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曉麗
摘要:隨著科技的發展,教學手段也在不斷更新,引起了現代教育的變革。將信息技術引入課堂,對傳統的教學產生了很大沖擊。本文從分析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學習與傳統方式比較的角度,來闡述學習方式的變革。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育 信息化教學 傳統教學 信息化教學模式
新課程改革進行得如火如荼,對學生和教師都是一種全新的學習。對教師來說,新課改不僅僅改革的是課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知識的理解和新的講授方式。信息技術的發展被引入新的教學方式。但是信息技術在教學中如何應用,傳統教學是否真的就要徹底放棄?本文初步的從不同方面分析現代信息技術教育與學習方式變革研究。
一、學習目的分析
在傳統的教學當中,知識就是學生學習的重點,教師只講授課本上的知識,要求學生對所學習的知識要熟練掌握,從而導致出現了現在的各種題海戰術等等。教師和家長也是事先就規劃好了孩子的將來,為他們規劃職業等,限制了他們的發展方向。家長和教師的這種想法是好的,希望學生以后可以成為有用的人。但是,過早地限制學生的發展對他們的身心發展是不利的。在信息化教學中,注重體現學生自己的能力。學生通過自己動手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來查閱資料,學習新的知識,是自己能力的體現。與傳統的教學的死板灌輸知識相比,現代的信息化教學使學生能真正體會到什么是學習及學習的樂趣。
但是不能因為新課改體現學生的能力,就一味地提倡信息化教學。因為傳統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鞏固理解知識還是很有幫助的。只不過在學習新的知識時方法需要改進,教師在教的過程當中還應該給予學生相應的知識背景,然后引導學生來查閱相關資料和學習新的知識。
二、學習內容分析
以往的教學方式注重循序漸進地講解知識的內容,然后配套出一系列的練習題來讓學生做,通過做題來理解所學的知識。強調只是器械地做題,而忽略學生對這個知識本身內部的理解。這樣在遇到別的問題時,學生很難想到用學過的那些知識來解決。這對學生思維的形成是不利的。而且,知識面很單一,在學某一部分知識時,教師就單單講解這一部分知識的內容,但是,知識點之間都是有聯系的。而信息化教學,由于講授課程時所采用的手段方法很多,而且靈活,所以,在信息化教學中,知識的變換很快,學科之間的聯系很緊密,可能現在遇到一個物理題,而在解決的過程當中卻出現了新的數學問題,這要求學生的頭腦要靈活多變,思路要很開闊,思維的轉變也很快。這對培養學生開放性思維是很有幫助的。
三、學習過程分析
在以往的教學當中,講授知識、做題,做題的過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解對題目做出正確的答案。然后,再對某一類的題目進行總結,歸結出解這一類題目的各種方法。而學生也只是學習總結出來的解題方法,思路,都是現成的,并不是學生真正理解做出來的。
而信息化教學與傳統教學注重的正好相反,信息化教學注重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至于結果可能不唯一。這就是現在所說的開放性試題,在新課程改革后,對培養學生的的能力,達成共識。所以,在新課程的教學中,大量地引入了信息技術。也就是說,教師講課要用到很多的,比如:ppt,幾何畫板,flash等等方式,來向學生呈現說要講授的知識內容。而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學生也不再是被動聽教師講授,而是主動參與其中。教師提出問題,學生通過自己動手,用各種手段來查資料,解決問題。
四、學習方法分析
教師在講臺上講授知識,學生只是坐在下面聽、接受,這是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不管學生喜歡不喜歡聽,有沒有真正地在學習,認真地思考他所講授的地知識,只是一味地講。學生也只有這樣機械地接受,這是傳統教學一個重要的弊病。
信息化教學模式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變革學習方法。信息時代呼喚新型的學習方法,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學習方式變革提供了思想和方法上的前景。信息化教學在方法上講究多樣,主要注重啟發、探究、協作等。摒棄了以前那種單一傳輸式的教學,不只是在向學生灌輸知識,以啟發為主。就是在講授新的知識時,教師會用多媒體舉出很多的例子,讓學生發現其中所蘊含的知識。不斷地向學生提出新問題,讓學生自己探究,最終通過合作來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當中,學生要改變學習方法:1.走向創新性學習,學習怎樣迅速、充分有效地選擇儲存和獲取所需要的信息,怎樣利用它來解決問題,怎樣打破常規重新組合,利用它來創新。2.走向自主學習。信息化教學模式致力于轉變學習者在傳統學習過程中的被動性和依賴性,把學習變成學習者主體性、能動性和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和提升的過程,使學習不再是一種異己的外在控制力量,而是一種發在內在的精神解放運動。3.走向個性化學習,個性化學習是學習者充分發展的前提,體現了以學習者為中心、尊重學生差異和實現教師針對性指導的教學理念。4.走向基于技術的學習,信息時代為學生提供了大量強有力的學習工具。學生在這個過程當中不僅學習到知識,也能鍛煉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比如發現問題的能力、探究的能力、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在傳統的教學中都無法體現出來。
通過查閱資料和分析利弊,本人認為在新課改進行的前提下,改變教學的方式,引入信息技術,進行信息化模式教學,對教師的教學和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都有很大幫助。但傳統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掌握知識是很基礎的。不能一味盲目地摒棄傳統教學模式,而是要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改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特點,使教學進行得更順利。不管采用哪種方式進行教學,最終的目的都是要對學生學習有利,要培養出全面的發展的綜合型人才,這才是根本目的。
參考文獻:
[1]鐘志賢.信息化教學模式[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鐘志賢,祝智庭.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多元智能發展[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南國農.信息化教育概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鐘志賢.教學設計的宗旨:促進學習者高階能力發展[J].電化教育研究,2004(11).
[5]楊蕾.新型教學模式在那里?——江西師范大學鐘志賢教授訪談[J].中國電化教學,2002(6).
[6]何克抗,鄭永柏,謝幼如.教學系統設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7]朱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8]鄭金州.基于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改革[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