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金德
摘 要:通過對新鄉縣醫院的調查發現,新農合在我縣農村基本實現全覆蓋,農民就醫有保障,還可以享受到專家坐診、先治病后交費服務,但也存在不交費不給看病、亂檢查亂收費、報銷糊涂賬等問題,據此提出一些完善新農合政策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新農合;亮點;問題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9-0035-02
通過對新鄉縣醫院的調查,新鄉縣自2001起逐步建立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簡稱新農合),農民醫療有了新農合,就醫基本有保障,農民就醫既體驗了新農合的便利,也存在一些不盡滿意的地方。
一、新鄉縣新農合的亮點
亮點一:就醫有保障。
城鎮居民有醫保,農民醫療有新農合,就醫基本有保障。對于新農合的感受,參合農民最有發言權。
談到新農合,李臺村楊某說:“現在看病國家給報銷醫藥費,鄉級衛生院給報90%,縣級報80%,也就是說在(縣)中心醫院看病花了5 000元,國家給報銷4 000元,自己只拿1 000元就行了——這可省了一大塊兒。放在以前,國家一分錢不報,不是還得看病嘛!為了治病,全家弄得家徒四壁,欠一屁股債的,農村多得是,有病在家等死的也大有人在。沒辦法呀!現在國家給出大頭兒,咱出小頭兒,解決了很大一部分醫藥費,好多了。咱應該知足!”這個意思的話我聽到多次。這也代表了農民們的共同心聲,表達了農民們對黨和國家的由衷感激。
以前曾擔心報銷難,拖延太久。事實是,病人出院后,直接到就醫醫院的新農合服務窗口核算,一兩周內就可以領到報銷款了,一般跑兩次——這是在縣鄉醫院就醫的報銷程序。轉院到市級醫院的新農合病人,轉院后要先到縣衛生局新農合管理辦公室登記,開轉院證明,出院后由醫院新農合窗口出證明,再到縣保險公司核算報銷,一般也要跑兩次,報銷款一周內就能領到。所以,報銷并不困難,也沒有拖太久。只要手續齊全,報銷人員沒有故意刁難。
據悉,截至2011年底,新鄉縣新農合已覆蓋100%的農村家庭,參合農民達到99%。這是農民們對新農合政策的肯定與認可。新醫改三年來,中央和我省地方財政先后投入專項資金達641.3億元,2011年全省財政醫療衛生支出360億元,比2008年增加了215億元,增長148%。
亮點二:縣級醫院請專家坐診指導。
怎樣讓農民少掏錢就能享受到城里知名專家診病治病呢?以農民為主要服務對象的縣鄉醫院紛紛與上級醫院建立聯系點,聘請大醫院的專家來指導工作,或者直接請來操刀手術。縣醫院與省市各大醫院都建有廣泛而密切的聯系,是市中心醫院對口支援聯系點,特聘371醫院骨科主任醫師張富華教授指導手術,還多次請省級醫院的專家來坐診。縣二院內科長期與新醫一附院合作,延請該院腦血管病專家馬明新教授來指導工作,為病人會診配藥。
這極大方便了農民們的就醫。與知名專家的合作,這需要廣為宣傳,讓廣大農民知曉,主動前來,不必東奔西走。
亮點三:先治病后交費。
今年年初以來,縣中心醫院新推出一項政策,就是先治病后交費,具體程序是:病人來院就醫,押上合作醫療本、戶口本等住院所需所需證件,就可以直接辦理住院手續,只交100元的押金,不用再交醫藥費,醫院將先給治病,等病人出院以后經核算,除去報銷的費用,患方把該由自己出的那部分錢補上就行了。這個政策受到病人及家屬的交口稱贊。
它解決了醫院先交費后看病的難題,醫院省去了天天催患者交費的麻煩,患者省去了先交費后報銷退費的繁瑣;醫院體現了治病救人的人道主義精神;病人不用先行墊錢,可以很大程度上解決農民看不起病的情況;也有利于建立和諧互信的醫患關系。所以,這個新政值得普遍推廣。
二、新農合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俗話說“有啥別有病,沒啥別沒錢。”很不幸,在就醫的時候這兩件事都堵到了眼前。就醫太容易遇到太多的煩心事。
首先是不交錢不給看病。這是群眾反響最多最激烈的問題。在縣醫院、縣二院、縣中心醫院,許多病人反映都遭遇過未及時交費被停止用藥的尷尬事。病人未及時交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農民缺錢,有時候則是院方未提前通知造成的。但院方對此則采取一律停藥的強制措施,不交費藥根本拿不出來。某護士長解釋說:“有些人治過病欠下醫藥費,第二天不吭偷偷跑了,這種事情多了,所以醫院有此規定。”這種解釋并不令人滿意。這種規定,完全不顧病人的死活,有悖于醫院的職責,也是對所有病人的極大侮辱。這反映出醫患之間缺乏信任,是造成醫患關系緊張的重要因素。
