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仙
初中政治課是一門復雜的課程,它的內容非常廣泛,涉及面小到生活中的小問題,大到國際問題,并且它的理論體系同樣是異常龐大,一些知識枯燥,學生難于理解。所以很多學生不愿意學習這門學科,更談不上感興趣。所以在平時上課時,學生消積地對待這門學科,有的學生甚至把政治課當成自習課。上課的時候,學生根本不去理睬教師的存在,在下面自由地做其他課程的作業。教師也沒有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久而久之,政治課成了退職二線的課程,考試的時候成績自然不會理想。雖然有的學生在考試前的一段時間對必要知識進行了強化背誦,但是由于平時上課的時候沒有注意聽教師講課,對于一些問題不能緊扣題目,抓不住問題的關鍵所在,只能亂寫一通。結果只能是考試成績不理想。不能把理論知識和生活中的實際相結合。造成上述問題結果的原因,除了政治這門學科知識的特殊性以外,還與教師沒有合適的教學方法有關,教師上課的時候只談大談理論,脫離生活實際,也就是不能把這些理論和生活中的實際情況聯系在一起,做不到根據問題講知識,然后上升到理論這樣一個層面。單純講理論造成的結果只能是學生對政治越來越失去興趣,更談不上主動探索。
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必須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實踐證明,任何一門學科必須首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那么對于政治來說,把理論知識和生活實際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感到政治就在身邊,政治無處不在,并且能夠把時代的發展和理論知識聯系在一起,也就是把每天發生的小事或國際上發生的大事和書本知識緊扣起來,使學生感到親切。這種時政結合的教學方式,可以說是解決這一問題有效方法之一,幫助學生走出困境。要想徹底改變政治的教學狀況,還需要教師在課下做大量的準備工作,為提高政治教育教學質量作出努力。
一、時政材料的收集
教師在課下的時間要注意收集時政材料,這些材料要有針對性和時效性。這也是教師備課的一個重要步驟,政治教師要時時注意每天發生的時政新聞,時時留意發生在身邊的事件。教師不能把一些舊的新聞拿到課堂上講給學生聽,這樣不僅不能激發學生興趣,反而會起到反作用。所以政治教師必須拿出責任心,無論課上還是課下,對于每天發生的時政熱點,及時地結合課本知識講給學生。使學生徹底擺脫“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困境。讓學生雖然身在教室里,也能了解天下事。使學生根據這些事作出自我判斷和分析,表達自己的觀點。
由于時事政治的重要性,教師平時就要時刻留心收集時事政治材料,在收集材料時要注意材料的準確性和權威性,這就要求教師從合適與正規的渠道去獲得新聞,例如,中央電視臺的《焦點訪談》《今日說法》,中央電視臺8臺的新聞頻道等權威性很高的欄目,同時教師又可以通過網絡獲取一些新聞資訊,但是要注意有的新聞有誤導,教師也可以通過報紙來選擇一些內容。教師在選擇時政材料時既要注意從正規的渠道獲得準確的新聞,也要注意消息的時效性,教師切忌為了應付備課隨便搜集一些過時的新聞,不切實際的新聞,這樣不僅不利于講課,可能會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教師為了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下時間自發地搜集時政材料,讓他們每天把發生的國內國際新聞摘抄到筆記本上,這樣學生主動參與搜集工作,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又可以調動學生關心國家國際事務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利用學過的知識整理、分析事物能力。
二、時政材料的正確利用
政治教師一直都注意利用時政材料來進行政治教學,但是久而久之,教師發現這樣并沒有給政治教學帶來多大的改觀,學生上課的積極性仍然不高,不能主動配合教師來進行課堂教學,完成課堂教學任務。也就是說時政材料并沒有給課堂教學帶來效益,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總結原因,我發現學生在搜集材料的過程中并沒有注意材料的準確性,也就是說時政材料和政治理論知識并不相符,不合適。即使找到了合適的材料在講課的過程中也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上文中我們已經提到了如何高效搜集準確的材料,下面我們就來談一下對于這些材料如何利用。
1.教師往往把搜集到的時政材料整理成試題的形式,然后再加上題目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對材料進行分析、解答,這樣做的結果不僅增加了學生的負擔,而且壓制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不能很好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現在人們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就是激發學生對時局的關心,并且針對這些問題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書本上的知識和材料讓學生自由發揮,從而養成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的習慣,逐漸地學生便學會了運用政治理論來分析問題,培養了他們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的好習慣。
2.教師選出了具有時代特色、時代氣息,而且又貼近人們生活實際的材料以后,下一步就是把這些材料以多種手段呈現于學生面前。呈現的方式很多,可以是口頭表達式的,就是教師在上課的時候直接念給學生聽;或者是瀏覽式的,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可以事先把這些材料制成音頻或視頻的形式,上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直接呈現在學生面前,這樣的效果更好。材料呈獻給學生了,然后就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根據材料結合所講知識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大膽地把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說出來。在這個過程中,有些學生可能說出一些不健康的觀點,教師要及時地加以糾正,策略地對學生加以引導。
上述問題我們已經討論了讓學生利用課下時間搜集時政材料,并且上課的時候,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發言,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如果教師把這一切都準備好了,直接講給學生聽,那么這種聽講的結果可想而知。而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前準備,課堂討論,這樣的課堂就會充滿了激情和熱情。所以說,教師要把課堂交給學生,善于把課堂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又取得了很好的課堂效果,教師又節省了自己的時間,何樂而不為呢?所以來說,教師必須要改變自己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教給學生知識同時,教給學生學習的技巧和能力。
總而言之,學生在參與課堂討論的的同時,提高了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了解問題、分析問題、整理問題、總結問題的能力,學生只有不斷地參與課堂教學中去,才能更好地掌握課本知識,這樣教師和學生就可以走出政治教學帶來的困境。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