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儒牛+張小開
本課題受到天津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項目資助,基金項目:天津高校校園公共環境設施的提升與改造研究(項目編號:HE4042)
摘 要:本文從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研究入手,探索傳統審美思想的主干體系。進而研究傳統審美思想對當下中國設計的影響,以中國原創設計案例為研究對象,分析儒家美學思想在設計中的體現和應用。最終根據前期的研究得出傳統審美思想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模式。
關鍵詞:儒家美學;現代設計;應用;模式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5000年的文明史和3000多年的文字史使得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的禮儀之邦、文明國度。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國民經濟和物質財富的快速發展,中華文化逐漸被國人重新認知,也不斷的被世界重新認知,成為世界文化多樣性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中國傳統文化對現代人們生活的影響也越來越大,也逐步融入到中國當下的加工制造和設計中。特別是在各式各樣的設計創新作品中中國文化和中國元素越來越多,本文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中提出,對于中國當下造物,傳統文化的融入最根本的還是中國傳統審美要素的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入也不是簡單的傳統要素的移植和復制,更應該是深層次的思考和植入。中國傳統審美思想是振興中國特色現代設計的一把鑰匙。
一、中國傳統美學思想體系——儒道釋
對中國數千年的傳統文化進行梳理,我們不難發現,儒釋道三家是對國人影響最大、最骨子里的。馮友蘭先生在其《中國哲學史》 中就充分的論述過這一問題,儒家思想是中國禮儀文化的根源,對中國社會的組織形式及中國人的生活模式都形成了巨大的影響。道家思想是中國浪漫主義思想的根源,是中國人追求自然、無為、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的基礎。而這兩種思想又恰當的融合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同時存在又不互相沖突。
圖1 中國傳統美學思想主干體系
中國傳統的美學思想自然來源于中國傳統文化之中,儒釋道思想自然成為中國傳統審美思想的基石。在中國傳統的美學體系中,其核心思想來源是儒、佛、道三家。儒家美學以“仁義”為基礎,強調個體的情感精神和社會倫理道德相統一的美學思想。肯定了人與人之間的等級和諧之美,并提倡“盡善盡美”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杭簡先生在其《中國工藝美學思想史》中論述過儒家思想中對造物的一種態度——“文質彬彬” 。所謂文就是造物的外在形式,所謂質就是物的功能和內涵。只有造物中內涵與外在形式相得益彰才是儒家認可的一種美,不可造作。佛家美學以“真如”為核心,推崇“遠、虛、淡、靜”的審美情趣,主張依靠自身的參悟去領會自然的美,以達到遠離妄像、真空妙有的境界。同時,佛教還有求真、求善的審美情趣。道家美學以“道論”為依據,認為道是萬物產生和存在的根本,亦是萬物與生命之美產生和存在的本源,因此美的本質特征是自然無為。它強調“美”與“真”的和諧統一,重視人與自然的關系,并把人天合一視為最高境界的美。
二、儒家美學思想內涵
儒家美學的基本點在于:一方面充分肯定滿足個體心理欲求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又處處強調把這種心理欲求的滿足導向倫理規范。藝術的愉悅作用被認為是必要的,可以發揮的,但這種作用同時也被認為只有使群體和諧發展才有真正意義。美學的合理性在于能導向倫理目的,個體的心理欲求必須與社會的倫理規范達到統一。