先治病后交費是對癥良藥!那是否還會有治好病不交費的人呢?如果把這個政策真正貫徹落實,醫院與病人相互信任,除了老賴,誰會愿意失信呢。
其次是收費亂象叢生。這里集中反映兩項不合理收費。(1)檢查費。機器化驗的每次收費是否設置合理暫不理會,單是亂檢查就是一大筆費用。筆者父親高血壓頭暈到縣醫院找到某醫生,該醫生做了血檢、尿檢、腦電圖、腦CT等常見檢查外,還做了腰穿抽取脊髓液做檢查,當詢問病情,他回答:正用“排除法”找病因,要慢慢來。看來還打算進行幾項檢查吧?氣暈,我們趕緊走了。另一種亂檢查出現在轉院中,在前一家醫院做過的那些檢查如血檢、CT等,轉院到別的醫院還要重新再做一遍,“別的醫院做的檢查不管用,只有自己醫院的檢查數據才管用。”這分明就是賺取檢查費!這已成為各醫院的不成文規定,也最為病人所詬病。據說,病人住院之后,常規三項檢查(血檢、腦電圖、CT)幾乎是每位病人的“必修課”。檢查費,在國家整治“以藥養醫”體制的情況下,逐漸上升為醫院的最大收入項目。(2)靜脈注射費。靜脈注射,俗稱打點滴,現在看病稍微重一點都要點滴,病人對此已經“習慣成自然”了。靜脈注射是西醫療法,在西方并不常用,只有危重情況才不得已而為之,而我們則不然,嚴重濫用,很多情況下病人屬于“被點滴”!點滴就點滴吧,收費貴是一方面,不合理收費是另一方面。怎么不合理?打點滴,第一瓶收費2元,以下每加一瓶收1元。第一瓶要扎針,還有技術含量,收費還算回事,可加瓶許多時候是病人家屬換的藥,護士根本不過來,沒動手卻要收動手費,那收費豈非不合理?endprint
亂收費項目絕不僅此幾項。有病人說:“你既然來看病了,就準備好伸著脖子挨宰吧,他愿意割哪塊肉就割哪塊兒,你有啥辦法?你管得住?”一針見血,表達了病人對醫院的無奈!到了醫院,才真正體驗了到處要收費、免費服務太少的艱難!而善良的農民和無助的病人竟被視為待宰的羔羊,任由醫院收費收費再收費,醫宰患司空見慣!
治理亂收費,常常像是五個手指按跳蚤,用力大而收效微,又“按下葫蘆浮起瓢”,顧此失彼,亂象依然叢生。這實在考驗領導們的能力和智慧啊。
再次是如何明明白白報銷?新農合報銷不僅有醫院層級不同報銷比例不同的政策,還有層級不同“起付線”不同的政策——治病消費超過一定數額以上才報銷,就是新農合報銷要在報銷范圍內先扣除基數,其余才報銷。2012年5月1日起,新農合住院費用補償新調整后的基數具體是:鄉級醫院200元,縣級500元,市級Ⅰ類1 000元Ⅱ類1 500元,省級Ⅰ類2 000元Ⅱ類3 000元,俗稱“起付線”、“起步價”。 此外,在醫藥費上還有“保甲”、“保乙”、“保自”的區別。問護士,籠統回答“都報銷”,問醫生,也是此回答——看來醫護人員也不清楚。仔細看報銷單,原來報銷是先按不同比例扣除自費部分為補助范圍,再從補助范圍扣除“起步價”,后再按各級醫院報銷比例折扣,才是報銷金額。筆者父親在縣中心醫院住院16天,住院費用4 465元,藥費報銷100%,治療費報94%,檢查費報87.5%,床位費報85%,補助范圍為4 389元,再扣除500元,再85折,最后報銷了3 312元,報銷比例實際約為74.2%。實際的報銷比例也達不到對農民宣稱的比例,這是否算是一種言而無信呢?五花八門的報銷比例,連我這個細心人都一頭霧水,何況那些懵懂的農民呢。
要使報銷明明白白,在報銷比例上就要“一刀切”!如何“一刀切”?就是不搞復雜的七扣八除,按消費總額的一定比例直接報銷!如縣級可以直接按74%的比例報銷,名義上報銷比例是降低了,但實際上就是這個比例,政府和個人都未吃虧,而“糊涂賬”成了“明白賬”,簡簡單單!不知可行否?
三、結語
新鄉縣新農合好處多多,病人可以先治病后交費,在縣級醫院也享受到大醫院專家坐診,就醫有了基本保障,農民們受益多多;但也存在不交錢不給看病、亂收費、報銷糊涂賬等問題,需要不斷完善和改進,推進先看病后交費形成制度,推動各醫院檢查結果互相承認,改革不合理的收費項目,在報銷上簡化計算,讓農民看得明白,從而讓農民切實得實惠,把新農合做成一項民心工程、民意工程。
參考文獻:
[1] 新鄉縣史志辦.新鄉縣志[Z].
[2] 新鄉縣衛生局.新鄉縣衛生局資料[Z].
[3] 新鄉縣政府,新鄉縣統計局.新鄉縣統計資料[Z].
[4] 戴曉樂,戴曉育.淺議新農合運行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農業經濟,2013,(6).
[責任編輯 吳高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