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玲
內容摘要: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轉變觀念增強情感;創設情境調動情感;深鉆教材挖掘情感;活用寫作培養情感。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 學生 情感教育
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也要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以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利用語文學科情感教育的優勢,抓住情感要素,完善學生人格。
一.情感教育的內涵
情感教育是以心靈感應為載體、感情交流為手段、情緒感染為目的的一種開放式教育方式??v觀當前中職語文教學,學校和家長只關心學生的分數、考試,只關注學生在學業方面的成效和成就,較少關注學生的情感培育、價值取向與心靈的成長,導致學生在人格、思想、價值觀方面都有所缺陷,也因此培養出了一些高等人才悲劇,像馬加爵、藥家鑫都是只注重應試教育的悲哀。教學中缺乏情感教育,會直接導致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不高,教學效果不好。
二.中職語文實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一)從心理學角度看。情感是指以需要為中介的人對客觀事物和對象所持的態度體驗。興趣愛好就是關系到愉快情感的一種認識及活動的傾向性,它對人學習并掌握技巧和科學知識、探求真理起促進作用。心理學研究結果表明,人們的行動及認知成敗的信號是情感。
(二)從教育學角度看。語文課教學過程中,情感不可或缺。曉之以理,必先動之以情,“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
(三)從素質教育角度看。語文教師的一項任務是激發、培養學生情感。教育對象不僅是有血有肉的人、活生生的人,其形成世界觀、人生觀時摻雜有強烈的情感因素,尤其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其情感更為活躍。
(四)從實踐角度看,現在語文課教學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為應試而教,學生為考試而學,甚至某些教師一味地注重語文課分數,以為只需傳授學生理論知識就行。所以,教學中教師多注重灌輸理論知識,卻忽略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及情感。
三.怎樣進行情感教育
(一)增強師生之間的情感
在如今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經常是處于被動狀態,只是機械的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而情感教育則需要師生能夠處于一個互動的狀態,這樣教師才能將情感更好地傳遞給學生,學生也才能更好的體驗到情感教育的價值。
(二)創設情境調動情感
語文教師應善于創設教學情境與氛圍來調動學生的激情,心理學認為:情感的培養需要一定的情境,作者描繪情境是為了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抒發情感,增強藝術效果。而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正是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進入情境,更好地理解文意達到學習的目的。例如,在學習《故都的秋》一文時,先問學生家鄉的秋是怎樣的情景呢?因為有切身體會,很多學生都能暢所欲言,談出家鄉無比美好的秋天景色,這樣學生很快就融入到一種思念親人、思念家鄉的氣氛當中。這時老師應不失時機因勢利導:是啊,家鄉秋天的景色確實是迷人的令人留戀往返的,然而,故都的秋又是一幅怎樣的景致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郁達夫的《故都的秋》一文好嗎?這樣學生就會帶著被激起的情緒和興趣走進文本。
(三)深鉆教材挖掘情感
語文教材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情感,這一優勢是其他學科望塵莫及的。讀一篇文章就是在和許多人物對話,可以被許多情緒所感染。其中有熱愛、悲傷、興奮、憤怒、同情等等。因此,教師要仔細研究教材,深挖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一是要將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激發出來,二是要善于創設教學情境與氛圍,調動學生的情感。語文教材中,許多作品都是作者對人生、社會、歷史及藝術的態度和看法的智慧結晶,是進行感情教育的好材料,前提就是要求教師能夠將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激發出來;情感的培養是基于一定的情境的,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可以讓學生更好的融入情境,從而感悟情境中的寓意,達到陶冶性情,凈化心靈的目的。
(四)活用寫作培養情感
寫作實踐既是閱讀教學的延伸,又是獨立的語言訓練必由之路。我們可以根據課文所教內容,進行延伸訓練。語文教材中,有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有引人入勝的深邃意境,有凝練生動的優美詞語,有強烈感人的抒情色彩。教學中如果能以教材為本,憑借教材,很好幫助學生理解內容、產生情感體驗,延伸課文內容,讀寫結合,有效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讓教材激情傳神,讓作文真情感人,無疑將使課堂教學煥發出無限生命活力,也會使學生更具人文精神。
情感與認知是相輔相成,在語文教學中,情感越深,認知越高,學習興趣越濃。語文教學只有輔以情感教育,才能更好地使學生的認知和情感和諧發展。
(作者單位:河南省周口女子職業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