腿”。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
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盡快做大做強做優工業,是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富民強桂”的戰略重點。支持傳統企業技術改造,鼓勵發展配套產業,加快企業兼并重組,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加快打造千億元產業,推動資本向優勢、支柱、特色產業的龍頭企業集中。
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實現主導產業更替。培育和發展新興戰略性產業是引領未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向。加強政策支持,加快培育和大力發展新材料、新能源、節能與環保、海洋工程等新興產業,形成一批知識技術密集、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高新技術企業和產品,逐步成為先導性和支柱性產業,推動工業經濟總量更大、質量更優、效益更佳。
發展工業園區經濟。加大工業園區建設力度,培育龍頭產業、配套產業集群體系,推進產業集約化發展,增強產業集聚和企業集群的吸引力。
3.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深化與周邊地區以及東盟國家的合作,加快發展以旅游業為龍頭地位的第三產業,帶動相關服務業發展。進一步優化第三產業內部結構,在鞏固商貿、運輸、通訊等傳統服務業的同時,大力發展物流、信息和金融等現代服務業,拓展服務業領域。要營造有利于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和體制環境,提高服務業質量和水平,培育服務業成為廣西重要的新經濟增長點。
4.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擴大全方位開放,大力承接產業轉移。廣西擁有多重的機遇優勢和優惠的政策優勢,作為欠發達地區,努力創造條件吸引國際國內產業大轉移,無疑是縮小與發達地區差距,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基本戰略之一。特別是要著力引進一批關聯度高、輻射力大、帶動力強的大項目,不斷完善產業鏈條,促進上下游企業共同發展。鼓勵支持承接集群式產業轉移,把廣西建設成為我國承接產業轉移的重要承接地。
提高招商引資和利用外資水平。優化投資軟硬環境,吸引跨國公司把技術水平、附加值更高的產品和項目落戶廣西。鼓勵外資企業參與千億元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支持國內外企業對傳統工業嫁接改造,提升技術裝備水平和品牌創造能力。支持世界知名企業、跨國公司在廣西設立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物流中心、采購中心、會展服務中心等職能型總部。
參考文獻:
[1]謝濤.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產業布局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影響分析[J].創新,2011(4):38-41.
[2]王允光.廣西工業產業結構現狀分析與對策[J].區域經濟,2003[3]:64-67.
[3]謝阿敏等.廣西工業企業科技投入與工業生產總值關系研究[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81-84..
[4]萬歡.廣西城市土地可持續利用評價研究[J]. 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13(4):29-32
[5]鄧楊素.工業化中期廣西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廣西經濟,2012(1):39-4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