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人都有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其源于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同人的其他生理器官一起存在于人體系統中,成為人體系統的一個子系統。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源于人的內在需要,特別是人的思想更新的需要。對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來說,思想建構是基礎,思想交流是基本形態,思想環境是源泉,思想科學是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的建構發展要遵循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探索思想及思想的功能,開展系統建構,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總體性和具體性。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 內生機制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14)03-0001-04
思想政治教育有內在的思想根源,而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樞紐,對思想政治教育來說至關重要,但至今對其還缺乏系統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根源于人的思想,根源于人有思想更新的需要。筆者多年來關心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想,2013年提出要啟動對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系統研究,受到一定關注。[1]本文是筆者關注思想及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繼續,也是關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內部化的再思考。[2]
一、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的客觀存在
人類在自己的活動過程中,存在著內生于人的思想內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稱為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這可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秘密。
人人都有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際上說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甚至可以說,人帶著思想政治教育機制來到世界。“人之初,性本善。”思想及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于人的活動中,屬于人的活動。“活動在亞里士多德的最寬泛的意義上是屬于每種存在物的。每種存在物的活動,也像它的性質與能力一樣屬于它自身。”[3]“亞里士多德認為‘人在其本性上是求知的,也就是說人自身具有求知的沖動,他們在生活過程中會不斷追求事物的‘合理性,一般說來,個人會選擇接受在他看來更具有合理性的內容,這是人類社會能夠持續進步的一個關鍵因素。對于個人來說,他們會以個別經驗的合理性為基礎,不斷累積或衍生出其他事物的合理性,逐漸形成自己的觀念體系。當然,不同的人對合理性的追求程度不一樣,但是從根本上來說,合理性是一切觀念得以成立的基礎。”[4]人在本性上是求知的;求知而要思想;通過思想而獲得智慧性思想,求得心靈的安定。這是人人具有的內生機制,也是人追求信仰的原因。如何激發這種機制,并達到較高的水平,特別是同時代人類所能達到水平的前位,這是思想政治教育產生發展的原因。
思想政治教育同人的其他生理器官一起存在于人體系統中,成為人體系統的一個子系統或者說一部分。人類在自己的活動中內在地嵌入了一個思想政治教育機制。人類社會具有內在的思想政治教育機制。這是由人的思想特性所決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是由思想內在機制派生的。思想是人的內在元素,也是人的內在機制。它像人的其他系統那樣,內生于人體內部,成為人體內部的組成部分。它不同于生物系統和神經系統,是人的思想系統。與此相應,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內生于人的內部,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內在于人體內部。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教育維度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的完備形態。由此可以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機制是社會遺傳機制。這是本能層次的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社會群體是社會的組成單元,有著相應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家庭為例。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活動(生態),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獲得不同的發育。從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到社會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再到政黨思想政治教育機制,是三個不同層次,使個體思想政治教育機制變成思想政治教育機制(我們所說的思想政治教育即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政治教育機制)。中國圣賢早就指出這里的內在邏輯,如“內圣外王”——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禮記·大學》)。這是人的功能和發展狀態的重要表征。
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源于人們的內在需要。蘇格拉底對此就有分析。在蘇格拉底看來,美德即知識。他對知識的理解是復雜而豐富的。知識“既包括對人自身的知識,也包括對人所處情境的知識。……但光有知識還不夠。美德還在于行為正當。它包含了對目的或價值的知識,這些知識是我們無法通過經驗科學或形式科學獲得的。換句話說,我們必須洞見善,洞見規范和價值,或是獲得規范性的洞見。但即使這樣仍不夠。知識還必須是關于人的知識;必須洞見到真正的自己,而不是他/她口頭所說的那樣”[5]。蘇格拉底所闡明的知識,包括五種知識,即關于事實的知識、關于人的知識、關于人及認識活動情境的知識、關于價值規范即美德的知識以及關于行為及行為正當的知識,正是這五種知識的總和共同構成人獲得美德的可能。他引導人們發現知識并獲得美德,實際上是一種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而且著眼于啟發人們自己從自己那里去發現美德的知識并獲得永恒性的美德。這就是所謂的洞見或蘇格拉底“助產術”。蘇格拉底的目的是想“喚醒”人們。這個目的與我們現在所說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相似。這是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所形成的個體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的闡述。可見,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的探索及運用,早在蘇格拉底時期已經出現。
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教育機制可以視為個體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的體現,但二者不同。現實生活中,即使是思想政治教育從業人員也不能自覺地發育形成完善而有效的個體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為什么?這是人們對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缺乏自覺所致。所以,列寧告誡人們要自覺開展思想的教育,而思想的教育是客觀存在的。列寧指出,思想文化陣地,“無產階級不去占領,資產階級就必然去占領”[6]。換一種說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客觀存在,你不做思想政治教育,總會有人做思想政治教育。人們的思想總是要受影響的。人的思想與外部的影響總是要發生互動。這具有客觀必然性。人們不是受這種思想的教育,必然受另一種思想的教育。這是鐵律。社會學揭示了人的社會化規律。人的社會化原理是社會學意義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規律。[7]從思想政治教育學的角度來說,社會學還沒有完全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規律。教育學提出的教育規律,也包含著思想政治教育機制(不僅僅是德育),但也沒有徹底地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規律。這是學科差異所致,也符合人的認識規律。人認識事物,首先是從認識現象開始的,甚至開始只能認識到事物的現象,從直觀的層次認識到事物。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內在于人體內部,具有社會性。當思想政治教育從社會這一外部開始對人們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此時,社會機制植入或嵌入人體內,激活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并促進這一機制的成長。就個體而言,每個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伴隨人的社會化成長過程而獲得發育;個體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發育到何種程度取決于社會與個體的互動,以及個體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
