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可奕
摘 要:醫學院校的學生不僅要關注素質教育發展,還應具備一定的藝術修養,尤其是音樂素質教育更應該是其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素質教育與音樂美學的內涵關系,以及音樂美學教育在醫學生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可知,音樂美學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學生感受生活和認識社會的能力,還可以為學生從事音樂治療打下基礎。
關鍵詞:醫學院校; 音樂美學教育; 審美教育; 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 G4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14)03-097-03
近年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高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對我國部分高等醫學院校的人文教育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結果分析,了解到當前醫學生十分希望提高自身人文修養,用高素質、高水平來獲得醫學界與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隨著生活方式和健康觀念的逐漸改變,醫學院校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并且對高層次醫藥衛生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任何一所醫學院校,社會對其評價的好壞與認可的高低,取決于它是否能夠培養出為患者解除疾病的痛苦,為患者帶來心靈慰藉,為醫療學術做出建樹的醫務人員。綜合素質水平過硬的醫學生才更有機會成為患者所需要、百姓所滿意、社會所重視的人才,所以,醫學院校開展音樂審美教育提高醫學生水平的舉措是勢在必行的。
一、音樂審美教育與傳統素質教育之間的相互關系
音樂審美教育,從書面意義上便闡明了它的教學內容,即以素質教育為骨干,以音樂教育為輔助,使人們的審美能力得以提升。音樂藝術之所以具有這種美育功能,是由音樂的本質特征所決定的:從音樂的物質媒介來看,無論是音響、節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曲式等,都能非常強烈地表達人們的情感,與人的內心情感產生共鳴。而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當今中國正在推行素質教育,而音樂美育在其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具體表現在:音樂教育教導學生如何將美的事物作為目標去追求與探索;促進學生體會美的價值,成為善與美的結合體;輔助提高學生的記憶力;陶冶學生的情操,促進學生健康地成長;提高學生感受生活和認識社會的能力。因此,音樂美育在國民素質的提高及培養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從素質教育的本質來看,即是希望學生能通過受教育來提高個人修養,而音樂教育正是提高個人審美修養的有效舉措。我們在進行音樂教育的同時,還要與其他素質教育相輔相成,共同完成對人的全面培養。所以,音樂美育雖然并非是立竿見影的教育方式,但是它的確是在以一種無法抵擋的精神力量影響著人類的生活、影響著人的素質修養。音樂美育來源于社會,同時又對社會的進步產生巨大的作用。
二、音樂美育在醫學生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1.音樂美學教育可以陶冶醫學生的情操,培養其審美情感
在醫學生普遍修習的課程中,高等醫學是專業性特殊、課程學習困難的學科。正因為如此,醫學生難免在學習生活中有較大的壓力,同時在生活中也因為缺少時間精力而不得不放棄一些興趣愛好。醫學院校是培養醫務工作者的搖籃,而品德是評價一個醫生的重要指標。因此,擁有美好的心靈、高尚的道德情操是醫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音樂是陶治性情的熔爐,古籍《樂記》云:“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荀子認為音樂可以“正身行、廣教化、美風俗”。如果醫學生能夠長期處于被音樂熏陶感染的環境氛圍中,不僅能使心靈得到滋潤、肉體得到放松,還能讓學生的興趣愛好得到豐富,引起學生對美的事物、人物的追求。而在素質修養的方面,音樂審美教育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音樂美育培養醫學生的審美情感,有利于陶冶情操,同時也利于增強醫學生認識美、創造美的能力。為此,醫學校應該加強對音樂美學的重視,將音樂美學教育作為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措施。
2.音樂美學教育可以培養醫學生的愛心和同情心
