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金梅
摘 要: 探究性學習既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式, 又是一種高質的教學方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實施探究性教學及探究性學習對于提高學生地理綜合能力及素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鍵詞: 初中地理教學 探究性學習 策略
在初中基礎學科中,地理作為一門文理交叉的綜合性學科,對學生素養的提高及綜合能力水平的提升有著重要作用。探究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能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中發展自己的個性,構筑自身的知識體系,同時對提高初中地理教學質量意義非凡。
所謂地理探究性學習,就是在常態地理教學過程中,老師以課程教學觀為指導,以滿足學生需求為出發點,課堂以問題為主線,創造科學的探究形式的教學場景。讓地理教材與相關地理現象及生活實例相結合,讓抽象思維的聯想及思考依托于具體可感的事物,從而掌握地理知識并熟練靈活地加以運用。
探究性學習不僅僅是簡單的課堂設置問題與解決問題,其中還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問題,這些需要注意的問題往往會影響教學效果。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不斷探索地理知識。那么究竟在初中地理中應該如何開展探究性學習呢?
探究性學習不只是簡單的課堂問題設置并解決問題,其中有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往往會影響教學效果。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探究式學習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不斷在老師的指導下探索地理知識。我們應該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呢?地理探究性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實施策略如下:
1.緊密依托教材,立足學生實際
探究式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必須緊密聯系課本,所以學習時教師應結合教科書中的知識,根據各單元的“單元目標”知識體系設計教學流程,再聯系學生自身實際,大膽設計一些研究問題,和學生一起學習。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利用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提出學生想探索的問題,看看他們對哪些問題感興趣,從而探討教學,使整個研究過程富有趣味性和實效性。
2.準確定位學生,恰當把握問題的難易度
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時,教師需要正確認識學生學習地理的情況,了解他們的知識層次,從而教學時以學定教,同時對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接受快慢有大致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對問題有效設置,激發學生探索問題的欲望,收到良好效果。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對于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師可以通過平時的觀察和學生的反應來把脈。
3.結合學校實際,探索實施探究性學習的著力點
探究性學習依賴硬件設施和一些書籍資料,所以在其發展過程中應該考慮到學校實際,課堂教學中忌諱設置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從而使探究式學習流于形式,變為一句空話。所以老師帶領學生學習時,必須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對于那些條件達不到的問題不要設計,將探究式學習落到實處。
4.接觸課堂內容,有效確定探究主題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渠道,因此教師應聯系材料,有效確定需要探討的主題。當然,在探究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課堂討論的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主題判定,從而有效開展探究式學習。例如,設計學習計劃旅游時,教師可以將全班同學分成幾組,讓團隊討論確定旅游目的地。在討論過程中,教師可以做適當引導,讓學生思考“為什么選這個地方?這個地方有什么特點呢?旅游景點的不同之處?游客將獲得在那個地方的什么回報?”,讓學生討論。討論有結果后,教師引導學生分工合作查找相關資料,包括車次查詢、旅游線路和旅游商品的設計等,讓學生討論和探索為人所知的地方,設計出自己的一套旅游線路。那么讓學生分析論證選擇這一旅游路線的依據,最后讓學生明確旅游線路的設計要點和細節。
5.進行實際考察,教師做研究指南
探究式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不僅表現在課堂上,還需要老師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大自然,走進社區,參觀實際,使學生掌握地理學的感官刺激知識,引發學生思考地理問題,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當然,一方面,這個過程需要學生主動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需要老師進行科學引導,指導學生做調查。例如,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進行現場調查和參觀實踐。了解一個地區的自然風光、人們的生活方式、經濟來源和礦產資源、環境領域等,讓學生通過全面了解和實地考察理解影響一個地區經濟的因素,并掌握地理知識。當然,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和訪談,有效設計一些簡單的問卷調查和訪談,讓學生與當地人交流,了解當地風俗和習慣、經濟條件,以及更深入地通過一些簡單數據分析了解進行探究式學習。
總之,地理是一門實踐性、綜合性很強的課程,初中地理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能夠讓學生更深地理解教材中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學習能力,讓他們在不斷的探究及考察中了解我國的山川河流,培養出愛國、愛家的情操,提高自身知識素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