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有立
摘要:對巍山縣林下經濟的發展現狀進行了合理性分析,借鑒其它地區的成功經驗結合巍山縣內實際情況,提出了相應對策,并探討了幾種可行的林下經濟模式。
關鍵詞:林下經濟;現狀;對策
1引言
本文所提林下經濟僅指以經濟林為基礎發展的林下經濟。近年來,林下經濟已經成為了促進林業產業配套發展的主要模式,不但增加了土地利用率,為農民增收致富,同時也解決了林業產業周期長見效慢的問題,良好的林下經濟模式還有利于林地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退耕還林保護林地的社會效應的形成。目前巍山縣的林下經濟,多為林農自發組織,管理模式粗放,科學性和規模性較弱。巍山縣林業資源豐富,自然地理條件適宜,具有發展林下經濟的良好基礎,林下經濟發展潛力較大,因此本文對巍山的林下經濟發展現狀以及未來發展進行了分析和規劃,以供參考。
2林下經濟發展現狀
2.1林下經濟發展總體較為落后
巍山林藥模式和林草配合林牧模式有小面積的發展,并有少數幾個地方形成一定規模。林農模式發展歷史較長、面積較大,但利用率低下且經濟產出率不高。林菌、林蟲、林花在巍山都還處于野生利用的階段,未形成人工發展模式。
2.2沒有形成產業化規?;?/p>
巍山現有的林下經濟,多為農戶自發組織以戶為單位,較為分散,難以形成規模。農戶對市場的信息不夠敏感,林下經濟發展具有盲目性,導致經濟收入不穩定,影響農戶發展林下經濟的積極性。
2.3未注重林業的主體發展地位
巍山林下經濟的發展存在將林業和林下產業發展本末倒置的情況,在發展林下產業時沒有考慮到對林業的影響,甚至將林木砍伐而供林下產業發展,不利于林業的可循環發展。
政府對特色經濟林的扶持力度很大,但是對林下經濟的扶持政策相對較少,沒有起到發展林下經濟的積極的推動作用。
2.4缺乏科學性指導
以戶為單位的林下產業發展,缺乏科學性的指導,在選用品種時沒有考慮到對林木的影響。如林下種植多采用直接撒播沒有給林木留下撫育帶,特別是核桃等經濟效益較高的林木,影響到其生長經濟上將得不償失。林下放牧沒有設法解決畜牧對林下土層和附近水源的影響,多數發展林牧模式的地方存在林下土層板結嚴重、畜牧的糞便沒有合理收集污染水源等問題。
2.5缺乏優良品種
粗放式的林下種植發展,特別是林農模式的發展,農戶不知引進特色優良的品種,多應用當地的老品種,甚至用經自家留種多年的種子進行種植,導致植株抗病性弱產量低。林牧模式的發展也缺乏優良的畜牧品種,例如短角牛、西門下如果能引進良好的畜牧基因,將會大大提高林牧業的產值。
3發展林下經濟的優勢
3.1氣候條件
巍山氣候屬北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全年平均氣溫15.6℃,年較差13.8℃,歷年極端最低氣溫不低于-5℃,全年日照總時數平均2320h,年平均降雨量800mm。全縣除少部分高山冷涼地區及河谷低熱地區外,越冬條件較好,適合大多數的藥材和一些特有的物種生長。
3.2林地資源豐富
全縣林業用地為226.66770萬畝;有林地面積94595萬畝,灌木林面積40.1355萬畝;疏林地0.0753萬畝,林地森林覆蓋率為 54.7 %,經濟林面積151667hm2。果園和新種植的幼齡核桃較多,為林下經濟發展提供了較大空間。林地土壤肥厚,許多林下落葉形成了很厚的腐殖質層。
3.3林下自有資源豐富
巍山縣自有植物類中藥資源共155科,499屬,731種。野生菌類資源豐富,常見的有:松茸、雞樅、木耳、牛肝菌、見手青等20余種。野生動物資源哺乳類有12種,其中野生花卉有蘭花、山茶、杜鵑等。林木有云南松、華山松、雪松、黃櫟、白櫟、麻櫟等形成規模龐大混交林,為林下經濟發展提供了豐富種植資源。
3.5山林水利條件正在逐步好轉
隨著退耕還林、核桃產業、煙水工程和愛心小水窖等惠農項目的推進,山區林地的條件正在逐步好轉,為林下經濟發展提供了較好的基礎條件。
3.6發展林下經濟可促進林業發展
林農復合經營比單一經營更有效地改善生態環境,減少水土流失,涵養水源,增加植物種類,減少病蟲害,實現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生產更多種類的產品[1]。并且核桃經濟林最忌草荒,間套耕作有利于核桃生長[2]。
