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是擺在高等學校面前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高校黨委應堅持對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為內涵式發展奠定思想基礎;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為內涵式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加強高校領導班子建設,為內涵式發展提供組織保證;進一步加強黨員發展工作,為內涵式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關鍵詞]高校;高等教育;內涵發展
胡錦濤同志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出,高等教育要“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1],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又明確提出要“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2]。可見,黨中央深刻認識并回答了新形勢下高等教育要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提出了高等教育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是以育人為根本、以質量為生命、以科研創新為中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3]內涵式發展是擺在高等學校面前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是高校黨委當前一項重要而緊迫的工作。
當下,高校黨委應堅持對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為內涵式發展奠定思想基礎;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為內涵式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加強高校領導班子建設,為內涵式發展提供組織保證;進一步加強黨員發展工作,為內涵式發展提供不竭動力。只有如此,才能推動我國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邁上新臺階,實現從高等教育大國向高等教育強國的轉變。
一、堅持黨對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為內涵式發展奠定思想基礎
習近平同志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4]。堅持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是我們黨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過程中形成的重要原則,必須堅持而不能動搖。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胡錦濤同志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明確提出要牢牢把握黨對學校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導權 [5]。當前,高等教育實現精英化到大眾化的歷史性跨越,但隨之而來的一些問題也逐漸凸顯,西方民主自由觀、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思想浪潮趁勢而入,一些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產生認識上的淡化與模糊,高校主流價值觀受到較大沖擊,意識形態領域的工作正面臨著新的挑戰。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以育人為根本,所培養的大學生應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因此,黨必須堅持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領導,為內涵式發展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1、進一步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才能有效整合異質思想意識、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才能有效消解因利益分化、利益調整帶來的意識對立與思想沖突。當前,在意識形態領域,不同價值取向并存,高校必須始終如一、毫不動搖地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地位,讓馬克思主義在各種價值取向中能夠“獨領風騷”,引導高校師生自覺抵制“西化”傾向,提高信仰吸引力,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來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
2、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增強師生道德意識。社會主義榮辱觀明確了是非、善惡、美丑的界限,給我們做出了道德選擇,提供了基本規范。內涵式發展以提高教學質量作為生命線,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這就要求高校黨委要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加強師生思想道德建設。要營造氛圍,培養榮辱意識,引導師生明榮辱之分、做當榮之事,把社會主義榮辱觀貫穿到高校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各項工作中,引導廣大師生從自身做起,自覺抵制學術不斷行為,凈化校園文化氛圍,提高師生科研水平,促進校風、教風、學風得以改善。
3、不斷提高高校輿論宣傳的主導能力。當今時代,網絡高速發展,已成為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新場所,西方意識形態可以通過網絡在高校肆意傳播,弱化了馬克思主義在高校的權威認同。胡錦濤強調,“新聞輿論處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前沿,對社會精神生活和人們思想意識有著重大影響”[6]。高校黨委必須牢固樹立陣地意識,構建全方位、立體化宣傳格局,要使馬克思主義的內容形象鮮活、通俗易懂、易學易傳,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之成為師生的政治信仰。要在互聯網等新興媒體上用馬克思主義占領宣傳輿論陣地,增強馬克思主義的說服力、感召力和統合力,進一步提高高校師生對馬克思主義的認同度,不斷提高高校輿論宣傳的主導能力。
二、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為內涵式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是黨對高校領導的一項根本制度。是否堅持和完善這一制度,關系到高等教育能否內涵式發展,高校黨委應在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對這一制度進行積極探索和豐富發展。在制度運行中,“要把握好集體領導、科學決策、黨政合作三個關鍵點,抓好溝通、決策、實施、保障四個環節。”[7]具體來說,主要是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黨委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關于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負責之間的關系,鄧小平同志曾經有過比較經典的論述,他指出,“我們主張鞏固集體領導,這并不是為了降低個人的作用,相反,個人的作用,只有通過集體,才能得到正確的發揮,而集體領導,也必須同個人負責相結合。沒有個人分工負責,我們就不可能進行任何復雜的工作,就將陷入無人負責的災難中。在任何一個組織中,不僅需要分工負責,而且需要有人負總責。”[8] 簡言之,集體領導是分工負責的前提和基礎,分工負責是實現集體領導的有效途徑。黨委是高校全局工作的領導核心,它“在高校管理系統中處于最高層,負有對學校發展的戰略性、全局性、根本性問題作出決策的責任。”[9]它負責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與執行、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引導以及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領導等,起到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重要作用。集體領導是黨的優良傳統,它的任務是討論決定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如何在高校貫徹執行、高校如何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及高校建設的全局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其實質是集中集體智慧辦社會主義大學。個人分工負責的基本前提是黨委內部成員的地位平等。在黨委內部,不論職務高低、資歷深淺都是平等的一員,任何人都沒有凌駕于他人之上的特殊權利。決策成功,有成績不爭;決策失敗,有過失不推。總之,只有堅持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相結合,黨委內部關系才會和諧團結,班子的整體效能才會發揮得更好。endprint
