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秀芬
內容摘要:在《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小學生在每個年級段的課外閱讀都作了具體明確的規定,可見小學生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怎樣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是本文探究的重點。
關鍵詞:課外閱讀 興趣激發 策略
那么,怎樣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呢?就這個問題,我談談自己的一些淺見。
一.巧設方法,激發閱讀
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只有有了閱讀的興趣,才能對課外閱讀產生渴求。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從而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
1、榜樣法。蘇霍姆林斯基說:“把每個學生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燈,這些都取決于教師,取決于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種地位。”如果學生總是看到老師勤于讀書,自然會受到感染。要想讓學生喜歡看課外書,教師必須熱愛讀書。課余里,圖書室里,教師要常和學生一起看課外書,給學生立個好讀課外閱讀的榜樣,潛移默化地培養起他們對課外書的興趣。同時,教師要定期地在班會上向學生談自己近期的學習心得或收獲,在學生中起到模范作用,以自己去影響學生。
當然,還可以通過閱讀競賽形式選出班上的“閱讀大王”,以“閱讀大王”為榜樣來影響學生,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促進學生的閱讀。讓這些喜愛讀課外書的模范人物來介紹讀書所帶來的收獲。同時老師也要結合實際適時地表揚閱讀中有收獲的學生,比如,一次我修改作文時,發現一個學生在文中用了許多新鮮詞語:干笑、生僻、精辟等,當時我不敢相信一個三年級的學生能運用這些詞匯,于是為解開自己的疑問,我把這些詞語圈出來,到評講作文時,我特意讓那學生來談談這些詞語的出處及他對這些詞語的理解,想不到這個學生對我的提問對答如流、侃侃而談,特別把“干笑”這個分析得頭頭是道,讓我汗顏,其他的學生更是驚訝不已,投來了羨慕與贊許的眼光……于是,我趁熱打鐵以這個學生為例向全班學生談了讀課外書的益處,鼓勵同學們人人都來讀有益身心的課外讀物,獲取課堂外的知識。
2、競賽法。抓住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里,定期開展以“課外閱讀”為主題的班會。利用班會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比賽,比賽的形式可以個人讀,可以小組讀;比賽的范圍可以講故事,可以朗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或文章,可以談讀后感,還可以介紹近期所讀過的課外書,推薦出好的書籍;評比的方式讓學生自評、自薦,對獲勝的個人或小組及時做出肯定的表揚……通過這樣的主題班會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營造你追我趕的閱讀氛圍,變“要我讀”為“我要讀”的良好讀書習慣。
二.創設條件,促進閱讀
良好的閱讀環境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要想方設法地為學生創建課外閱讀的平臺,利用各種機會,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其愛讀,愿讀、樂讀,從而提高他們的語言理解能力,發展想象能力、交往能力,培養他們的自信心、獨立性、好奇心和創造性個性。同時,還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活動。如開展“圖書角競賽”“講故事”、“讀書匯報會”、“展評讀書筆記”、 “手抄報”、“知識競賽”、“查閱資料比賽”等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廣泛地“讀”,大量地“讀”,讓他們從中得到樂趣,激發他們的閱讀熱情,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推動課外閱讀往更高的層次發展。
三.以課延伸,拓展閱讀
小學階段有許多課文是名人名篇,有的是從中外名著中節選出的片段。于是,講課時我會抓住片段的內容向學生做簡要介紹,以激發他們對了解整個故事的欲望,最后向他們介紹這本書,做到課內外結合,使課外閱讀成為課堂教學的自然延伸。如學習《太陽》后,向學生推薦《人與自然》;學了《景陽岡》后,引導學生讀《水滸傳》中的有關故事等等。
四.介紹方法,指導閱讀
學生光有課外閱讀的興趣還不夠的,必須要有可行的閱讀方法才能把課外閱讀落到實處。不然,學生只會憑興趣毫無目的、不茍方法地在課外讀海中“瀟灑走一回”,其意義和收效也就不得而知。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僅愛讀,而且會讀,要讀得更好更有收效。教會他們根據不同的書籍,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根據個人不同的閱讀習慣,閱讀目的、性質,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靈活使用。比如:選讀法、精讀法、速讀法、摘錄批注法……這樣,課外閱讀才能真正收到成效。
總之,只有當我們的學生掌握了閱讀方法,真正愛上了讀書,他們才能真正感受到閱讀的快樂,才能養成“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的習慣。這樣,課外閱讀才能真正顯現出它的“威力”。
(作者單位:廣東省惠州博羅實驗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