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榮
教書育人,傳道功成,解惑果就,是每個教師的夢想;奮起鴻鵠志,復興中國夢,是每個教師的渴望;忠于黨的教育事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新一代的棟梁之才,是每個教師追求的目標。道德是教育的中心思想,做人是做事的主要內容,教學,重在管理;管理有法,教學事半功倍,管理失策,教學徒勞無功。筆者教學有年,對管理策略稍有體悟,下面將心得略作舉例。
一、注重校園文化
文化分為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兩種,而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核心、以課外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空間繁榮校園文化建設,凈化校風、弘揚優良的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
校園文化的基調是潔凈、整齊、有序、合理、規范并且充滿生機、活力四射,極具特色與表現力。透過校園任何一個窗口的任何一景,就可以感知校園文化生活的和諧。校風要不斷凈化,把環境育人的理念滲透到每一個師生的頭腦中,注意提升教學硬件和師生生活,更新學習設施,著力美化校園環境,特別是對學生的行為舉止都有嚴格的要求,增開美育課程,讓學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演講課、禮儀課等成為每個專業學生的必修課,整個校園充滿著朝氣與向上的氛圍,讓人無時不感到陽光般的溫暖。
二、和諧發展
教師特別要注重學校、家庭與社會教育的和諧發展。社會是育人的大學校,是學生學習的大課堂,無論是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還是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活即教育”,他們都主張教育與生活的一體性,強調教育外部環境的和諧發展。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強調學樣管理的開放性,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引導學生走出教育,置身社會,在社會生活中學習。
當今社會紛繁復雜,教師要高瞻遠矚,以人為本,盡力讓學生關注社會,接觸社會,了解社會。但這需學校社會的共同配合,正確引導,才能防止社會的負面影響給青少年帶來傷害。
我們期待“和諧社會”的構想變為現實,給學生提供成長的肥田沃土。
校長應該以事業和目標鼓舞人,以榜樣和成就激勵人,以坦誠和民主團結人,以真誠和愛護關心人,以自律和示范感染人,以情感和制度管理人。校長要善待教師,誠待教師,努力為教師創設發展的平臺,使教師人人有機會,人人有發展,人人能成才。
三、人人努力,以身作則
一名優秀的校長、班主任或者教師應具有“科學發展觀”和“全人教育觀”。他能用眼睛觀察世界,用頭腦思考問題,拋棄急功近利,驅除患得患失,不隨波逐流,不人云亦云。當素質教育的規則如一道道“金牌”讓人肅然起敬之時,他不會奉若圣旨而輕視了課堂教學,忽略了教研考試;當應試教育的升學指標如一道道“緊箍咒”讓人手心冒汗之時,他不會趨之若鶩而因此取消了藝術體育,放棄了社會實踐;注重自身素質的提升,把“硬件硬、軟件更硬”作為努力的目標;站在人文化、特色化、甚至品牌化的平臺上,倡導個性發展,實踐開放教育。
這樣,在大家共同的努力經營下,學校才會猶如一個大家庭,處處彌漫著濃濃的親情和友情,教師之間在思想上互相幫助,業務上互相切磋,生活上互相照顧,就像兄弟姐妹,人人被重視,人人有舞臺。學校里的人每時每刻每處每時都默默付出,腳踏實地奉獻力量。提倡“以人為本”的全人教育觀,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錯誤的育人理念。大膽推行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把握學習的主動權歸還于學生。
百合花長在麥地里只會讓農民拔掉;千里馬賣到屠宰場只會讓屠夫屠殺??梢?,管理責任的重大,教書育人有無比的殊榮,我們應該有強烈的責任感。因此我們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遠大理想,共筑偉大的復興中國夢。
(責編 金 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