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紫平 呂娟娟
摘要:近十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每年都有新舉措,可見對“三農”問題的重視。中央是重視了,而與“三農”具有裙帶關系者又將如何應對?將作出怎樣的思考?本文中作者從優化農產品包裝設計對涉農產品建設作用發揮所做的相關思考值得我們借鑒。
關鍵詞:涉農產品 包裝設計 策略思考
產品包裝設計在市場經濟中發揮的作用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作為農產品的包裝對其銷售和品牌建立的影響也已經越來越明顯。但人們還沒有形成足夠認識,筆者感到必須轉變農產品在銷售中的被動地位,尤其必須通過農產品包裝的優化來提高農產品的經濟效益,提高農業生產的價值。現筆者結合所處的農村實際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自己膚淺的思考,期求得到業內專家、學者的斧正。
一、優化農產品包裝設計需求,極力挖掘品牌打造的發展性
從我們國家的地理特征或優勢看,可以說是幅員遼闊。無論是東西南北中,區域間的水土以及氣溫差異比較大,從一定意義上講我們國家的農產品一般都帶有極大的區域特征和一些比較明顯的區域優勢。那么作為我們國家的13億人口,對農產品的喜好度大不一樣,可以說是眾口難品一農產。我們又必須去認真思考的問題是一些區域的農產品顯得十分的匱乏,但相當大程度上另類區域的農產品卻打不進一定區域的市場,這是否就從一定的角度告訴我們:未曾相當理想地去思慮一些地區農產品的包裝設計。也完全可以這樣去說我們的農產品是考慮了一定的包裝設計,但所設計的內容很難讓一些區域的食客去接受。究其原因就是我們的設計還僅停留在一定區域市場的發展上。未曾認真而又科學地思考廣闊幅員的發展性問題。我們國家改革開放以來,交通建設的形勢十分喜人,南往北調的可能性已經十分大,海南的香蕉、新疆的哈密瓜業已開始流入全國各大市場,不少的農產品還不同程度上流入國際市場。所以,我們則必須去思考農產品包裝設計的廣闊幅員性的相關問題。農產品的包裝設計必須涉獵到農產品的多方面特點,說得簡單一點,一些農產品的食用作用和加工成食品所必須注意的地方都必須在包裝設計中予以很好的描述,進而在產品的外觀上得以充分的體現,使得不同區域的食客能夠一目了然,這個時候我們的農產品增進了購買者的食欲,進而使之比較麻利而又爽快地予以購買。
二、優化農產品包裝設計需求,極力挖掘品牌打造的藝術性
俗語說得好:“人是衣裳馬是鞍。”農產品一般都出自于泥土,其外形總不可能給人以雅觀的感覺,但不少農產品的作用我們是不能也應當完全不可以去低估的??稍诓簧俚南M者眼里,一定的條件下對一些農產品總不會有其比較好的印象。就像黃連一樣,不到生病時人們是不會感受到它的藥用價值的。從這個意義上講,眾多的農產品十分需要我們去包裝和宣傳以及相關意義上的推廣。對我們從事農產品包裝設計的人員而言,必須努力思考農產品外包裝的品牌打造意識,從筆者所了解到的信息發現,一些農產品由于冠名的藝術還真起到不少的轟動效應,增加不少的銷售量。就拿比較簡單而且又是大家所常見且必須食用的生姜來說,如果冠之以“一統江山”,試看會產生怎樣的效果?又比如,在我國東部沿海,有一種叫做文蛤的海產品,那東西食起來確實是味道鮮美,據說一皇帝食后稱其為“天下第一鮮”,于是東部沿海的文蛤外包裝就沿用皇帝的稱謂,使該產品的外包裝設計打動了相當多食客的心,增加了不少的銷售渠道和銷售量。雖然內地或者說非沿海一帶的食客還缺乏文蛤的烹飪技巧,但食者的普遍增加應當說與產品包裝的頗具其藝術性是有極大聯系的。農產品包裝設計的藝術性也不能是對廣大消費者的忽悠,應當以農產品的特性為基礎,這種特性可以是農產品自身的產品特征,這種特征可以是外在的,也可以是內涵的;這種特征可以是固有的,也可以是名人所賦予的;這種特征可以是體健的,也可以是進補和藥用的。當然也還有不少的農產品純屬于美容的;更有的是農產品還兼而有之。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農產品的外包裝設計必須努力使消費者進入“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三、優化農產品包裝設計需求,極力思考品牌打造的文化性
應當說目前我國農產品銷售得不容樂觀與農產品質量和包裝有著較為密切的關系。包裝設計水平低下、混亂、低檔,致使農產品銷售競爭力度不夠。事實上有著許多同類同質的農產品由于較多的包裝問題而無法躋身于國際市場。就是我們國人眼中所見到的國內市場上同類產品外包裝設計參差不齊,也是無法引起消費者對產品的興趣,因此,也無法提高農產品的銷售量。所以筆者認為優化農產品包裝需求,應極力思考品牌打造的問題。對于此筆者以為農產品的品牌大造應當可以挖掘得十分廣泛,所依據的角度可以是人們當下所日益提高的環保意識、文化視野和審美能力,對農產品質量越來越高的要求等,總而言之就是符合人們身心健康發展的需求。首先,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是誠信設計外包裝,進行外包裝必須以真實為原則,這里的真實當是語言、數據等方面的真實。其次,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努力尋求農產品的亮點,我們都知道所有的農產品都有其自身的亮點,讓它們的亮點去濺起自身的火花甚至是光芒那肯定會得到多人的青睞。再次,需要解決的問題是農產品的文化特質,可能有人會說農產品怎么能與文化掛起鉤來呢?事實恰是能夠掛鉤的。譬如,我們好多的商品冠名或做廣告時就應用古漢語讓古文化與產品同放異彩,如“堅爾齒”的牙膏,這一冠名最明顯的特征有:運用古漢語的使動語法,“堅爾齒”就是“使爾齒堅”,“爾”是古漢語中常用的第二人稱代詞。這樣的冠名無疑給當時這一牙膏的銷售帶來極大的便利。
未來農產品發展的出路究竟在哪里?質量第一無可置疑,相同質量前提下農產品的品牌宣傳力度、外包裝設計的好壞,必將給農產品的銷售帶來重大影響。
參考文獻:
[1]劉麗華.包裝設計.中國青年出版社,2009(5).
[2]謝百三.金融市場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3).
[3]陳小琳.包裝設計.四川美術學院出版社,2006(8).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