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關倩雅 林青梅
【摘要】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討中藥外用治療嬰兒濕疹的治療作用。方法:全面檢索1982-2012年間公開發表在國內雜志上關于中藥外用治療嬰兒濕疹的相關文獻,收集文獻所報道的關于中藥外用治療和西藥治療嬰兒濕疹的總人數及有效人數。使用State11.0軟件進行異質性檢驗,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合并計算效應指標RR值,以比較中藥外用治療相對于西藥治療的優勢。結果:合并計算中藥外用治療嬰兒濕疹的總例數為2280例,有效2179例,有效率95.75%,顯著優于西藥治療的有效率80.75%;中藥外用治療嬰兒濕疹的優勢是西藥治療的1.11倍(95%置信區間1.05~1.19)。結論:中藥外用治療可有效改善嬰兒濕疹,較西藥治療效果更佳,值得在臨床推廣。
【關鍵詞】 中藥; 嬰兒濕疹; Meta分析
嬰兒濕疹在祖國醫學中又稱“奶癬、胎斂瘡”,指嬰幼兒皮膚出現以紅斑、丘疹、糜爛、滲出、結痂、脫屑并伴劇烈瘙癢、反復發作為特征的皮膚病[1]。發病嬰兒因瘙癢、疼痛而煩躁不安、啼哭不停,嚴重影響睡眠和飲食,甚至影響正常的生長發育,給患兒及其家長帶來極大的困擾[2]。雖然某些西藥外用有一定的效果,但在止癢、保護皮損、減少滲出等方面并不盡人意,而中藥外用以其效果良好、副作用小等特點[3],在嬰兒濕疹的治療方面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筆者對近年來國內刊物上發表的有關中醫藥外用治療嬰兒濕疹的臨床研究的文獻進行復習,通過meta分析的方法定量地比較中藥外用治療與西藥治療嬰兒濕疹的效果差別,以期為今后臨床選擇用藥方法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文獻納入、排除選擇 納入標準:觀察對象為臨床確診的嬰兒濕疹患者;研究中同時包含中藥外用治療和西藥治療,且西藥治療中不包含中藥。排除標準:排除納入研究病例采用個人擬定的診斷標準或療效評價標準,標準來源不詳,所提供資料不能明確是嬰兒濕疹或是其他相關皮膚疾病;排除診療標準前后不統一的文獻;排除實際內容與中醫藥外治法臨床研究無關的文獻。
1.2 檢索策略 以嬰兒濕疹、奶癬、中藥外用、中藥外敷、中藥外系、中藥外用制劑、中藥藥膏為主題詞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和《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中檢索,檢索出版年限定為1982-2012年。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Q檢驗進行異質性分析,若異質性I2≥50%,則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研究結果的合并,否則用固定效應模型。合并過程中文獻的權重通過Mantel Haenszel法計算。所有統計分析過程在State11.0中實現,包括繪制森林圖、異質性檢驗、發表偏倚檢驗和漏斗圖的繪制。
2 結果
2.1 文獻檢索結果 根據檢索條件,首次命中相關文獻79篇,通過對文獻摘要和全文的復習,排除無對照組、非隨機對照試驗;排除研究病例數少于30例的文獻;排除重復文獻報道;排除測量指標不符合標準的文獻。最終納入本次研究的文獻篇數為25篇。文獻基本情況見表1。
