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
【摘要】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小組活動為主要形式的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本文研究了在民辦高校英語視聽說教學中,如何合理有效的通過合作學習來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全面提高語言水平。
【關鍵詞】合作學習 視聽說教學 大學英語
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又稱協作學習、共同學習或小組合作學習,是以異質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
合作學習源于美國20世紀20年代,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阿爾波特(F. Allport, 1924)就強調個體與人際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在美國興起,80年代中期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合作學習的理論與策略將教學與情感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 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探究等方式, 發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通過創設各種合作學習活動, 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 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 發展合作精神。由于該理論提倡教育過程中的師生合作, 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的培養以及個性的健康發展, 被人們譽為是“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Vermette, 1994), 成為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采用的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
一、合作學習的內涵
合作學習理論的代表人物約翰遜兄弟認為合作學習的五大要素具體為:
1.積極互賴,即要求學生不僅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而且要為同伴的學習負責。
2.面對面的促進性互動, 即要求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 組內成員相互促進從而取得學習的成功。
3.個人責任,即要求每個學生承擔一定的學習任務,并明確職責,責任到人。
4.社交技能,即要求教師必須教會學生一些社會交往的技能,以進行高質量的合作。
5.小組自評,即要求小組定期評價共同活動的情況,檢討其活動情況和功能發揮程度,以保持小組活動的有效性。
二、民辦高校英語視聽說教學現狀
隨著民辦院校蓬勃發展,目前大部分院校紛紛進行了擴招,使得學生的構成有了很大的變化。大部分學生雖然通過正常的高考招生,已經擁有一定的英語基礎和相對比較端正的學習態度,但是相對來說整體水平不高。部分學生并不重視基礎文化課的學習,尤其是他們認為很難學的英語提不起興趣。從教的方面看,由于大學英語本身教學時數有限(一般4節/周),而教學任務又非常繁重(聽、說、讀、寫、譯要并駕齊驅同步發展),教學壓力大(所有學生都要參加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 加上師資水平的高低不一,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實踐及提高。在這樣的學情下,迫使民辦大學的英語教師必須改變原有傳統的教學方法,以實現其教學目標。
三、“合作學習”視聽說課堂教學模式實施策略
1.培訓小組合作技巧和學習策略,明確教師和學生角色和職責。在使用“合作學習”視聽說教學模式進行授課之前,教師要專門對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技巧培訓,通過各種活動或圖解來說明合作學習方法的分類和合作流程和運作方式。從簡單到復雜,把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Student Teams-Achievement Divisions)、小組游戲競賽法(Teams-Games-Tournament)、團體探究法(Group Investigation)、小組協助教學法(Team Accelerated Instruction)和拼圖法(The Jigsaw Method)等合作學習的方法講解清楚。
2.精心備課,布置任務,創設情境,呈現任務目標。教師要就某個主題精心備課,收集相關視頻資料和信息,借助計算機多媒體,利用真實的視頻情境,設計小組活動任務;其次,教師還要多設計一些有深度、有廣度、有啟發性、能開拓學生思維的問題,問題還要體現教學主體的重點和難點,抓住關鍵要點,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討論;另外,教師在每堂課開始時,仍然要進行精講,用最佳方式將最有效的語言交際的實用形式在最短時間內傳授給學生,或者用播放視頻材料的形式呈現給學生。
3.建立小組,分工合作。在全班觀看視頻材料之后,教師可根據班級實際情況把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個合作討論小組(2人、4 人、6 人),對于小組的劃分,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由組合,再作適當的調整,如外向的和內向的學生搭配,語言能力好的和較差的學生搭配。從合作學習的功能來看比較理想的是“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劃分方式。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組合也就是異質就近組合,即按班級正常的座次,將座位鄰近的學生組成學習小組,每組一般4人左右。
4.第二課堂,豐富教學。在這一環節, 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和特點既可在網絡課程中選擇與主題和訓練策略相關的材料進行聽力訓練, 也可上網到相關的英語學習網站選擇語速、時長、詞匯等難易度和背景知識的復雜程度相當的聽力材料進行自我訓練。在聽力訓練過程中如果碰到難以解決的問題, 學生可以通過背景知識閱讀、答案示范、腳本同步、甚至腳本閱讀等方法解決, 也可將自己的聽力材料以電子郵件形式發給同組的其他成員, 利用小組的力量一起解決。
實踐證明,“合作學習”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一條可能的途徑,它使學生通過自我和合作學習成為課堂的主人,并真正在實踐中學會要學的內容,從而也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增強學生的語言習得能力,全面提高語言水平。
參考文獻:
[1]王坦.論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2]龐繼賢,吳微微.英語課堂小組活動實證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