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翠梅
教育改革之后,要求教師要堅持“以人文本,全面發展”的教學原則,組織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師設計的學習活動,從而讓學生在課堂中成為一名積極參與者,在教師提供的舞臺中充分活動起來,展示自己學習能力和基礎知識的同時不斷獲取新的知識,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整體素質。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歷史給我們的啟示和教育,領悟學習歷史的作用和價值,從而使自己在不斷的學習活動中能夠更加明白事理。
歷史知識對我們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同時我們也要引導學生從歷史事件中明白和感悟到生存的條件,讓學生從各種各樣的歷史事件中體驗豐富多彩的情感,并且通過辯論、觀賞、表演等活動形式讓學生把自己情感更好地釋放出來,這樣學生就會自然而然的掌握歷史知識,體驗到道德情感。同時初中學生具有了一定的表現欲望,這個時候如果教師能夠提供給學生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擁有活動的場景和機會,知識便會深深地烙在學生的腦海中。作為教師,我們要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努力為學生創設活動的機會和舞臺,激發學生積極自主的學習欲望,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提高學生應用歷史知識的態度和能力。那么,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如何引導學生參與到各種學習活動中,使自己充分活動起來呢?
一、及時轉變教學方式,利用活動教學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好比一名“導演”,課堂能否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并且受到學生好評全看教師的技術和能力。為此,我們歷史教師一定要做一名出色的導演,真正做到為學生搭建好舞臺的任務,讓學生自由的發揮和表演,促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充分活動起來。歷史課堂的組織形式十分豐富多彩,教師可以采用朗讀的形式來讓學生感受和體會不同的情感,也可以采取繪圖的方式來讓學生描繪出自己心目中的歷史背景和畫面,還可以利用講故事的形式把歷史事件更加生動形象的呈現出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的動力,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表演舞臺劇,同時把情境、情感和環節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這樣一系列豐富的教學活動都可以讓學生親身體會到豐富多彩的歷史課堂以及魅力無限的歷史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促使課堂熱鬧非凡的進行。
當然,活動一定要避免盲目性。不能出現純粹娛樂性的教學活動,而是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教育性。歷史課堂中的活動一定要做到華麗而富有真實性,必須在活動的過程中明確最終的學習目的和學習目標。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夠單純地要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而活動,而是要在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明確自己的教學目標,并且利用有趣的活動加以呈現,這樣才能夠保證全體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又能夠防止課堂出現偏題的現象,確保課堂活動在歷史教學范圍內。并且教師要在活動過程中不定時的提醒學生自己活動的目的。總而言之,教師在引導和組織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不能夠只重視形式而忽視知識,不能夠因為活動而偏離自己的教學主題和教學重點,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歷史知識的新鮮血液,又能夠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
二、教師要為學生搭建舞臺,讓學生自由活動,促進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在組織學生朗讀、表演、辯論等活動過程中,教師并不是簡單地讓學生按照課本中的內容進行,而是要引導學生在這些活動中不斷探索和創新,讓學生在自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感受中不斷進行創新,從而積累更多的經驗、知識和能力。在活動過程中,教師也要不斷的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探索和延伸,結合課堂中的歷史事件思考更加深刻及全面的歷史問題,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歷史知識的能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思考能力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運用能力。
活動并不是單獨一個人就能夠順利完成的,學生要團結其他學生或是教師來一起完成自己的學習活動,這樣,開展學習活動的次數多了,學生自然而然地便會養成團隊精神,并且認識到團結力量的偉大之處。體會到自己微小力量的巨大作用,從而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性。這樣在以后的學習活動中學生便會自主的學習來不斷的完善和提高自己的各種能力。當然,活動不能夠千篇一律,否則就會讓學生覺得厭煩。教師要利用更加具有開放性和自主型的活動來引導學生進行大膽的創新和開拓。
例如,我比較喜歡組織學生自己體驗教師的角色,在一些歷史課的教學中,我首先會給學生布置一些搜索和查找資料的作業,讓學生自己在課下進行預習,然后到課堂中展示自己搜到資料,談談自己的看法和感悟,以及自己對歷史事件的評價。最終我會結合學生各方面的表現,選出最適宜當“教師”的學生,讓后把課堂真正交給學生,讓學生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來組織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營造更加活躍的課堂氛圍。這樣學生就會有比較新鮮的體驗和感受。并且這種教學活動會給學生留有深刻的印象,讓學生牢固的掌握課本知識。
三、課堂中良好的組織活動有利于實現三位一體化的教學目標
課程改革為我們的教育教學制定了三位一體化的教學目標,教師想要順利地完成這個教學任務,自己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就必須仔細認真,在組織學生活動的過程中就不能夠膚淺化,教師要由表及里的逐步深入,讓學生通過知識探索和學習的各種活動過程來提高自己的能力,豐富自己的情感,實現教學目標的三維一體化。例如,在講述《西安事變》的歷史知識時,我組織學生開展表演活動,并且讓學生仔細體會事件中任務的情感。讓學生不斷地揣摩和猜測,從而繪聲繪色地進行表演。當學生十分準確地表現出蔣介石最后的悲憤長嘆的情感時,這個事件就深深的印在了學生的腦海中,準確地掌握了西安事變的時間、地點、任務、經過等基礎知識。并且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也會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激勵著學生更加熱愛自己的國家。最終實現歷史課堂的教學目標。
總之,歷史課堂不能夠再像以前那樣死板、枯燥和無味,教師必須為學生搭建輕松愉悅的學習舞臺,讓學生在課堂中能夠充分地“活動”起來,讓學生在自己積極主動的活動中獲取更豐富的知識、更有價值的學習能力以及寶貴的創新意識和能力。讓我們的歷史課堂教學不僅僅是知識傳播的真諦,更是學生主動發展自己的舞臺,讓學生在自由的“活動”中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促使學生全面快速的發展,也使歷史課堂在不斷的活動中取得良好的教學效率。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