儒家美學是在部分肯定人的主體情感的前提下,將個體情感更多地賦予社會性的意義和使命感。這一美學思想對中國社會及二千多年以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造物活動等各方面都有重要的影響。大到皇宮的建筑與室內布局、中到文人士大夫的住宅設計、小到平民百姓的家居生活、一磚一瓦、建筑裝飾、家具陳設等方方面面。如中國的故宮布局及室內陳設,是一種把禮儀、規范、倫理等各方面都在設計中推向極致的審美安排。這樣的設計審美在中國傳統設計中比比皆是,使得中國人的生活完全不同于同時代的世界各國,有著自己獨特的東方神韻。進而影響了整個亞洲,甚至歐洲。
三、儒家美學思想在傳統設計中的案例分析
明清家具是中國家具設計的巔峰時代,是中國家具集大成的時期。不但很好的總結繼承了中國傳統儒家的審美內涵,更是為后代定格了中國家具的代表性特征。關于明清家具的研究很多,成果也很豐富。但在這里,本文從產品設計的角度來說明明清家具中所包含的傳統儒家審美思想,這個很明確。不論是單個家具,還是居室中成套家具的擺放等,各方面都體現出孔子曾提出的“文質彬彬”的審美訴求。從產品的功能設計角度來說,明清家具的功能除了基本的使用功能之外,更重要的是使用時的社會、禮儀功能。所以說,明清家具的設計中飽含著中國傳統的儒家審美思想。中國傳統家具的造型大多是直線形的,方方正正的,似有“無規矩不成方圓”之意味,擺設也非常講究對稱規矩,力求莊嚴肅穆的氣氛。 這種氣氛的訴求正式儒家審美思想的體現。
圖2 明式家具——椅子
圖3 (椅子)The Chair
在這里我們可以對比一下圖3中丹麥設計師漢斯維納設計的椅子,最開始的時候這把椅子叫“The Round Chair”(圈椅)。這是設計師根據對中國明清時期圈椅的理解,重新設計的一個作品。雖然作品創意源于中國傳統家具,但是在維納的這個作品中更多的是自然和優美,更多的是對人體工程學和舒適度的考慮,顯然已經沒有太多的中國傳統家具中的儒家美學特質——倫理學審美思想。
同樣的設計案例在傳統的設計中比比皆是。中國傳統設計造物中對儒家審美思想演繹的淋漓盡致,但是在中國現代化發展過程中,這一設計思路曾經被完全否定過,我們完全跟進西方的設計套路,結果卻不盡如人意,中國現代設計一直沒有得到世界的認可。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國設計沒有自己的文化根基,一味的模仿別人只能按照別人的價值取向跟進,而不能超越。
四、儒家美學思想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分析
圖4 新中式家具設計
圖4所示是中國原創的家具設計,這些家具曾在米蘭國際家具展上展出。這一類家具目前在國內稱之為新中式家具,主要以中國傳統家具為基礎,根據當下中國以及世界各國人的生活方式、需求進行重新設計。具有強烈的原創性,既有中國傳統味道,又能滿足現代人的生活需要。endprint
雖然在此類家具設計的過程中,廠家或設計師沒有明確提出來儒學審美思想,但是這一類原創家具的設計包含了正統的儒學審美思想。
(1)對造型的提取與設計均考慮到方正的效果,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方正的造型。能讓人感受到傳統的“規矩、正統”的審美特質。(2)家具造型簡潔不夸張,取舍恰當,突破傳統造型的限制,引入現代設計手法。
(3)體現了儒家審美中的“文質彬彬”思想。“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家具設計沒有過多的裝飾,不矯揉做作。
(4)“盡善盡美”,家具對細節的處理仍讓人感受到美的存在、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5)對家具的陳設與布局考慮到中國人的生活習慣,但又能適應中國人以外的使用者的要求。能滿足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的居家要求。
(6)同維納的圈椅相比,同樣使用的是木材,圖4中的木材體現的更多的是“厚重”和“文化”,然后才是“自然”。這也符合儒家傳統的審美觀。
(7)對稱、方直、榫卯結構、吉祥紋樣等各方面都蘊含傳統要素,體現傳統味道。
(8)整套家具能營造出中國式的家居氛圍,體現出一定程度的莊重、肅穆。而莊重、肅穆等是儒家審美思想的重要表現。
圖5 上上簽牙簽盒設計
圖5所示的是北京洛可可設計公司賈偉先生設計的一個牙簽盒,該作品獲得國際設計大獎紅點獎,并被德國紅點設計博物館永久收藏。賈偉先生在講述這個作品的時候,從中國的天壇造型到中國紅,再到中國的祈福文化、隱喻文化等方面。這是一個很成功的中國原創作品,包含著中國味道。
在這兒,本文主要想從儒家審美思想的角度對這一作品進行分析,雖然設計師在做這個作品的過程中并沒有強烈的傳統審美思想的引導,但是傳統審美思想卻蘊含在這一作品之中。