2、正確處理黨委書記和校長的關系。高校黨委書記是黨委的負責人和主持人,在黨委領導班子中,書記和校長的關系是班長與成員的關系。黨委書記和校長是否相互支持是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能否健康運行的關鍵。無論何種情況,書記和校長都應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當個人利益與學校全局利益發生沖突時,要以學校全局利益為重。黨委書記要多做幕后工作,多溝通,多補臺,全力支持校長獨立行使職權。校長應積極支持黨委書記工作,要把行政工作置于黨委領導下,要把黨委研究制定的方針政策落實好、貫徹好,要敢于與黨委書記共同承擔責任,要與黨委書記坦誠相待,大事勤溝通,工作勤商量,維護黨委的領導權威。
3、建立健全民主科學的決策機制。科學決策是高校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前提。決策不科學,事業發展就會受損。在決策過程中,既不能盲目地反對發展,也絕不能盲目發展,而是要在符合內涵式發展要求的前提下民主決策、科學決策。決策的正確與否直接與師生利益是否得到滿足相關聯。民主科學決策,顧名思義,就是不僅要發揮黨委全體成員的集體智慧,還要依靠學校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師生員工的智慧。僅憑個人的經驗或智慧絕不能實現科學決策。要不斷鍛煉黨委委員參與民主決策的能力,提高黨委委員積極參與決策的角色意識[10]。要“推行黨員旁聽基層黨委會議、黨代會代表列席同級黨委有關會議等做法,增強黨內生活原則性和透明度。”[11]在重大問題和重要事項決策上,要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提高領導干部的決策水平。
三、加強高校領導班子建設,為內涵式發展提供組織保證
高校要實現從外延式向內涵式發展,領導班子起關鍵作用。我們黨一貫重視高校領導班子建設,把建設學習型、和諧型領導班子作為高校黨建工作的關鍵。在高校發展的新形勢下,要從提高三種能力方面來加強高校領導班子建設,為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提供組織保證。
1、提高駕馭全局的能力。“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高校領導班子作為學校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其駕馭全局工作能力的強弱直接關系著學校內涵式發展。由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高校在辦學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新情況,高校領導班子應當具備戰略性思維,創新思路,整體協調,開放發展,善于從復雜的局面中抓住帶有全局性、方向性、關鍵性的問題,通過重點工作的解決,推動全局工作的順利開展。
2、提高民主治校的能力。民主是衡量高校內涵式發展水平的重要標準。要提高民主治校的能力可以從“問計于民”和“公之于眾”兩個方面入手。“問計于民”,即充分尊重民意,廣泛集中民智,依靠廣大師生員工來辦學治校,讓民意表達渠道更通暢,對師生的利益訴求多一分寬容,對拓寬表達渠道多一分責任,從師生的呼聲、意愿中找準工作的切入點、突破口。“公之于眾”,指要堅持校務公開,對公開內容、時間、形式等方面進行制度上的界定,防止校務公開流于形式。要善于將辦學過程中取得的一些經驗、做法認真地進行總結,及時進行提煉。
3、提高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高校工作點多面廣,要不斷增強破解改革和發展難題的能力,尤其要在管理改革、科研興校、人才強校等方面有所突破、有所作為。要抓好學校的安全穩定工作,制定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的預案,嚴格落實有關防范措施,維護學校的穩定。
四、進一步加強黨員發展工作,為內涵式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高校黨員作為黨員隊伍中的高知識群體,是高校內涵式發展的中堅力量。習近平在第二十次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把加強青年教師隊伍思想政治建設作為高校黨的建設一個重大問題來抓,深入細致地做好青年教師的思想引導工作,加大在青年教師中發展黨員的工作力度,優化高校黨員隊伍結構。”[12]做好高校青年教師和學生黨員的發展工作,是歷史賦予高校黨委的重任,是高校黨的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為內涵式發展提供不竭動力的重要舉措。一是要建立青年教師、學生入黨責任制。高校黨委在黨員發展工作問題上,要制定青年教師、學生入黨的長期規劃、年度計劃,把培養責任嚴格落實到人。二是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要按照“健全黨的基層組織體系,加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13]的要求,著眼于抓基層、打基礎、帶隊伍,從青年教師隊伍中培養造就出一支守信念、講奉獻、重品行、作表率、有本領、靠得住的黨總支(支部)書記隊伍,讓他們成為黨組織的帶頭人。三是要加強過程管理,建立黨員退出機制。高校黨委應對青年教師、學生進行“三觀”的教育與引導,在業務上要積極支持,大膽任用 ,讓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接受鍛煉并不斷成長。對于個別不合格的青年教師黨員、學生黨員要按照“健全黨員能進能出機制,優化黨員隊伍結構”[14]的要求,使黨員退出工作形成機制,讓黨員能進就能出,確保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讓黨的生機活力永現。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R].人民日報,2011-04-25(2).
[2][11][13][14]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R].人民日報,2012-11-18(1).
[3]劉齊.內涵式發展: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的必然選擇[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年第27期.
[4]習近平.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努力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R].人民日報,2013-08-21(1)
[5]胡錦濤.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R].人民日報,2010-09-09(2).
[6]胡錦濤.切實提高輿論引導能力[N].人民日報,2008-11-03(1)
[7]杜玉波.努力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N].中國教育報,2012-11-12(1).
[8]鄧小平.關于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M].鄧小平文選.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34.
[9]趙永賢.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J].求是,2011年3月.
[10]汪保安.論高校黨委全委會建設與創新的路徑探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年第5期.
[12]習近平.在第二十次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會議上的講話[R].人民日報,2012-01-05(1).
[作者簡介]趙德金,(1981— ),男,漢族,山東膠南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黨委校長辦公室,碩士研究生,講師,主要研究高校黨建、毛澤東思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