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憲玲
摘 要: 在教學中,教師擔任的是知識的傳播者、學習的督促者和指導者,因此,教師在復雜的教學活動中應該為學生搭建“支架”,幫助學生盡快提高語言學習能力并掌握知識。本文以英語教學中語法同課異構的“支架”為主題,分析了英語語法學習“支架”的搭建、鞏固和形成,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有效的范例。
關鍵詞: 高中英語 語法教學 支架 有效性
研究顯示,獨立學習完成任務和在他人幫助指導下完成任務的學生,兩者的發展水平存在差異,而這種差異可借助教學過程中的“支架”減少或避免。在教學活動中,“支架”就是設置相關性問題,幫助學生進行系統性的總結、歸納和實踐,以達到易于學習、學習致用的目的。本文以高中英語語法中“現在進行時表將來”的教學內容為主題,探討高中英語語法教學中“支架”的有效性。
一、搭建“支架”
在“現在進行時表將來”的語法教學上,部分教師運用教學“支架”,將復雜的知識點簡單化。受教學方法多樣性的影響,不同教師在搭建的“支架”上存在差異,故呈現的效果也不同。如:
A教師:請列出以前所學的表達將來時的短語。Express ways:1.be going to;2.be about to;3.be doing;4.shall/will。
B教師:1.Look!Maria and Tom are dancing under the tree.2.Listen!Our English teacher is singing the popular English song.3.Many children are swimming in the river.Cant you see?
A教師讓學生歸納和總結以往所學的關于現在進行時表將來時的短語,從而引出本單元具體的教學項目[1]。此種教學法缺少足夠的語言輸入,易讓學生產生死記硬背的學習觀念。而B教師則將語法與語境結合,在語境中穿插暗示詞。這種語言輸入“支架”,可讓學生掌握積極觀察、分析和思考問題的學習方式,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主動性[2]。
二、鞏固“支架”
學會搭建“支架”后,還要會鞏固“支架”,由此學生理解了“現在時表將來”的短語和暗示詞后,還要學會牢記和應用。在這個教學環節中,多數教師會設置趣味性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并將其作為“支架”的主要結構,效果比較顯著,但是設計的問題會因教師差異性而出現不同,教學效果也會發生變化。如:
C教師:If a woman married and pregnant,what happens next?
D教師:Everyone,when your after school,you will be doing it?
C教師設置的問題,偏向于趣味性和指向性,缺乏多樣性,不利于學生發揮想象[3]。而D教師則從學生認知的實際出發,把語法融入生活,趣味性十足,想象范圍也很寬泛。故D教師借助生活“支架”產生的效果比C教師好,不僅鞏固了語法知識,還激發了學生的想象,拓展了思維空間。
三、形成“支架”
在搭建“支架”和鞏固“支架”后,還要增設一些情景性語境“支架”,使其更加完整和豐滿,即讓學生能用“現在時表將來”的語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設置的語境不同,所形成的“支架“效果就不同。如:
E教師:If you are a designer,client gave you his house,would you want to know how to design his house,use your mind to tell him how you will design his house.
F教師:National Day to your friends during the National Day will come to your house for dinner and a guest and will play in your home,please talk about your specific plan,how will entertain them.
E教師以設計師的角度設置了一個語境,但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差甚遠,很難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而F教師則從日常生活的角度出發,選取國慶期間朋友來家做客這個情景,引導學生用現在進行時描述將來朋友來做客該如何安排。這種貼近生活的情景設置,不僅鞏固了語法概念,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情境性“支架”運用得很恰當,促進了“支架”結構的構建。
綜上所述,通過對比分析A、C、D、E、F教師的同課異構,可得出在高中英語語法教學活動中,提供“支架”需注意以下問題:“支架”的提供需要注意語境、暗示詞,而不局限于概念的輸入;“支架”的提供必須從實際生活出發,源于生活,又要回歸生活,明確性和指向性一定要強;“支架”的提供情景很重要,語法學習情景的選取要恰當,要符合學生的實際生活。
參考文獻:
[1]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邵瑞珍.教學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3]梁愛民.維果茨基“最近發展區”理論框架下的語言知識構建機制研究[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