(1)“天圓地方”作為天壇的造型要素是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也是中國傳統禮儀制度的結果。使用天壇的造型要素本身就是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體現。
(2)中國紅是中國傳統色彩在當代的表現,其最原始的色彩理論是中國傳統的五行、五方、五色。五方五色理論主要是左青龍、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中間是黃色,代表至高無上的皇權。中國紅究其根源也是傳統儒家審美思想的體現。當然我們也可以說玄色(黑色)也是五色中的一種,而這個作品中使用了二種傳統的色彩,選擇了一個中國楚漢時期的經典配色。
(3)造型設計上方正、對稱,不過多裝飾,簡潔但內涵豐富。也體現了傳統儒家審美中的“文質彬彬”理念。
(4)“上上簽”的名稱內涵、七根牙簽“七上八下”的隱喻等祈福文化內涵,實際上是中國傳統禮儀制度演變的結果,從商周時代開始的祭天禮儀、君臣禮儀、家族禮儀等方面均是儒家思想中社會倫理的一種體現。反映在儒家審美思想中就是社會等級、禮儀等和諧向善的一種審美取向。這種審美取向在當代已經脫離傳統的封建桎梏,轉變為一種和諧、向善的審美價值觀。
五、儒家審美思想的現代設計應用模式
通過以上對儒家審美思想的設計應用分析,我們來看一下這種應用的共通點和應用模式。
圖6 儒家審美思想的現代設計應用模式
傳統儒家審美思想主要觀點有盡善盡美、文質彬彬、等級和諧之美等,其在實際的設計表現中又分別體現出各式各樣的特點,如方正沉穩、規矩正統、簡潔不過飾等等,通過對這些在實際設計中的表現形式我們可以把握其基本規律和設計應用要素,再結合當下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實際需求,我們可以形成一個新時代下的儒家審美思想,用老祖宗的文化底蘊來進行中國特色的原創設計,我們的設計一定會形成自己的特色。而當下中國原創設計可以從傳統產品再設計和全新原創產品設計二個方面進行著手。
六、結語
中國傳統文化內涵是振興中國原創設計的重要途徑,在文化多樣性時代,這是保持原創產品自身特色的一個技術路徑。本文對中國傳統儒家審美思想的分析只是一個開始,儒家審美思想對現代設計應用的具體方法、技術路徑、設計實踐等是下一步需要做的事。同時對中國傳統審美思想中道家和釋家的研究也需要展開,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完成的研究框架。
參考文獻:
[1]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8.
[2]施江斌.談儒家美學思想之“盡善盡美”[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Vol.27)No.2:89-90.
[3]杭間.中國工藝美學思想史[M].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1995:38.
[4]劉和山,周坤鵬.論影響中國古代設計的儒家美學思想[J].裝飾,2005(Vol.151)No.11:52-53.
[5]徐雯.中國傳統家具的審美特征.裝飾雜志社主編,傳統工藝之旅[C].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01:45.
[6]李澤厚.美學三書[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傅儒牛,男,天津人,碩士,天津城建大學城市藝術學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產品設計;張小開,男,安徽合肥人,博士,天津城建大學城市藝術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設計藝術學endprint
雖然在此類家具設計的過程中,廠家或設計師沒有明確提出來儒學審美思想,但是這一類原創家具的設計包含了正統的儒學審美思想。
(1)對造型的提取與設計均考慮到方正的效果,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方正的造型。能讓人感受到傳統的“規矩、正統”的審美特質。(2)家具造型簡潔不夸張,取舍恰當,突破傳統造型的限制,引入現代設計手法。
(3)體現了儒家審美中的“文質彬彬”思想。“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家具設計沒有過多的裝飾,不矯揉做作。
