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卓平
摘要:素質教育是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促進學生身心發展,開發智慧潛能,形成學生健康個性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動。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給學生提供一個適宜的學習環境,把“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落到實處。把現代化多媒體應用于體育課堂教學,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素質教育 整合 體育 教學 大課間活動
一、“素質教育”概要
“素質教育”,是以人為本、以生為本的現代教育思想。努力培養學生智商、情商和意商。實施德、智、體、美、勞五種教育,豐富多彩的比賽活動,使學生獲得各種強烈的情感體驗,受到外在美和內在美的熏陶,培養學生相互信任、相互幫助、團結寫作和助人為樂的精神,提高自身的鑒賞能力、創造美和表現美的能力,使學生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學校體育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具有在其他學科都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中小學體育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教育觀念制約素質教育的發展
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和健康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傳統的教育觀念根深蒂固,應試教育造成學生課業負擔過重,一些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忽視科學鍛煉身體重要意義,科學的教育觀尚未深入人心;學校和社會還普遍存在重智育、輕體育,重營養、輕鍛煉,重技能、輕體能的傾向。體育課隨意擠占的現象時有發生。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成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臨的新課題。
(二)場地器材是影響素質教育實施的重要因素之一
西北地區有些學校無法保障開足、開齊體育課,偏遠地區沒有專職體育教師,師資短缺現象尤為嚴重,體育設施陳舊、老化,由于場地小、器材嚴重不足、教學內容單調,致使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逐漸減退。常用體育器材設施如:實心球、啞鈴、“山羊”、跳繩、欄架、體操墊等器材設備數量不夠,單杠、雙杠、籃球場、排球場、沙坑等設施,“分散”多于“集中”。資金短缺使體育條件無力改善。
三、素質教育對學校體育改革的啟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十二五”期間,國家加大教育投資,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的經費投入,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樹立健康新理念,明確健康的社會意義和終身價值,注重短期開發的同時把握長遠發展。要求教育教學必須符合青少年的身心發育規律。在體育教學實踐中,要注意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選用,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健康第一”是學校教育的指導思想,重新認識和調整體育和人發展之間的關系。
(一)學校體育面臨的挑戰
在體育課堂和活動中,挖掘學生的個性、調動情緒,使其在心理上獲得極大的滿足。培養學生所需要個人效能感,體育運動是在公正精神下競爭的,每個人都在同一起跑線上角逐,自然會表現的尊重并愿意考慮各方面不同意見、看法、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能力,爭創理想成績。體育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在體育課堂、游戲活動的競賽中,師生共同加入到“我參與,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中,在保護與幫助中,表現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依賴性、信任感,相互了解、相互尊重。
(二)尊重學生個性,給學生更多的空間
當今教育是追求“個性”的時代,每個家庭以獨生子女居多,不能簡單去理解“個性”的與眾不同,應從教學和學生人格發展的角度去分析,尋找其共性特點。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對體育教育教學進行全面、細致的改革。切實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培養學生的個性,使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思想。
(三)“素質教育”要求體育教師脫離原來的單一的教學模式,改變傳統觀念
多媒體組合是教與學的輔助手段。它從不同側面,多信息、多視角、全方位、動態地揭示自然的奧秘。通過視角形象展示動畫原理,又能將動作要領熟記在心,再由教師指導動作,運動技術定會迅速長進。如田徑、體操、球類等采用多媒體教學同樣有顯而易見的優越性,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體育活動內容不斷涌入校園,學生通過多種渠道獲取體育知識和技能;加之學生求新、求異、求變的心態,在一些傳統的競技運動項目的基礎上,積極開發和利用各種體育資源,挖掘民族和地方傳統體育健身項目,引入新興健身項目,如:街舞、搏擊健身操、竹竿舞、抖空竹、太極劍、廣場舞、花樣跳繩、毽球、鍋莊舞等諸多項目。教師可充分利用自己豐富的實踐經驗,開發設計學生心中理想的教學內容。教師可組建各種形式的俱樂部,做到“學校有特色,班班有項目,人人重參與”;學生有個性的學習主體,有各自不同的需要,教師應將體育課所蘊藏的豐富內涵,在整個體育教學過程中充分地體現,充分發揮體育課在培養學生健康心理品質和健全人格方面的獨特優勢。
四、建議意見
(一)在學校開展“走出去”“請進來”的活動。
“走出去”,參與轄區組織的體育比賽活動、家庭趣味運動會、體育節等,組織、輔導、講課、指導工作和裁判工作。充分利用社區設施,開展體育活動。“請進來”,利用學校場地、設施、人才的優勢,以學校為主體,有組織地進行體育活動,邀請社區居民中有體育專長的人才到學校來講課和指導。
(二)切實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一切為了學生發展,一切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的教育理念。學校根據各自區域的特點、氣候條件,開設符合學生年齡、生理特點、具有自己特色的運動項目;中小學生學生處于身體發育變化的過程中,這些能讓學生了解自己的過去,重視現在,更寄希望于未來,能讓學生始終處于在原有基礎水平上的發展提高的狀態;這些能讓教師關注個體差異,發現學生潛能,發揮學生特長,了解學生發展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三)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實現新體系
讓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提高,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學校統籌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把它提高到像現在的體育課被重視的程度。在繼續深化體育課程改革的同時,能真正面向全體學生,正確認識體育組織形式的功能和價值,給學生提供一個適宜的學習環境,把“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落到實處。
在素質教育環境下,探索體育教學改革的新思路,建立適宜于學生全面發展的新體系,推動學校體育事業的進一步前進。
參考文獻:
[1]毛振明.體育教學改革新視野[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2]馬寧.重新審視課外體育鍛煉在學校體育中的地位.
[3]劉海元,袁國英.關于開展陽光體育運動若干問題的探討[J].2007(8).
[4]陳麗云.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優化體育課堂教學,2010(4).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