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粉玲
寫作文對大多數小學生來說,都是感到比較困難。但是小學作文教學是小學生的起步階段,教師要正確地加以指導,克服學生的害怕與畏難情緒,使他們從起始階段就有章法可循,這樣對于他們將來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并將受益終生。《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小學生的寫作做了說明:學生要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根據表達的需要,正確使用冒號、引號等標點符號。小學語文教師要認真對照課程標準,在日常教學中加強這方面的訓練與指導,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為此,我在日常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做了如下的嘗試。
一、引導學生注意細致觀察,積累寫作的材料
一提到寫作文,學生普遍感到沒有內容可寫,這是小學生在小學階段普遍存在的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平時沒有養成注意觀察的好習慣。所以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多進行觀察,并且細致觀察。盡可能地往自己的腦海中多裝些東西。小學生好奇心比較強,對不了解或者了解不深刻的東西往往會充滿好奇,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這個特點,盡可能地給學生提出明確的觀察目的,指導學生如何進行觀察,讓學生平時能夠自覺不自覺地觀察一些身邊的人,比如學校的教師和同學,家庭里爸爸媽媽等,讓學生注意觀察這些人的外貌肖像、動作神態、語言表情等。有了觀察的目標后,再引導學生怎樣去觀察,即按照什么樣的順序去觀察,(如按照從遠到近、從上到下等順序)。還要經常提醒學生注意自己的身邊有些什么?發生了什么?讓學生養成隨時注意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這樣學生寫出來的作文才會有具體的內容。自己的腦海里才會有東西可寫。
二、注意引導學生對課文好詞好句的理解和掌握
小學語文教材中所選取的課文都是經過精心提煉,多年積累下來的膾炙人口的文章,這些文章就是最好的作文,語文教師要注意對這些文章的講解,抓住文章的關鍵字詞,進行重點講解與點撥。讓學生對課文的篇章結構,作者的寫作意圖以及文章蘊含的主題思想進行深刻的了解。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體會作者的的思路,從而對自己的寫作有所幫助。另外,文章中有不少的好詞好句,值得學習和借鑒。例如,在《火燒云》這篇課文中,描寫火燒云的顏色的句子“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一會兒紅彤彤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黃,茄子紫,這些顏色天空都有,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句子中的“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具體地寫出了火燒云的變化多端,也使句子讀起來朗朗上口,“一會兒,天空出現一匹馬,馬頭向南,馬尾向西,馬是跪著的,像等人騎上它的背,它才站起來似的。過了兩三秒鐘,那匹馬大起來了,腿伸開了,脖子也長了,尾巴可不見了,看的人正在尋找馬尾巴,那馬變模糊了”。這句話作者把天空中出現的像“馬”一樣的火燒云進行了細致描寫,突出了“馬”的形狀,另外又加上適當的聯想,把處于相對靜態的火燒云刻畫的惟妙惟肖。語文課文中類似的好詞好句舉不勝數,讓學生努力做個學習的“有心人”,在學習中領會感悟,可以加上適當的模仿,久而久之就可以寫出屬于自己的東西來。
三、讓學生養成經常寫日記的好習慣
長期的教學實踐證明,讓學生堅持經常寫日記,對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會有很大的幫助。寫日記貴在長期堅持,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起始階段對小學生來說是比較難的,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加以指導,例如讓學生寫自己最親近的一個人,學生可以寫父母、可以寫老師、也可以寫同學,但是不管寫誰,要有一定的順序,日記的篇幅可以長短不限,句子的內容也可以不用過多的去修飾,能夠寫出句子的主干即可,并且寫作的底線是要必須保證句子的通順。寫日記的開始階段,一篇日記不可能一次成功,可以反復加以內容的充實,直到修改成自己認為比較滿意的寫作。有些教師對于學生寫日記只是當做作業布置而已,很少自己親自去批改,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因為不批改日記,就不能了解學生的思想,不會看到他們的閃光點,我們教師要經常的檢查批閱,及時地給予指點。日記的批閱不能象作文—樣精批細改,重在點撥。找出他們在寫作中出現的精彩片段,對他們多加以鼓勵和表揚,對于寫作中存在的問題,采取適當的方法,進行針對性的教育。以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組織學生進行互相批改日記,這樣就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互相學習、互相切磋的機會,可以做到取長補短,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總之,小學生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之一,也是培養學生將來更好地寫作的基礎階段,對于我們小學語文教師來說是任重道遠的,需要我們教師認真地加以指導和點撥,精心地加以呵護,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增添動力,使學生終身受益,也才有可能培養出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