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旭輝
小學階段學生的特點就是愛玩,好奇心強。根據(jù)小學生的特點,我們在教學上注重教學的趣味性,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提高教學的趣味性?我認為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
一、情境內(nèi)容的生活化
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也作用于生活,所以,數(shù)學的教與學也離不開生活。《小學教學課程標準》中也指出:數(shù)學教學,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景,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學習數(shù)學,體現(xiàn)了“數(shù)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我用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做素材,進行教學。
例如,(一)小學一年級的“分類”
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課堂講桌上一堆作業(yè)本、課本。教師沒辦法上課,讓學生幫教師想辦法。引導學生理解把相同的事物放在一起的方法叫“分類”。
(二)“認識元、角、分”
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創(chuàng)設超市情境,出示帶價格標簽的玩具幾件。讓學生購買,通過學生實際操作,認識元、角、分的區(qū)別及用途。
二、注重教學語言的生動化
同樣的一堂課,如果教學用平板、無趣的語言教學,學生會昏昏欲睡,可是,教師采用生動的語言,就會引起學生的注意與興趣。我記得在網(wǎng)上看到一篇日志。是關于教學“雞兔同籠”問題的:雞兔在一個籠子里共11只,不知道有幾只雞幾只兔,一共是32條腿。問有幾只雞,幾只兔?學生回答:假如雞兔排排站,我吹哨子,讓它們都抬起一條腿,雞剩一條腿,兔剩三條腿;我再接著吹哨子,它們接著抬腿,雞沒有腿了,兔剩兩條腿。剩下的腿都是兔的。所以32-11-11=10,10÷2=5(只),兔有5只,11-5=6(只)雞有6只,看過后感覺很是好玩。我都感覺好玩,學生一定會喜歡。在教學應用題時,也用這類教學方式。大受學生喜歡,提高了課堂上的教學質(zhì)量。
三、增強競賽性激勵學生競爭意識
在教學復習中,一味地讓學生做練習,學生會感覺枯燥、乏味。小學生都有爭勝好強的特點,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引導學生適當展開競賽性的練習,會引起他們的興趣,激發(fā)斗志,調(diào)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當獲得成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時,對學習的興趣也更加濃厚。競賽就要有獎勵,可以是實物:一塊糖、一個本,也可以是表揚。例如,“十以內(nèi)加減法”教師在每次在黑板上列兩組題,讓學生也分2組,進行接龍比賽。分組時注意學生質(zhì)量的搭配,成功地給予表揚,失敗的給予鼓勵,并多給機會練習。
趣味教學的實用性深受廣大教師的青睞。趣味教學以其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在快樂的氛圍中健康的學習與成長。我會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繼續(xù)探索與進取,為我們下一代的成長努力。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