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成
所謂個性化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人價值,最大限度地發展其潛能,以使學生在遵守普遍性原則的前提下,能夠真正有效地按自己的行為和思想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教學形式。個性化的英語課堂教學,使教學更好地面向全體學生,增強教學的自由度,選擇性和靈活性,從而使課堂教學煥發出應有的活力。下面筆者就淺談一下對個性化英語課堂教學的一些看法。
一、課堂教學個性化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需要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要求。傳統陳舊而單一的教法只能培養封閉式的學生,而要培養開放性的學生,教師就必須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濃厚的語言文化知識,靈活機動的教學方法和強壯、健康的身體,這樣才能適應新時期的需要。目前,新時期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格的高素質人才,因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一改傳統的封閉式教法為開放式教法,充分利用教師的特長指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積極思維和開拓進取的精神,使課堂教學成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基礎。
二、課堂教學個性化是因材施教的需要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學生都有其興趣和智力強項所在,每個學生都應當獲得充分的表現機會。因此,個性化教學要求教師充分了解和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如何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發展是教學成功的關鍵。課堂教學個性化,就是教師試圖用創造性的教學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當中。要達到此目的,教師在教學中就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性傾向,同時還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承認他們興趣和個性的多樣性與自尊素質的差異。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學習指導,糾正他們學習方面的過失,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不同程度地有所提高。
三、課堂教學個性化是教材內容的需要
英語課堂教學中有課文教學、對話教學、語法教學、復習教學等不同的課型。教師應根據不同的課型采取不同的的設計方案。單一固定的教學模式不能適應教材內容的需要。一名好的教師必須根據教材內容來設計教學方法。這個方案既要顯示教師個性的教學藝術,又要體現教材的特點。教師還要充分利用各種知識內容有目的、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還要注意根據教材內容整理、概括、歸納、總結,體現個性教學的特點,從而促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以發展。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體現獨特的教學藝術,使課堂教學充滿個性,就應做到如下幾點。
1.樹立創新的思維觀念。教師要把追求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作為人生觀、價值觀等重要內容,要做到敬業愛崗、無私奉獻,要使自己思想不斷更新,同時在教學中要從重知識傳授轉移到重培養學生能力方面上來。
2.打下過硬的教學基本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過硬的教學基本功,才能使課堂教學有生氣、有活力。教學基本功表現在教師具有良好的語言語調,正確、流利、優美的口語,扎實的語法功底和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等方面,同時教師在課堂上要做到語言美、儀態美、讀書美、教學設計美,用高超的教學藝術影響感染學生、激勵學生。
3.構建科學的課堂教學框架。課堂教學是藝術,也是科學,它具有藝術性,更具規律性。教學中每節課的結構都是由各個部分組成的,時間都應講究準確、合理、科學。講究科學就是在不給學生過重負擔的前提下使他們有效地掌握知識。科學的教學框架還應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認知水平及訓練量而定,處理好這三者的關系,課堂教學就有了鮮明的個性,教學過程就會有高潮不斷,波瀾迭起,引人入勝。
4.營造濃厚的教學氛圍。英語課堂教學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不斷進行多項語言交流和傳遞的過程。一種民主、平等、競爭的課堂氛圍有助于充分展示學生的才華。熱烈而融洽的氣氛也會會使學生思維活躍、敏捷。其結果有利于促進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有利于學生個性和特長的培養,有利與教學效率的提高。
四、通過課堂教學個性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是指不依賴他人的幫助,自己主動地閱讀、復習、練習,自己觀察、記憶等多種能力的綜合。在課堂教學中,應使學生明確目標,運用各種施教手段,注意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教師在講授知識時應考慮怎樣使學生理解知識,掌握自己的學習方法,領會教師講課的思路,注意掌握知識的不同層次,從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學習成績。
1.通過課堂教學個性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有些學生基礎比較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要認真研究教學大綱、教材和教法,通過練習向學生提出相應的目標要求,使學生學有方向、學有目標,久而久之,學生也會自然而然制定每節、每單元的學習計劃和目標。
2.通過課堂教學,教育學生注意觀察和識記教師要講的內容,引發學生大腦產生總的直接印象,將教材中學生易出問題之處和較難的知識進行發問啟迪,然后通過教師講解重點、突破難點、解釋疑點,也就是先學后教,使學生頓開茅塞,從而達到理解水平,最后通過測試進行總結,以便完善學法,找出經驗,吸取教訓。
五、課堂教學的個性化,可及時對學生進行鞏固、補充和矯正
在英語教學中,要求學生在充分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鞏固。我們認為能夠充分理解課文,并能熟練地使用其中地表達方式,這才是掌握了課文的內容。另外,一定要進行經常性的測驗。測驗可包括詞語的用法、語法的運用、對課文的理解等。通過這些測驗,增加了學生學習上的壓力,使學生有一種緊迫感,督促其不斷復習,鞏固新學的知識。同時給學生布置與教材有關的閱讀材料、聽力材料。這樣,可拓寬學生的視野,掌握更多的有關英語方面的知識;還要改進教學方法,注重教學效果。英語教學的方法多種多樣,教師要熟悉教材中教學內容的難點、重點,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最佳的教學方式,才能收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課堂教學經驗需要不斷積累和交流,教學工作需要不斷研究,教學水平和效果需要不斷改進和提高。只有教學工作者都愛崗敬業,不斷進取、不斷奮進,我們國家的教育事業才能不斷地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吉晨春.尊重個體差異,實施個性化教學——優秀生的英語教學與心理關懷[A].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題中期研究報告論文集[C],2004.
[2]周宏.個性化教育與學生自我發展[M].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2(3).
[3]王敏.元認知與英語學習成就關系初探[D].西南師范大學,2002.
[4]牛曼漪.中學生英語學習策略與英語成績相關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2.
(責編 張景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