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芹芳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長期的語文教學中,深深知道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當中所占的重要分量,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會感到作文教學的不易。究其原因,作文教學沒有規章可循,靈活性非常大,作文寫法沒有一定的規則,因此,學生經常會在面對作文題目時感到不知所措,而教師又局限于作文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提高水平的事情,學生對于學習作文有一種為難情緒,害怕或者厭煩作文,是作文教學中最大的難題。
一、作文教學主要有以下幾個難點
1.學生詞匯缺乏,不知如何表達。由于學生在學習階段,詞匯量較少,所以雖然對于一些事情比較熟悉,但是不知道應該如何用作文的語言表達出來。在這時學生經常會出現“記流水賬”的毛病。諸如,首先……后來……后來……后來,只是對事情進行一個簡單的記錄,就像是記流水賬一樣,沒有任何的表述和描寫。這種毛病尤其是在小學低年級階段最容易出現。
2.總是感到能寫作文的事情太少。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作為教師最大的感受是,學生總是抱怨說不知道作文寫什么事情,寫什么內容。確實如此,許多教師在布置作文的時候,總是:一件快樂的事;一件有意義的事;一件讓我難以忘懷的事……就這樣反過來調過去的作文題目,使得學生感到無事可寫,無話可說。
3.對作文逐漸產生了厭煩感和恐懼感。因為處于剛開始學習作文的階段,所以學生作文能力較差,并且還會因為作文能力差而對作文產生厭煩。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因為教師對學生作文的強制性,會使學生對作文產生逆反心理,另一方面迫于家長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要求,更加劇了學生對作文的厭惡感。所以學生對于作文的厭煩甚至恐懼,實際上并不是一方面的原因,而是多種因素形成的。語文教師要想解決這一難題,并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需要考慮從根本上進行解決,而不能簡單地歸結于學生不努力學習這樣簡單的原因。
4.抄襲作文情況嚴重。在實際的教學中,我經常發現學生的作文有抄襲的情況。在一個班級里,有好幾名學生的作文內容幾乎相同,甚至作文中還出現了爸爸媽媽名字完全相同的情況。在課下,我也經常問學生為什么抄作文,學生的回答讓我吃驚:作文太難,抄一抄多簡單!既能給教師交差,又能省些力氣,還可以瞞過家長,何樂而不為?鑒于此,我們不難看出:作文這一重要教學環節,是到了必須予以進行轉變的時候了。
二、引導學生寫作文的方法
1.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法,盡量豐富學生的詞匯量。要想解決學生作文的表達問題,就必須使學生的詞匯量豐富,使得學生知道如何用合適的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意思,這是讓學生學好作文的基礎。這樣就容易降低學生作文的難度,也就間接地提升了學生寫作文的興趣。具體做法:(1)教師為學生搜集和整理一些常用的描繪性詞語。當然教師一定要按照分類描寫進行搜集和整理。比如,可以分成:外貌描寫;心理描寫;服裝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教師整理完畢比之后,可以要求學生進行有階梯性的記憶,循序漸進,絕不可以一刀切,要求學生必須完全記憶或背誦。同時還可以進行一些有助于記憶的小比賽或小游戲,就更容易引起學生記憶詞語的興趣,進一步提高記憶的效率和速度。
2.“背作文”降低作文的門檻。因為剛開始學生不知道怎樣寫作文,所以為了使學生了解作文是怎么回事,我就經常讓學生背誦我為他們挑選的有較好示范意義的作文。這里所說的“背”,并不是簡單地讓學生把教師所舉例的作文一字不落地背下來,而是允許學生可以加上自己的理解和語言,基本上把作文的內容能夠敘述下來就算是完成了“背”的任務。同時,我還為了激發學生“背作文”的積極性,還開展了“記憶小明星”活動,看一看誰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記憶效率最高,并在全班進行表揚。這一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為了進一步提高“背作文”的效果,我還積極開展了改編作文活動。也就是讓學生把已經背過的作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和語言,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改編。學生把改編之后的作文交到教師手里,教師再進行批改,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見。然后把好的作品用A4彩色復印紙打印出來,貼在學校的報刊欄里,進行展示。這樣當學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在學校報刊欄里進行展示,會感到非常驕傲,不但引起了其他學生的羨慕之情,而且也更加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全班乃至全校都引起了較大的轟動效應,起到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3.“講”作文,是學生了解作文的基本方法。眾所周知,要想做好一件事情,就必須對這件事情要有較深的了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作文也是同樣的道理,要想消除學生對作文的畏難情緒,就必須讓學生對作文有一個較深刻的了解,并且在了解的過程中,要學會寫作文的方法,懂得了方法,寫好作文也就有了足夠的信心。因此,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就經常給學生“講作文”。在講作文之前,我總是先設定一個計劃,定好這一階段要使學生了解什么類型的作文,之后再找合適的作文進行講解。我會給學生講解這一類作文的基本結構,怎樣開頭,怎樣結尾,常用的基本方式有哪些,中間敘述的環節,一般都采用什么樣的方式,段落與段落之間怎樣進行連接,哪些需要詳細些,哪些需要簡單些。在這種不斷的講解中,學生逐漸領會了寫作文的方法。
實際上,這些看似有些不合教育目標的方法,在教學的實際應用中,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極大地降低了學生作文入門的難度,使學生有了學好作文的信心,較好地解決了學生不會寫作文的大難題。實踐經驗證明,這種循序漸進的方法,在小學階段或者中學階段的作文教學中,是一種較為有效的作文教學方法,值得廣大教師進行學習和實踐。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不應該墨守成規,應該積極地探索適合自己學情的教學方法,既注重方法,又注重實效,合理地降低作文教學的門檻,讓每一位學生都感到作文不再難,其實挺簡單,從根本上解決學生作文“恐懼癥”,在不斷的實踐中,改變學生不愿意寫作文的局面,每個人都會樂于作文,樂于表達,讓作文成為學生表達生活的、體驗生活的一部分,再也不把作文當作負擔去對待了。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