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鳳
強大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幼兒健康成長必不可少的因素,也是社會要求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幼兒的自信心表現在他個人情感的一種穩定程度,是自己對自我價值和能力的一種積極肯定,同時也是一種良好的心理品質。每一幼兒所生活的環境和接受的家庭教育都不相同,而這些也都會對幼兒自信心的樹立起到一定的影響和作用。幼兒在與他人接觸的過程中或獲取愉快的、積極的情感體驗便會產生相應的自信心;相反如果幼兒在與他人的交往或是生存環境中不能夠有愉快的體驗,便會灰心喪氣,不利于幼兒自信心的樹立。正因為這種愉悅積極的交往體驗會促進學生樹立自信心,讓幼兒更加喜歡與外界交往和溝通,從而讓幼兒養成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促進幼兒生活學習的健康發展。正因為自信心對幼兒的發展有著巨大的作用,我們幼兒園教師就要在教育初期引導幼兒樹立起自信心,確保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能夠身心健康、和諧地發展。接下來我們就來分析幼兒不自信的原因以及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采取的有效措施。
一、幼兒不自信的原因
我經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發現幼兒園中幼兒的不自信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家庭教育方式的不科學性造成的,另一個就是在幼兒在成長過程中自身原因造成的。
(一)家庭原因
由于現在每個家庭中大部分都只有一個幼兒,他們是家長眼中的掌上明珠,在走進幼兒園之前,幼兒都會在家長過度的保護下成長,這種替幼兒處理一切的溺愛方式就會增強幼兒的依賴性,從而當幼兒走進集體生活需要靠自己打理事情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己掌握的技巧太少,很多事情便會落后于其他幼兒,因此,就導致了缺乏自信心;有些家長往往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優秀的小朋友進行比較,總是會看到其他小朋友的優點,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也要努力趕上。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幼兒又會很難滿足家長這種一味攀高枝的要求,當遭到失敗被家長批評的時候就會養成膽怯退卻的習慣,對自己缺乏自信心;在管教和管理自己孩子的時候,很多家長只重視幼兒的衣食住行,卻忽視了與孩子的交流和溝通,總是愿意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幼兒,不去考慮孩子自己的意愿和想法。這樣就會導致幼兒自信心不足。
(二)自身因素
由于幼兒生活的環境不同接受的教育就會不同,當他們在幼兒園中聚集在一起的時候很多幼兒自己就會發現自身的差異,如果教師不能夠及時地幫助學生正確認識這種差異的話,在他們幼小的心理就會認為是自己不如他人,從而失去自信心;我們知道并不是每個幼兒都是學習的能手,也并不是每一個幼兒都能取得第一的優異成績,為此那些成績落后的幼兒便會容易不自信;有些幼兒由于天生的性格就比較內向,膽小不愛說話,在幼兒園生活中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耍,不愿意主動和小朋友交流。為此在學習活動中就很容易被遺忘在角落里,從而失去自信心。
二、幼兒不自信的表現
一旦幼兒失去自信心,便會不愿意進行自我表達,表現在不愿意和其他幼兒說話,不能夠積極主動地回答教師的問題;缺乏自信心的幼兒的性格也會十分孤僻和冷淡,對于任何事情都沒有強烈的熱情;自己的生活也不能夠自理,具有較高的依賴性等。
三、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的方法
針對那些具有缺乏自信的幼兒,我們教師要及時地觀察和分析導致其沒有自信心的原因,然后在教學中采取有效的措施來改善幼兒的現狀,通過教師的引導和教育讓幼兒重拾起自信心,從而快樂、自主、積極、主動地學習和生活。作為幼兒教師,我們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式幫助幼兒樹立起自信心。
(一)尊重和信任幼兒
幼兒的自信心建立在他人的尊重和信任的基礎上,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尊重學生的意愿和思想,信任他們能夠順利成功地完成學習任務。教師的信任在一定程度上會給予學生相當大的鼓舞,能夠讓學生更加樂觀地學習和生活。眾所周知,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會擁有被尊重、被信任的欲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滿足幼兒這一心理需要,當幼兒的這種心理需要得到滿足的時候,就會讓幼兒體驗到自己在社會發展中的價值和能力,從而更加具有動力地進行學習、探索和創造,久而久之便會樹立起強大的自信心。
為此,我們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一定要充分尊重幼兒的想法,并且對幼兒充滿信心,極力為學生創設民主、平等的學習和生活氛圍。建立師生平等的教學理念,尊重幼兒在學習中取得的任何成績。這樣教師就會運用自己的愛心建立起一座師生之間溝通的橋梁,便于教師幫助幼兒樹立起強大的自信心。
(二)善于發現并及時肯定幼兒的優點
幼兒園的幼兒正處于自信心形成的萌芽階段,這個時候幼兒需要更多的鼓勵和表揚,只有被人們不斷地稱贊和夸獎才能夠激勵和強化他們對自己的信任,促進學生樹立起自信心。為此,教師要善于觀察和發現每個幼兒身上的優點,并且適時地對幼兒的優點加以肯定和鼓勵,讓幼兒夠看到自己的優勢所在,從而擁有學習成功的體驗,建立起學習的自信心。同時我們還要接納幼兒的失敗,只要幼兒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即使他們沒有取得良好的成績,教師也要對其具有的高尚精神進行鼓勵和夸獎,這樣才能夠保護幼兒的自信心,并且使其日益增強。
(三)有意識地讓幼兒承擔一些責任
自信心需要經過不斷的磨練才能夠建立起來,這需要教師在學習過程中對幼兒進行有意識的訓練。為此,我們應該讓幼兒自己承擔一些責任,讓幼兒發揮出自己最大的潛力,體驗到自己努力后的成功感,從而看到自己的價值和能力,從而樹立起自信心。例如,我們可以在午休的時候讓幼兒自己整理好自己的衣服,整整齊齊地放在柜子里,肩負起自己整理衣服的責任;在游戲時,教師把組織排隊的任務交給幼兒自己,讓每一個幼兒嚴格要求自己,自覺排隊進行玩耍,這樣幼兒便會在完成教師給予的任務中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從而更加相信自己,樹立起自信心。
(四)以身作則,樹立典范
教師是幼兒學習和模仿的典范,只要是想要讓幼兒擁有的素質和能力教師必須具備,并且在教學中展示出來;凡是想要讓幼兒做到的事情,教師必須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首先做到。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夠為學生樹立起學習的榜樣,才能夠運用自己的言行和舉止來促進幼兒規范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素質,樹立起強大的自信心。
總之,自信心能夠促進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引導和幫助幼兒樹立起自信心,通過一切教學方式讓幼兒看到自己具有的優勢和價值,從而對自己的發展更加具有信心。
(責編 田彩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