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拓展,創新教育已成為教育的新使命。教育創新的根本目的是促進素質教育發展,提高教育的質量。因此,在教學中該怎樣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教學的重點所在。本文針對創新能力的重要性,在高中生物課程中提出了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些有效措施。
一、培養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是優化生物課堂教學的前提
課堂是學生的課堂,我們應該把課堂交到學生手里。教師應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課堂主導者”這一角色中解放出來,但是這是需要過程的。以前的教學模式不僅在教師的心中根深蒂固,就連學生也還是以前的學習模式。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要把以教師、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改革的主體是改革教師,因為畢竟教師是引領者,教師的活動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新課程生物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在生物教學活動中,要有創造性,能根據教材的教學內容制定適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心理規律,能創造性體現教材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教具,優化教學課堂教學,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學好生物的熱情,來引導學生由被動的“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形成具有創造性的、內在動力的良性學習機制。
二、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
在生物教學的過程中,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是同時進行的過程。傳授知識和培養創新能力之間有很大的聯系,但是也有一定的區別。知識是創新能力的基礎,掌握知識,就可以在該領域進行運用和發展新的知識。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的知識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如果在落后的教學方式中,學生的大腦作為一個知識的倉庫,教師會把內容強行灌輸到學生的腦子里。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就沒有創新意識和能力,就是一個書呆子。學生的創新能力要在學生掌握知識的整個過程進行培養,我們要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開展探究性教學
教學進行改革以后,教師都在探索和總結。這就需要在改革教學方法實施的同時,開展創造性教學,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的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從環境和社會生活中選擇一個主題,并最終確定研究的問題。然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他們需要主動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來解決相應的難題,最后解決所有的問題,他們就能夠完成任務。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需要學生本著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不懈的探索精神。學生通過獨立的研究,不僅能夠提高他們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正確引導學生操作,重視學習收獲
從某個實驗或者某些實驗中讓學生獲得科學知識,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實現的。1.學校要重視生物實驗室建設,改善現有生物實驗室環境。2.教師必須有相應的實驗能力,新課標的課本有很多實驗是教師沒有接觸過的,我覺得有必要開設教師實驗培訓課,提高教師的實驗能力。3.教師應改革實驗教學,新課程的生物實驗教學要求激勵學生自己動手實驗,要嘗試培養學生敏銳、精確的觀察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鼓勵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實驗協作,增加學生動手的機會。這樣學生就能夠積極參與,師生之間就能更好地互動,共同發展。
如教學“觀察動植物細胞結構”的實驗,我設置了這幾個問題:載玻片和蓋玻片為什么要用干凈紗布擦干凈?制作洋蔥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為何要在載玻片中央滴清水?這與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有何不同?為什么要把洋蔥鱗片葉內表面上的薄膜撕掉?等來讓學生圍繞它們進行討論,引導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實驗,并逐步歸納、總結。這樣以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思考,學生才能更有效地通過觀察實驗現象來得出實驗的結論,才能讓實驗教學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五、積極拓展教材內容
生物學是實驗性學科,實驗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十分重要。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必修模塊的實驗類型有驗證性、探究性、定量分析型、觀摩實驗和模擬探究實驗五種類型,極大地豐富了實驗內容和實驗方法。通過各種類型的實驗,讓學生體驗如何科學地選擇實驗材料,怎樣科學地設計對照實驗,如何用表格記錄實驗數據與實驗結果,如何對實驗數據及結果進行科學的分析等。浙科版高中新課程生物必修教材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使用,新教材更加關注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設計了更多的探究實驗,特別在遺傳實驗題中也增加了實驗設計類型,更調動了學生的探究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但由于此類題目在高考中實打實地進行考查,也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的壓力。遺傳實驗這塊內容在兩本教材中有了很大的變化,比如在基因分離定律一節中,兩本教材所列舉的相對性狀也發生了變化,人教版以高莖矮莖為例,而浙教版以紫花白花為例,當然這也留給了我們盡情去挖掘的空間。尤其在實驗設計這一塊,我們可以把人教版的內容補充到浙教版來,以豐富我們的教學題材,為我們設置原創題提供了材料和空間。所以,教師可以利用人教版新課程教材中的實驗內容進行優勢互補,進行擇優拓展。
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進行創新學習,這樣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的主觀能動性。它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有積極的作用。自主學習強調學生進行獨立的學習,反復進行實踐,最后完成任務。在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中可以根據以下步驟。第一,是要自我懷疑,學生通過自學,發現自己的能力解決不了的問題,就要詢問教師。第二,要和同學進行合作,可以小組合作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個人或群體中的難題,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得出解決方案。第三,要鞏固和拓展,利用在實踐的過程中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經驗方法是人類實踐活動、發展的根據,充分引導學生自覺地把知識和方法應用到現實生活中,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我們的教學方法、模式也應該進步,要與時俱進,以適應社會的需求。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改變教師為主,我們更應該提升自身,不斷地學習,多接觸一些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要充分體現新課改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李仁仙.淺論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都市家教,2013(5).
[2]何蘭平.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對策[J].學周刊,2013(2).
[3]施裕紅.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探討[J].新課程,2011(6).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