2.2 中藥外用治療嬰兒濕疹有效率比較 中藥外用治療嬰兒濕疹的方法包括自制中藥洗劑、除濕止癢軟膏、自制黃連軟膏、復方黃柏液、自制復方馬齒莧溶液等,主要成分包括馬齒莧、蘆薈、苦參、黃柏等。25篇研究共納入研究對象3927例,其中中藥外用治療組2280例,有效2179例,有效率95.75%,西藥治療組1647例,有效1330例,有效率80.75%。異質性檢驗I2=91%,故采用隨機對照模型進行效應合并計算。合并的OR=1.11(95%置信區間1.05~1.19),見森林圖1;對合并的效應值OR做統計檢驗,Z=3.42,P=0.0006。結果說明中藥外用治療嬰兒濕疹的有效率要顯著高于西藥治療的有效率。檢驗入選文章的發表偏倚,做漏斗圖(圖2),各納入研究的效應點基本呈對稱的漏斗型。
3 討論
嬰兒濕疹(infantile eczema,IE)是皮膚科常見病和多發病。劉捷等[29]在天津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嬰兒濕疹的發病率約為75%,好發季節為秋冬季,首發年齡最小為1個月,最大11個月,平均2.1個月。西醫理論認為嬰兒濕疹是遺傳與環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多因外環境潮濕誘發嬰兒體內免疫反應過度出現的一種變態反應性皮膚病[30]。西醫治療主要是口服抗組胺劑或皮質類固醇激素制劑,對于有糜爛滲液者外敷3%硼酸溶液[31]。西醫治療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緩解癥狀,但很難消除濕熱之病根,且長期使用對嬰兒有毒副作用。
本次研究系統地綜述了既往關于中藥外用治療與西藥治療嬰兒濕疹的有效率比較。研究共納入25項研究,其中9項研究發現中藥外用治療嬰兒濕疹的效果顯著優于西藥治療;另外13項研究結果所得中藥治療優勢比處于邊際范圍,95%置信區間下限(>0.9)接近于1。通過合并分析,在總計2280例嬰兒濕疹的治療中,中藥治療的有效率達到95.75%,而在1647例嬰兒濕疹的西藥治療中,有效率僅為80.75%,中藥治療的優勢比為1.11(95%置信區間1.05~1.19),其治療效果顯著優于中藥治療。
《外科正宗》載“奶癬,兒在胎中,母食五辛,久餐炙,遺熱與兒,生后頭面遍身為奶癬,流脂成片,睡眠不安,瘙癢不絕?!敝嗅t辨證理論認為嬰兒濕疹其一是因胎兒宮內遺熱遺毒,脾失健運,內蘊濕熱,外襲風濕熱邪所致,其二是乳母過食辛辣食物,致使脾胃濕熱,運作不調,襲嬰兒元氣不足,稚陽之體于腠理,內外濕熱搏節而生此病。中醫對嬰兒濕疹的治療行對癥治療,用藥多為黃連、苦參、黃柏、蘆薈等清熱燥濕、祛風止癢的藥物。這些藥物具有抵抗微生物、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抑制急性滲出性炎癥、抑制磷酸二酯酶,組織肥大細胞釋放組胺抗過敏、抑制炎癥后期結締組織增生等作用[32]。
綜上,中藥外用治療對于嬰兒濕疹的有效率要顯著優于西藥治療,且中藥治療嬰兒濕疹具有一定的理論學基礎,因此該方法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endprint
參考文獻
[1]劉曉雁,楊明,甄甄.嬰兒濕疹診斷和治療[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2,27(8):588-590.
[2]劉桂蘭.嬰兒濕疹小疾病大煩惱[J].江蘇衛生保?。航袢毡=。?013,12(6):45.
[3]蔣沖,鄧俐,陳飚,等.長期外用他克莫司軟膏對特應性皮炎患者免疫力的影響[J].皮膚性病診療學雜志,2013,20(2):93-96.
[4]佘鴻燕,王見賓,劉福來,等.復方馬齒莧溶液治療嬰兒急性濕疹的臨床對比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07,18(12):3098-3100.
[5]劉若纓,楊曙東,廖穎釗,等. 除濕1號洗劑治療嬰兒滲出型濕疹的臨床觀察[J]. 光明中醫,2005,20(6):封3-封4.
[6]葉秋華. 自擬濕疹洗劑治療嬰兒濕疹療效觀察[J]. 中醫藥學刊,2006,24(6):1168.
[7]呂海鵬. 復方馬齒莧洗劑治療嬰兒濕疹60例[J]. 光明中醫,2011,26(6):1156-1157.