醫務人員是以救死扶傷為天職,優秀的醫者更應時刻為病人著想,千方百計為病人解除病痛。醫學生總有一天會走上崗位面對患者,只有富有愛心和同情心的醫學生才能給予患者心靈上的治愈,對病人認真負責。醫學生走上工作崗位治病救人時,所要面對的不僅僅是疾病,而應該將重點放在深受疾病之苦的患者身上,憂病人之憂,想病人之想,而不是無動于衷,麻木不仁。擁有豐富細膩情感的醫學生,通過這些情感的醞釀,最終將轉化成對患者的耐心、愛心與同情心。為此,醫學校應該將培養醫學生的愛心和同情心放在素質教育的重要位置上。而音樂教育比起其他素質教育方式,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夠通過強烈的力量深入到人的心靈深處,用聽覺藝術和表情藝術潛移默化學生的思想,陶冶學生的情操,使他們精神世界變得高尚,這有助于協調身心及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因此,音樂美育是醫學校素質教育中不可缺失的一環,是育人先育德的重要體現,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的必要手段。
3.音樂美學教育可以發展醫學生的思維、增強智力
古今中外的音樂藝術愛好者中不乏文學家、思想家、科學家、政治家、企業家。眾所周知,音樂有利于提高記憶力,同時它還對發現新事物、創造新事物有巨大的作用。古希臘的學者畢達哥拉斯就是通過這雙耳朵細心聆聽鐵匠打鐵的聲音,發現了音響的和諧與發聲體存在一定比例關系的規律。對于醫學院校的學生來說,除了在專業課程上有所建樹外,更應該在音樂的領域有所收獲,憑借音樂的力量拓展思維、增強智力,在醫學的事業上不斷獲取新知、不斷前行。音樂之美對培養醫學生發展想象力、感悟力、創造力和積極尋求新觀念的能力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音樂美學教育不僅能提高大學生綜合審美鑒賞能力,而更重要的是通過音樂中包含的信息拓寬眼界,豐富知識,提升智力,甚至還能在音樂的旋律中獲取靈感。所以,音樂美育是醫學校專業素質教育和智力教育的重要手段。
4.音樂審美為醫學生從事音樂治療打下基礎
音樂治療是以音樂的實用性功能為基礎,按照系統的治療程序,應用音樂或音樂相關體驗作為手段治療疾病或促進身心健康的方法。隨著音樂治療作為新的學科,并逐漸在臨床中得到應用,不僅豐富了治療疾病的手段,同時也促進了現代醫學的發展。雖然音樂治療發展時間不長,但是從現有的臨床表現來看,音樂治療成效明顯,因此音樂治療可以說在未來擁有良好的前景,能夠為醫學事業提供巨大的助力。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人體生理和心理健康與音樂審美有著密切的關系。在不同場合下,音樂起到不同的功用,比如在健身房通常所播放的都是節奏感強烈的音樂,這種音樂會在很大程度上帶動肌肉的興奮;而瑜伽練習時則播放舒緩柔美的音樂,從而讓人感覺到肌肉的放松;運動員在比賽前也都往往帶著耳機聽著喜歡的音樂來調整比賽狀態,放松緊張情緒。心理學研究顯示,音樂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人格與心理活動,而且情感的培養對于人格成長尤為重要。音樂是人類情感的外在體現,通過聆聽音樂人們可以體會到它所包含的人類各方面的情感,故而能在鑄造人格方面有巨大的作用。與此同時,音樂治療與傳統治療最大的區別在于它能超越意識直接作用于潛意識,因而將其運用于心理治療、精神治療,如失眠、神經性疼痛、抑郁癥、妄想癥等,將獲得良好療效。此外,音樂活動是一種行為活動,因此可以帶動肌肉的收縮,正如節奏感強的音樂可以刺激肌肉興奮,宛轉悠揚的音樂可以舒緩肌肉、緩解疲勞,因此音樂被廣泛應用于行為治療。音樂治療必然無法缺少音樂,因此,醫學院為醫學生提供良好的音樂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試問醫學生不懂音樂,那他如何能為患者提供音樂治療?可想而知,醫學生擁有優秀的音樂審美能力,不僅僅是一種提升修養的方式,同時也是為醫學生從事音樂治療打下基礎。
5.音樂美學教育有利于醫學生面向社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醫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音樂作品中所體現的情感與思想可以被醫學生較為容易地吸收,也將對醫學生世界觀和健康人格的形成產生深刻的影響。音樂美學是一門啟發人類創造美源靈感行為、拓展人對周圍世界思維和判斷的學科。通過音樂美學教育,醫學生不僅能夠在音樂藝術作品的欣賞中去了解該作品的歷史與文化背景、旋律中所表現的情感主題,而且通過這種教學還可以提高醫學生的審美水平、發現美和創造美的綜合能力。正因為如此,音樂教育是對醫學生進行思想塑造、人格塑造、認知社會、感受生活的良好手段。音樂美學教育有利于提高人們的思想認識和道德情操,有利于培養醫學生的審美情趣、審美意識以及正確的審美判斷。通過音樂美育培養出醫學生,將是受大眾認可,具有崇高而高尚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醫務工作者。總之,通過音樂審美教育,能夠在精神、心理、行為上對醫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引導與影響,有利于開闊他們的眼界、擴寬他們的胸懷。
三、醫學院校加強音樂美育的舉措
目前,我國醫學各類院校學生素質教育與國際教育水平還存在一定差異。然而,醫學院校對素質教育又有較高的要求,針對當前的素質教育狀況,筆者認為應先抓住以下幾點進行革新。
1.音樂美學教育思想與國際接軌