(4)“盡善盡美”,家具對細節的處理仍讓人感受到美的存在、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5)對家具的陳設與布局考慮到中國人的生活習慣,但又能適應中國人以外的使用者的要求。能滿足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的居家要求。
(6)同維納的圈椅相比,同樣使用的是木材,圖4中的木材體現的更多的是“厚重”和“文化”,然后才是“自然”。這也符合儒家傳統的審美觀。
(7)對稱、方直、榫卯結構、吉祥紋樣等各方面都蘊含傳統要素,體現傳統味道。
(8)整套家具能營造出中國式的家居氛圍,體現出一定程度的莊重、肅穆。而莊重、肅穆等是儒家審美思想的重要表現。
圖5 上上簽牙簽盒設計
圖5所示的是北京洛可可設計公司賈偉先生設計的一個牙簽盒,該作品獲得國際設計大獎紅點獎,并被德國紅點設計博物館永久收藏。賈偉先生在講述這個作品的時候,從中國的天壇造型到中國紅,再到中國的祈福文化、隱喻文化等方面。這是一個很成功的中國原創作品,包含著中國味道。
在這兒,本文主要想從儒家審美思想的角度對這一作品進行分析,雖然設計師在做這個作品的過程中并沒有強烈的傳統審美思想的引導,但是傳統審美思想卻蘊含在這一作品之中。
(1)“天圓地方”作為天壇的造型要素是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也是中國傳統禮儀制度的結果。使用天壇的造型要素本身就是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體現。
(2)中國紅是中國傳統色彩在當代的表現,其最原始的色彩理論是中國傳統的五行、五方、五色。五方五色理論主要是左青龍、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中間是黃色,代表至高無上的皇權。中國紅究其根源也是傳統儒家審美思想的體現。當然我們也可以說玄色(黑色)也是五色中的一種,而這個作品中使用了二種傳統的色彩,選擇了一個中國楚漢時期的經典配色。
(3)造型設計上方正、對稱,不過多裝飾,簡潔但內涵豐富。也體現了傳統儒家審美中的“文質彬彬”理念。
(4)“上上簽”的名稱內涵、七根牙簽“七上八下”的隱喻等祈福文化內涵,實際上是中國傳統禮儀制度演變的結果,從商周時代開始的祭天禮儀、君臣禮儀、家族禮儀等方面均是儒家思想中社會倫理的一種體現。反映在儒家審美思想中就是社會等級、禮儀等和諧向善的一種審美取向。這種審美取向在當代已經脫離傳統的封建桎梏,轉變為一種和諧、向善的審美價值觀。
五、儒家審美思想的現代設計應用模式
通過以上對儒家審美思想的設計應用分析,我們來看一下這種應用的共通點和應用模式。
圖6 儒家審美思想的現代設計應用模式
傳統儒家審美思想主要觀點有盡善盡美、文質彬彬、等級和諧之美等,其在實際的設計表現中又分別體現出各式各樣的特點,如方正沉穩、規矩正統、簡潔不過飾等等,通過對這些在實際設計中的表現形式我們可以把握其基本規律和設計應用要素,再結合當下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實際需求,我們可以形成一個新時代下的儒家審美思想,用老祖宗的文化底蘊來進行中國特色的原創設計,我們的設計一定會形成自己的特色。而當下中國原創設計可以從傳統產品再設計和全新原創產品設計二個方面進行著手。
六、結語
中國傳統文化內涵是振興中國原創設計的重要途徑,在文化多樣性時代,這是保持原創產品自身特色的一個技術路徑。本文對中國傳統儒家審美思想的分析只是一個開始,儒家審美思想對現代設計應用的具體方法、技術路徑、設計實踐等是下一步需要做的事。同時對中國傳統審美思想中道家和釋家的研究也需要展開,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完成的研究框架。
參考文獻:
[1]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8.
[2]施江斌.談儒家美學思想之“盡善盡美”[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Vol.27)No.2:89-90.
[3]杭間.中國工藝美學思想史[M].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1995:38.
[4]劉和山,周坤鵬.論影響中國古代設計的儒家美學思想[J].裝飾,2005(Vol.151)No.11:52-53.
[5]徐雯.中國傳統家具的審美特征.裝飾雜志社主編,傳統工藝之旅[C].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01:45.