[8]李增英,翟文靜. 中藥沐浴治療嬰兒濕疹的臨床研究[J]. 中國民間療法,2007,15(11):21-22.
[9]李紅梅. 兒膚康搽劑治療嬰兒濕疹106例療效分析[J]. 山東醫藥,2005,45(27):56.
[10]林挺,徐潔明. 中藥洗劑治療嬰兒濕疹的療效觀察[J]. 實用醫學雜志,2003,19(8):829.
[11]武智華,李文竹. 中藥濕敷治療嬰兒濕疹療效觀察[J]. 甘肅醫藥,2010,29(3):310-311.
[12]王紅明,關青,李春卉. 中藥外治嬰兒濕疹的療效觀察及護理干預[J]. 中國醫藥指南,2008,6(23):18,22-23.
[13]王萍,蔡亮,徐玨玨. 除濕止癢軟膏治療嬰兒濕疹療效觀察[J]. 四川中醫,2008,26(9):92-93.
[14]田靜. 紫黃油膏外涂治療嬰兒濕疹38例[J]. 中醫外治雜志,2002,11(1):25.
[15]程曉明. 陰炎凈治療嬰兒濕疹療效觀察[J]. 實用預防醫學,2005,12(3):680.
[16]章海濤. 生百部洗劑治療嬰兒濕疹 96 例療效觀察[J]. 黑龍江中醫藥,2010,2(3):15.
[17]肖紅燕. 中藥濕敷治療嬰兒濕疹 48 例[J]. 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1996,13(4):45-47.
[18]蔡曉靜,徐康鳳,廖素芳. 復方苦參洗劑治療嬰兒濕疹88例臨床觀察[J]. 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11,10(2):122.
[19]袁世盛. 中藥濕疹洗劑治療嬰兒濕疹療效觀察[J]. 中國醫學文摘:皮膚科學,2008,25(2):72,74.
[20]連莉陽,李治牢. 三黃地榆液聯合除濕止癢軟膏治療嬰兒濕疹療效觀察[J].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14(8):192-193.
[21]邵民,牛洪霞. 中藥濕敷治療嬰兒濕疹85例臨床觀察[J]. 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04,3(2):110.
[22]閆俊華. 康復新液治療嬰兒濕疹 50 例療效觀察[J]. 中國醫藥指南,2012,10(9):340-341.
[23]陳俊梅,張中山. 濕癢膏加濕癢液外用治療嬰兒濕疹600例[J]. 河北中醫藥學報,2010,25(1):25.
[24]陳慶梅. 應用黃連軟膏治療嬰兒濕疹300例臨床觀察[J]. 醫學信息(中旬刊),2010,5(4):878.
[25]陳艷華,張霞. 創灼膏治療7種兒童皮膚病—附53例嬰兒濕疹自身對照觀察[J]. 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0,14(2):101.
[26]魏紅英,劉景楨. 復方黃柏液治療嬰兒濕疹療效觀察[J]. 皮膚病與性病,2011,33(4):229.
[27]黃世章. 中藥外洗治療嬰兒濕疹76例臨床觀察[J]. 社區醫學雜志,2010,8(5):79-80.
[28]龔娟,戚東衛,劉毅. 中藥外洗治療嬰兒濕疹 32 例[J]. 中醫外治雜志,2012,21(2):32.
[29]劉捷,葉濤,李義民,等. 嬰兒濕疹發病因素流行病學調查[J]. 中國婦幼保健,2008,23(21):3025-3026.
[30] Bj?rkstén B, Naaber P, Sepp E, et al. The intestinal microflora in allergic Estonian and Swedish 2-year-old children[J].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Allergy,1999,29(23):342-346.
[31]任延豆. 嬰兒濕疹的治療與護理[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5,14(11):1499.
[32] Wojdacz T K, Dobrovic A, Algar E M. Rapid detection of methylation change at H19 in human imprinting disorders using methylation-sensitive high-resolution melting[J]. Hum Mutat,2008,29(10):1255-1260.
(收稿日期:2014-05-30) (本文編輯:陳丹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