自古云,“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指的是教師對于學生素質培養與心靈培養的重要性,可見教師這一角色在素質教育中所體現的重要性。教師的自身素質、思想觀念、專業視野等是音樂美育教育的前提條件。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很可能被學生視為日后學習的榜樣,同時教師的思想觀念也會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產生深遠影響。若想要抓好醫學教育、搞好音樂美育教育,作為醫學教育者首先應該有一個正確的、先進的、清晰的教育理念,要正確引導學生體驗美的情感,了解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之間的聯系和區別。音樂美育對于素質教育是一種巨大的助力劑,可以為素質教育提供更多的人文氣息,教育者們只有先認識到這一要點,才能逐步脫離傳統教育思想的束縛。同時,教育者也應將這種思想帶入到教育工作中去,努力培養學生成為有音樂審美能力、富有同情心、有耐心、能夠清晰認知自我、品德高尚的高素質人才。
2.音樂美學教育內容多樣化,培養全面人才
只有多元化、全方位的教育才能培養出全面的人才。音樂是一種聽覺的藝術,所以音樂美育中學會對音樂的鑒賞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通過音樂欣賞的方式可以增強醫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更為容易地吸收音樂中所流露出的美的情感,但僅僅通過這一種方式是遠遠不夠的。教育者可以通過指引醫學生了解音樂創作者的生平去學習音樂,同時要避免用較難理解的音樂知識去教導學生,生硬地強調作品歷史意義和作者的情感態度。教育者還應準備充分的教學資料,用盡可能多的、淺顯易懂的知識讓醫學生了解音樂知識和有關的背景知識,掌握音樂的特征和美的要素,從而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他們對音樂的鑒賞能力。相反,單單用學生無法理解的知識教導學生,只會降低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激情、降低教學效益。教師還應注重現代教育設備的應用,可以通過幻燈片、資料片的方式增強音樂美育課的表現力、感染力,同時還可以為拓寬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提供幫助。音樂美育過程中教師應重視美感的訓練。既然音樂屬于美育的課程,那么就應培養學生擁有美的判斷、美的思想、美的觀念,并且掌握發現美、表達美的能力。
3.提供人文的校園環境
加強校園人文環境的建設,能夠為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增強美育的效果創造良好的氛圍。因此,想要施行音樂美育,不但要提高教師思想、豐富教學方式,還應當積極創造條件,努力營造美的人文校園氛圍。人文素質教育是一種心靈的教育。處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不但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增強同學間的關系,讓同學間充滿關愛、互助。例如:醫學院校可以針對各自學校真實現狀開展一些音樂鑒賞活動、學科交流研討會,并在活動中充分給予學生發揮空間,讓學生感受音樂美育對于自身綜合素質提高的積極作用。
音樂美學教育有利于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然而這并不等同于僅僅面向大學生傳授某些音樂美學方面的知識,使其掌握某方面的技能。若想使音樂美學教育真正起到提高大學生的素質的作用,更為重要的還是將音樂美學知識合理轉化為自身內在的人文精神,將知識內化為自身的素質,時刻謹記人文教育是以人為中心,發展人性的潛能,培養人的素質,完善人的心理結構,人的自我修養,對知識的內化才是根本。
參考文獻
[1] 毛莉杰.音樂審美與素質教育[J].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0(1):53-55.
[2] 章成斌,吳代莉.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面臨的挑戰[J].伊犁教育學院學報,2004(2):16-18.
[3] 吳紅紅.談音樂教育在高等醫學院校的重要性[J].廣州醫學院學報,1994(3):33-34.
[4] 李靜.論普通高校音樂美育的重要作用[J].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02(1):91-93.
[5] 來水娥.淺議音樂美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2003(3):109-110.
[6] 蘆小兵.試論醫學院校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04(6):286-287.
[7] 范玫,孫曉安.醫學院校更應該重視美育[J].遼寧教育研究,2004(9):92-93.
[8] 桂詩春.新編心理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204,91-118.
[9] 陳培剛.關于醫學院校加強人文素質教育的思考[J].基礎醫學教育,2002(1):62-63.
[責任編輯:成方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