二、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的基本維度
所謂內生機制,是指有機體具有自動化的自組織狀態。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是指人具有內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機制,這種機制具有人思想的自動化功能和自組織狀態。人人都有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它不依賴外部(能量),自在于人的內部,即思想內部。但外部的自覺開發和建構,可以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成效,實現自覺,乃至自由,即思想政治教育自由,由此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的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根據,由人的思想、思想功能和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組成完整形態。
第一,思想建構是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的基礎。人不僅具有思想,而且思想具有建構的功能。作為知識成果的思想,人不僅可以拿來用于分析和評價有關對象,而且活動著的思想會調節主體的思想活動和行為,即內在地調節思想活動,外化于調節人的行為,調節主體與其他要素之間的關系。福柯說:“所謂‘思想,我認為就是在各種可能的形式中建構真理與虛假的游戲,并因而建構作為認知主體的人。這樣一來,思想就為接受或拒絕規則打下基礎,同時也把人建構成社會的和法律的主體。此外,思想也建構主體對自身和對他人的關系,建構起作為倫理主體的人。”[8]費孝通先生長期關注中國人的“意會”,就包含這個意思。這是人人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原因。
第二,思想更新是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的內在動力。思想更新及其更深層次的理想信念是人的內在需要。思想更新的需要引發思想與外部交換的必然關系,引發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這由人及思想引起以思想為對象域的政治性教育活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從外部幫助人實現思想更新的社會要素。這種社會要素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發展成為社會活動,進而發展成為社會實踐即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建制。
第三,思想交流是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的基本形態。思想交流是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的重要原因和重要環節,也是由思想轉變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經環節或中介。思想交流可以稱為原生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的基本形態。自然和自發意義的思想交流,在日常生活、社會交往和工作中普遍存在,是人類及人類社會中的普遍現象、人的本性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思想交流,是有目的地自覺組織起來的思想交流,但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特殊的思想交流。
第四,思想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聯結性構成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這是因為思想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想是相通的。“人(思想及思想活動)—思想(思想活動)—社會(思想及思想活動)”,思想是它們的公約項,且內在于人和社會中。由此可見,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素,對思想的研究和認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把握思想,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實踐的關鍵環節。當然,思想的形態及其變化極其豐富多彩,也是非常復雜的,需要將思想作為專門的領域進行研究。建立“思想學”并不為過。
第五,思想環境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的源泉。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并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系統地存在。它與外部思想環境是一種共同體。這是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的客觀性理由,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的客觀存在這一事實,誰也不能拒絕。人成為主體,即社會成員或社會角色是教化的結果。當然,人接受教化并不是只有意識形態,而是包括意識形態在內的思想體系,其中意識形態具有核心的意義或地位。除意識形態這個核心以外,人還要面對工作環境、民間社會和日常生活等各種各樣的思想。例如,當人退回到原始社會時,人就主要受到生活或世俗社會的影響。一方面,這說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著客觀必然性;另一方面,說明思想政治教育所發揮的作用并不僅僅是意識形態作用,社會上除傳播意識形態思想以外,還傳播其他思想,有多種多樣的思想在影響和型塑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及行為模式。
第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的功能體現。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所具有的功能,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基礎和出發點。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對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功能)的利用和發揮,而思想政治教育學則是對它們的總結、概括和理論建構。換一句話說,思想政治教育學是對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的知識呈現,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則是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的運用。
第七,思想科學是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發展的依托。對思想的重視及對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的認識和利用,在于人類社會對思想的需要程度,也與人類社會思想實踐的發展程度相聯系,從知識方面考量則在于思想科學的發展程度。迄今為止,關于思想的研究非常多,但尚未形成關于思想的完整科學。從發展趨勢預見,思想學必將應運而生。
第八,組織化程度構成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的能動基礎。組織力是人類的重要力量,是人類現代文明的標志。思想政治教育組織化程度是人和社會組織力,特別是思想政治教育組織力的體現。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客觀存在,有積極功能,而對它的認識和利用取決于人自身,體現為組織化程度。能不能認識到,會不會運用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不僅需要人的思想自覺,還需要人的行為能力,即需要個體、群體和社會的組織力。
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不只是對思想政治教育有意義,而且對其他與思想交流有涉的活動有意義。可以說,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是諸多思想交流活動的共同機制。思想政治教育乃至其他相關宣傳活動,與人們的思想及其思想活動有密切聯系。這些如宣傳規律、傳播機制、影響機制、態度機制、社會互動機制等,與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相聯系。
三、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的建構發展