[6]李澤厚.美學三書[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傅儒牛,男,天津人,碩士,天津城建大學城市藝術學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產品設計;張小開,男,安徽合肥人,博士,天津城建大學城市藝術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設計藝術學endprint
雖然在此類家具設計的過程中,廠家或設計師沒有明確提出來儒學審美思想,但是這一類原創家具的設計包含了正統的儒學審美思想。
(1)對造型的提取與設計均考慮到方正的效果,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方正的造型。能讓人感受到傳統的“規矩、正統”的審美特質。(2)家具造型簡潔不夸張,取舍恰當,突破傳統造型的限制,引入現代設計手法。
(3)體現了儒家審美中的“文質彬彬”思想。“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家具設計沒有過多的裝飾,不矯揉做作。
(4)“盡善盡美”,家具對細節的處理仍讓人感受到美的存在、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5)對家具的陳設與布局考慮到中國人的生活習慣,但又能適應中國人以外的使用者的要求。能滿足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的居家要求。
(6)同維納的圈椅相比,同樣使用的是木材,圖4中的木材體現的更多的是“厚重”和“文化”,然后才是“自然”。這也符合儒家傳統的審美觀。
(7)對稱、方直、榫卯結構、吉祥紋樣等各方面都蘊含傳統要素,體現傳統味道。
(8)整套家具能營造出中國式的家居氛圍,體現出一定程度的莊重、肅穆。而莊重、肅穆等是儒家審美思想的重要表現。
圖5 上上簽牙簽盒設計
圖5所示的是北京洛可可設計公司賈偉先生設計的一個牙簽盒,該作品獲得國際設計大獎紅點獎,并被德國紅點設計博物館永久收藏。賈偉先生在講述這個作品的時候,從中國的天壇造型到中國紅,再到中國的祈福文化、隱喻文化等方面。這是一個很成功的中國原創作品,包含著中國味道。
在這兒,本文主要想從儒家審美思想的角度對這一作品進行分析,雖然設計師在做這個作品的過程中并沒有強烈的傳統審美思想的引導,但是傳統審美思想卻蘊含在這一作品之中。
(1)“天圓地方”作為天壇的造型要素是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也是中國傳統禮儀制度的結果。使用天壇的造型要素本身就是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體現。
(2)中國紅是中國傳統色彩在當代的表現,其最原始的色彩理論是中國傳統的五行、五方、五色。五方五色理論主要是左青龍、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中間是黃色,代表至高無上的皇權。中國紅究其根源也是傳統儒家審美思想的體現。當然我們也可以說玄色(黑色)也是五色中的一種,而這個作品中使用了二種傳統的色彩,選擇了一個中國楚漢時期的經典配色。
(3)造型設計上方正、對稱,不過多裝飾,簡潔但內涵豐富。也體現了傳統儒家審美中的“文質彬彬”理念。
(4)“上上簽”的名稱內涵、七根牙簽“七上八下”的隱喻等祈福文化內涵,實際上是中國傳統禮儀制度演變的結果,從商周時代開始的祭天禮儀、君臣禮儀、家族禮儀等方面均是儒家思想中社會倫理的一種體現。反映在儒家審美思想中就是社會等級、禮儀等和諧向善的一種審美取向。這種審美取向在當代已經脫離傳統的封建桎梏,轉變為一種和諧、向善的審美價值觀。
五、儒家審美思想的現代設計應用模式
通過以上對儒家審美思想的設計應用分析,我們來看一下這種應用的共通點和應用模式。
圖6 儒家審美思想的現代設計應用模式
傳統儒家審美思想主要觀點有盡善盡美、文質彬彬、等級和諧之美等,其在實際的設計表現中又分別體現出各式各樣的特點,如方正沉穩、規矩正統、簡潔不過飾等等,通過對這些在實際設計中的表現形式我們可以把握其基本規律和設計應用要素,再結合當下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實際需求,我們可以形成一個新時代下的儒家審美思想,用老祖宗的文化底蘊來進行中國特色的原創設計,我們的設計一定會形成自己的特色。而當下中國原創設計可以從傳統產品再設計和全新原創產品設計二個方面進行著手。
六、結語
中國傳統文化內涵是振興中國原創設計的重要途徑,在文化多樣性時代,這是保持原創產品自身特色的一個技術路徑。本文對中國傳統儒家審美思想的分析只是一個開始,儒家審美思想對現代設計應用的具體方法、技術路徑、設計實踐等是下一步需要做的事。同時對中國傳統審美思想中道家和釋家的研究也需要展開,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完成的研究框架。
參考文獻:
[1]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8.
[2]施江斌.談儒家美學思想之“盡善盡美”[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Vol.27)No.2:89-90.
[3]杭間.中國工藝美學思想史[M].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1995:38.
[4]劉和山,周坤鵬.論影響中國古代設計的儒家美學思想[J].裝飾,2005(Vol.151)No.11:52-53.
[5]徐雯.中國傳統家具的審美特征.裝飾雜志社主編,傳統工藝之旅[C].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01:45.
[6]李澤厚.美學三書[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傅儒牛,男,天津人,碩士,天津城建大學城市藝術學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產品設計;張小開,男,安徽合肥人,博士,天津城建大學城市藝術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設計藝術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