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凡
信息時代的來臨對于信息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使學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技能是學校教學的任務之一。但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卻發現使用信息技術中,一些不健康的信息經常侵入學生的頭腦,很令人擔憂。面對這種窘況,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有權利和義務正確培養學生使用信息技術工具,正確引導學生通過信息技術了解社會、感知社會,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切實讓信息技術教學在學生品德教育中閃光,引領學生思想健康向上發展。
一、從點滴開始,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操作習慣
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知識性與技能性緊密結合的基礎課程,重在上機實踐。在實踐過程中,如果操作有誤,很可能導致學生瀏覽到一些不健康的信息,為有效避免這種情況,在教學的初始階段,就要教育和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應用計算機的習慣,要規范學生的操作計算機正確的方法與注意事項,遵守機房各項規則,養成遵守機房規則、愛護機房設備的良好習慣。其次在學習過程中無處不滲透著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信息技術學科雖是重在知識與技能的掌握,但每一項知識與技能都體現出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特別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操作習慣尤為重要。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長期不懈地努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注意運用適當方法,不僅有意訓練,而且教師也要以身作則,為學生做出榜樣,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這種有意訓練與潛移默化相結合的方法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從教學方式入手,注重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真正的高效課堂,要充分展現課堂的魅力,增加吸引力,改善教學質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順應新課改的要求,要以學生為主體,深度分析他們的主觀意識,抓住他們的興奮點,創造性地開展教學,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教學氛圍中來。
1.利用生活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現在的學生物質生活十分豐富,沒有節約意識,往往在一些生活的小事上不自覺地就造成浪費和額外的支出。結合這樣的社會現實,我把情境創設引入了課堂教學。在“美化Word文檔——賀卡制作”一課的講授中,教學生利用所學的識設計賀卡送給同學或教師。在上課的時候,我為學生播放了一段真實生活情境的錄像:一對父母從孩子出生到最后考入大學期間,含辛茹苦的生活片段,看過后,學生感受到自己出生到現在父母花了那么多的心血,原來父母對自己有那么多的愛和照顧。然后我引入主題,為自己的父母制作一個電子賀卡,在節日時送給他們。學生們一聽,都躍躍欲試,注意力一下子就吸引到課堂上。
在學習過程中,我又展示了幾張學生的作品,大家一起分享交流。這樣不但讓學生學習了知識,而且可以升華自己的價值觀。在學生收獲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養。
2.創設和諧氛圍,引發學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寬松的氛圍下更容易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教育的過程中就是師生間的活動,因此創造和諧的教學氛圍,更容易激發學生興趣。
3.利用合作學習,創設融洽的課堂學習氛圍。為了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產生濃厚的學習動機,在課堂中,我利用合作學習和圖文并茂、豐富多彩的課件,不僅能很好地吸引學生,還能讓他們感受到滿足的心理體驗。然后布置小組學習,通過合作學習,既滿足了會一些學生的虛榮心,又排除了不會學生的差距感,看到小組里學生熱火朝天地交流著,我也從課堂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三、從教學內容抓起,注重在信息技術課中滲透德育教育
電腦、網絡隨著現代高科技發展迅速進入我們的生活,在給人們的工作、學習帶來極大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煩。網上世界的精彩豐富和網絡文化的簡單快捷,對學業重負下的學生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因而也極易使之沉迷上“癮”。而有些學生在網上袒露的幾乎都是真實姓名,有的還對網友公開自己的學校、年級、年齡,甚至家里的電話號碼。他們認為這很正常,交朋友就應該說真話,他們不相信網友會騙他們。但是網上也有陷阱,對于這些天真單純、涉世不深的學生,特別是一些愛幻想、充滿了好奇心的學生來說,稍不留神,也許就會掉進網友設好的陷阱。
1.培養學生良好的網絡道德。寶貴的資源,它拉近了時空的距離,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節奏和信息的分布方式,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深遠的具有積極意義的影響。然而,另一方面它也給我們帶來許多負面的影響。對于現在相當流行的互聯網,其實不少學生早已“觸網”了,他們有自己的QQ、郵箱,甚至主頁,也會通過電子郵件討論問題。在網絡這片開放的天地中,青少年學生由于缺乏對信息的甄別意識,缺乏自我約束能力,很容易引起道德失范。其主要表現為:網絡言行隨意放縱、網絡價值觀念模糊、人格沖突明顯、沉迷網絡游戲等。教師應注重教育引導中學生正確看待網絡,學會正確利用網絡,因勢利導,積極規范中學生的上網活動,并向家長和學生推薦優秀的網站,使學生有一種先入為主的觀點。
2.鼓勵、指導學生充分利用網絡。在當今網絡時代,僅僅對青少年學生上網活動進行引導和規范是不夠的,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我們不應局限于自己所教的課程,應該幫助學生利用網絡提供的免費資源,把課堂教學和網絡教學整合起來,組織學生利用網絡帶來的便利進行學習,比如:教學生申請電子郵箱、制作FLASH動畫、建設班級主頁、個人主頁等等,通過網絡加強團結、推動網絡道德素養的建設,寓教于學。這樣既能讓他們更多更深地去了解網絡,更能令他們逐漸意識到自己才是網絡的真正主人。教育學生對有問題的或使他們迷惑的內容時應及時地向教師求助,教師還要向學生明確瀏覽網絡時應該或不該做的事情,比如:不要隨意透露自己的個人信息,如姓名、住址、電話號碼或提供照片,絕對不要與網友見面,不要去瀏覽不健康的網頁等等。
總之,中學生是道德意志相對薄弱的群體,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擾和影響,容易在網上做出不道德或不文明的行為。要讓每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每一位教師都需要不斷加強自身心理品質的修養,同時也要加強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理論與知識技能。在這方面,我們肩負重擔,正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作為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師,只要我們善于創新、善于發現、善于結合與巧用,就一定會把我們的教育做得越來越好。
(責編 金 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