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作為客觀存在的事實,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依據,真正發揮它的作用需要人去認識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推進,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向思想政治教育內部推進,深入理解內在于且至今還隱匿于內在的客觀現象。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屬于這種現象。認識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領域,又是前沿課題。這是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的系統建構過程,依賴于人的主觀努力。
第一,遵循馬克思主義方法論。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思想及思想政治教育有豐富的論述,提供了豐富的理論與實踐資源。更為根本的是遵循唯物史觀,遵循馬克思主義提供的科學方法論,其應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研究的基礎方法論。西方某些學者把馬克思的思想理解為經濟決定論,甚至歸結為經濟是唯一的因素。這是誤解。我們在解讀和宣講(教學)馬克思主義理論過程中,要么強調唯物論,片面強調物質因素,要么強調主觀能動性,片面強調理論因素,這是簡單化理解,甚至是一種僵硬化的表現。馬克思的思想是系統方法論。在開展思想及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探索過程中,要從馬克思出發,遵循馬克思主義方法論。馬克思主義重視理論等主觀因素的作用,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強調物質的決定性,它們之間存在著有機聯系,而且形成整體。這是“過程的集合體”[9],是系統整體。
第二,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的源頭。這主要是指對思想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的直接源頭是思想及思想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功能源于思想的功能。思想有多種功能。久羅·蘇森基奇指出,思想有九種功能。[10]由思想轉變多種形式,通過不同形式發揮自己的思想功能。例如,理論具有能量、規范、動力、指導等功能。這誠如孫正聿所說的哲學理論的三種功能。[11]不同學科都是人類思想的反映,也是特定的形式。于是,某種學科就是某種功能,是由思想轉變而來的功能。哲學的功能,通過哲學功能實現,是哲學知識及其哲學思想的功能實現。其他學科,如數學、物理學或文學、經濟學等,都是通過自己的知識來實現自己獨特功能的。對思想的認識應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學的重要學術使命,也是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發展,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實踐突破的關鍵節點。
第三,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的系統建構。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并實現質的發展,需要從兩方面努力。一方面是從總體上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從總體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總體性。另一方面,要分門別類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精細地認識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個別。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性。兩者都需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內部化研究。從邏輯上看,個體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并經過組織思想政治教育導向社會思想政治教育,進而形成總體性思想政治教育或思想政治教育總體性。[12]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機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機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具有重要功能。即使如此,它也只是思想政治教育規律中的一個,也只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現象中的一種,無論對它的認識,還是對它的應用,都需要做系統的理解。對思想及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的研究,同樣需要運用系統思維進行系統建構。根據上述對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的初步理解,對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各個維度進行分別理解基礎上進行整體建構,實現對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的全面認識,以此為基礎,將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運用于實踐,建構相應的實踐機制,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達到更高階段。
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設立30年之際,面臨思想政治教育與外部的緊張關系,特別需要對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研究和建設。對思想及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的研究正是這種研究的基礎方面。思想的力量越來越重要,談論者也日益增加。例如,韓慶祥指出思想是人一切活動的總開關、總按鈕、總指揮,思想指導的好壞決定我們黨的實踐成敗。這不僅指出了思想的意義,也同時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義。[13]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和理論研究中,對思想及思想政治教育內生機制的探討是指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內部化的一種努力,也是著力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建設的努力。
參考文獻
[1] 曾令輝,朱燕.加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 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年全國思想政治教育學術研討會綜述[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3(11):150-153.
[2] 孫其昂.論思想政治教育從工作研究到科學研究的轉型——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內部化為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6):14-19.
[3] [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M].廖申白譯注.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譯注者序第ⅩⅥ-ⅩⅦ.
[4] 熊曉琳,李海春.傳播學受眾理論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7):4-8.
[5] [挪]G.希爾貝克,N.伊耶.西方哲學史——從古希臘到二十世紀[M].童世駿,郁振華,劉進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42.
[6] 列寧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5.
[7] 賴特·米爾斯.社會學的想象力[M].陳強,張永強譯.北京:三聯書店,2012:3.
[8] 高宣揚.當代社會理論(上)[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258.
[9]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8.
[10] [南斯拉夫]久羅·蘇森基奇.思想與生活,實踐——南斯拉夫哲學和社會科學方法論文集[C].鄭一明,曲躍厚譯.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0:186-196.
[11] 孫正聿.理論及其實踐的辯證關系[EB/OL].[2009-11-24].光明網.
[12] 胡沫.論思想政治教育的總體性和具體性——評《思想政治教育學前沿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11):104-108.
[13] 韓慶祥.思想的力量[N].學習時報,2014-03-03(3).
[責任編輯:楊淑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