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喜盈
摘要:“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呢?作者從教師、學生及兩方面的有機結合,進行了分析和闡述。
關鍵詞:設疑 質疑 問題意識 探究能力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師設疑提問,學生質疑問難,是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主動思考問題,從不知、不懂到認識,再到質疑提出問題,最終將深刻理解、學會,知識技能得到不斷提升的過程,是學生展開學習的一種重要手段。在《計算機電路》教學中我們也強調培養學生主動質疑的“問題意識”,使學生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引發學生去探索問題、解決問題。因此,要想讓學生真正地探究學習,問題設計是關鍵。問題從哪來,一方面是教師設計,一方面是學生提出。下面就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探究一下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
一、教師精心設疑提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
問題是思想方法、知識積累和發展的邏輯力量,是生長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的種子。學生學習必須重視問題的作用。在教學中我們也應該重視問題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強調通過問題來展開學習,把問題看作是學習的載體和學習過程中的主線。另一方面把學習過程看成是問題的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問題,把學生領進精彩的問題空間,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那教師怎樣創設出精彩的問題空間呢?
(一)精心創設問題情境,注重提問的藝術性
1.注重課堂提問內容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與要求來科學合理預設問題,一般來言,應圍繞教學中的重點、難點來設計問題,通過提問達到測試和總結復習的目的。課堂提問應能激發學生主動思考,開動腦筋,創新思維。要把握好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的“度”,問題既不能太難,也不能過于簡單。否則都達不到激發思維、積極思考的目的。
2.課堂提問的方式要多樣,盡量避免簡單單一。一般教師偏重于“是什么”“為什么”的簡答式的提問。對于學生而言,教師的問題應使學生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解決問題,不能是填空式的簡單問題。對一個知識要點的提問,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如:簡述式、判斷式、選擇式、發散式等多種形式。
3.把握課堂提問的時間。由于課堂教學的時間的局限在45分內,每次課堂教學中,新課引入,內容講解以及提問時間,都要合理安排。對于每次課堂教學時間一般為45分鐘。我認為提問時間盡量控制在5分鐘內為宜,具體要根據學生掌握情況及教學內容的多少來確定,這就要求教師精心設計。
4.教師注重提問對象的層次性。教師提問,應兼顧各個層次的學生。一般而言,回答問題應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安排略微思考就可以回答的學生。尤其對于平時沉默寡言、不太發言的學生應重點照顧,給予更多的答題機會,讓他得到鍛煉和提高。教師只有關注到各個層次的學生,才能真正把握全體學生對所授知識的掌握程度。
(二)著眼于培養學生的素質,講究提問的實效性
不可否認,在課堂上,有的教師又把這“學懂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之類的問題當作“萬能鑰匙”,不分實際情況一味使用。結果,學生的所思所見十分膚淺,教師又缺乏進一步的指導,教學效果不甚理想。因此,教師提問題,要講究實效。
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激勵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
(一)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勇于提問
學生不敢向教師提問題的第一個原因是他們害怕自己說的不對,怕承受成教師和同學的“笑柄”的風險。課堂上,教師要善待學生的提問,即使是很簡單甚至沒有討論價值的問題,我們也不能輕易置之不理,更不能粗暴地拒絕。教師首先應該鼓勵學生,然后加以正確的引導。教師只有善待學生的提問,學生才敢提問,才愛提問。
(二)激勵學生,使給他們勤于提問
學生不愿提問的第二個原因是他們不愿“自找麻煩”,懶于思考。這部分學生他們在課堂上總是愿意“旁聽”,即使有疑問也“得過且過”。對于這種現象,教師在教學中設計的問題,要能激發學生想問。同時,還要激勵學生對同一問題從多角度尋找答案,各抒己見。對學生的回答,只要是合理的,就給予表揚鼓勵,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
(三)引導學生,使他們循序漸進學會提問
常言道:“授之以魚,只供一餐所需;而授之以漁,終身受用不盡。”因此,教師要教會學生提問的方法。首先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問題在哪,使學生能夠找到問題源,容易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其次,要求學生用心學習,讓學生把可能提出的問題先簡要記下來,再研究怎么把問題表述出來。
三、教師“設問”應與學生“質疑”有機結合
過去在課堂上,問題都是教師提出來的,學生只是被動地回答,而現在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有些教師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即完全放手讓學生來問。那么教師課前的“預設”問題到底應不應該弱化呢?我認為教師預設問題不應該弱化。我們可以將教師“設問”與學生“質疑”有機結合起來。我認為可以將學生在預習時遇到的疑慮和問題與從教師角度提出的問題結合起來,整理、分類。然后就這些問題結合起來找出典型問題,再在一起展開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既保證了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內容的掌握,又關注到了學生的個性和共性學習需要。
總之,問題是一把打開學生思維大門的鑰匙,在課堂上教師應通過精心“設疑”,并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來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點燃學生思維、創新的火花,使學生的反思能力、探究能力不斷得到增強。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