4發展對策分析
4.1招商引資,促進林下經濟規?;l展
通過招商引資,增加融資渠道,為林下經濟發展解決資金的不足,使林下經濟的發展逐步形成規模化產業化。
4.2成立專業合作社
(1)更好把握市場信息。專業合作社相對于農戶更易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專業合作社的成立更有利于市場信息的獲得。
(2)更多引進優良品種。專業合作社對市場和科技領域有信息有更好的把握,利用專業合作社可以較快的知曉有發展潛力和市場前景的優良品種,并獲得引進的渠道,能更快的引進優良品種。
(3)與研究機構合作。通過專業合作社與科研機構、研究型大學等合作,在經濟林區建立試驗基地和實習基地等。這樣將有利于林農獲得科學的技術指導,和較多的學習考察機會。
4.3政府給予林下經濟適當的扶持政策
政府以扶持政策為導向,推動林下經濟發展,該縣的林下經濟將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林業總產值增加農民對經濟林的發展積極性得到提高,進而加快退耕還林的速度,形成林業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
5幾種適合巍山的林下經濟模式
5.1林藥模式
巍山自然地理環境較好,現已投入人工種植的有野生滇重樓、紅花、附子等,魏寶山鄉野生滇重樓種植基地已成一定規模,并取得一定成效,具有一定的發展基礎。endprint
但現有的林藥模式很少套種,可以鑒大理州示范的以附子為主搭配當歸、重樓、板藍根、大黃、木香、秦艽、川芎等 8 種中藥材,的復合種植模式[3],以增加收入和與林地生態環境的良性反饋。
林藥種植經濟效益高收效快,可在條件適宜的地方大力推廣。
5.2林草牧模式
林牧資源利用多數為牧農自發放牧和收集林下野草飼喂家畜,對林地的利用率較低。廟街鎮的黑山羊養殖基地,利用林草和林牧再配合農家樂的發展模式,但是在經營過程中沒有注重林業環境的保護,農家樂的環境較差。
林草和林牧相結合,可以利用林下空地種植黑麥草、三葉草等飼料植物,為適銷的動物提供食物。巍山的黑山羊和驢等具有本地特色的畜牧較多,具有發展林草林牧模式的物質基礎。
需要注意的是巍山林草與林牧相結合的發展模式,一方面應摒棄傳統的單純放牧模式,結合林草模式發展集中管理利用并向規?;l展;另一方面應該在發展的過程中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才能形成可循環的良性發展模式。
5.3林菌模式
在巍山很少涉及此發展模式,有大規模地利用山地采集野生菌的林農,但是利用山地來種植人工菌類木耳等的很少。巍山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林地條件適合菌類的生長,如能加以利用將會是林業增收的一個好渠道。
巍山的林菌模式發展要合理利用林下蔭蔽條件,發展已培育出的人工菌種種植。如林下種植毛木耳、大球蓋菇、靈芝等可與主業齊頭并進,甚至取得超過主業的經濟效益[4]。
5.4林花模式
巍山林花發展可以利用林地的蔭蔽條件和肥厚的山積土腐殖質層,進行蘭花、山茶、鐵線蕨等種植。在上述各種植物的自然分布區林下均可種植,但市場波動較大,需要靈活應對[5]。
6結語
巍山林下經濟發展起點較低,但發展潛力較大,應該合理利用現有資源,應結合林地實際合理選擇發展模式。
參考文獻:
[1] 宋西德,劉粉蓮,張永.黃土丘陵溝壑區林農復合生態系統立體經營模式研究[J].西北林學院學報,2004(4):43~46.
[2] 宋德軍.渭北核桃林下經濟復合技術[J].林業經濟,2013,3(4)83~86.
[3] 王軍,楊鳳剛,李少峰,等.大理州扶貧示范園區2萬畝中藥材種植示范推廣效益顯著[J].基層農技推廣,2013,1(6):38~40.
[4] 張永北,冀春花,曹啟民,等.開割膠園節水灌溉膠-菌間作高產模式[J].熱帶農業科學,2012,34(6):16~20,24.
[5] 丁國龍,譚著明,申愛榮.林下經濟的主要模式及優劣分析[J].湖南林業科技,2013,40(2):52~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