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明確對政府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確有效制約和監督權力的關鍵在于建立健全制約和監督機制;認識我國的行政監督體系。
2.能力目標
提高學生的歸納和分析能力,能針對具體案例情景和問題進行分析,闡明權力的監督機制及如何監督權力;學會辯證地觀察和認識問題,培養辯證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樹立主人翁意識和監督意識,為推動依法治國、依法行政等作出貢獻。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建立健全制約和監督機制是有效制約和監督權力的關鍵。
2.我國的行政監督體系。
3.對政府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的意義。
三、教學方法、學習方法
遵循“案例展示—設置問題—合作探究—教師點撥—得出結論—能力提升”的教學思路,運用案例教學法選取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并進行合作探究,在對案例的分析探究活動中提煉觀點,獲取知識的同時得到能力的培養和情感的升華。
四、教學過程
1.劉志軍事例
案例展示:劉志軍2003年起執掌鐵道部的8年是中國鐵路有史以來投資規模最大、建設速度最快的“跨越式”發展時期。劉志軍任職期間,中國鐵路在機車車輛、高原鐵路、有線提速、重載運輸等方面均取得了明顯進步。實施全國鐵路第六次大提速,“和諧號”動車組從此駛入了百姓的生活,高鐵發展進入了快車道。——高鐵建設光鮮奪目的業績背后,卻暗藏著工程建設和物資設備采購潛規則,以及先后爆發的多起案件。體制改革停滯不前,安全事故和腐敗案件屢有出現,備受指責的“一票難求、一車難求”現象依然沒有消除。(借助多媒體呈現劉志軍案例的相關圖片、文字等,直接形象地向學生傳遞案例信息,既能節約時間,又能有效激發學生興趣。)
設置問題:劉志軍從“實現中國鐵路大發展”到“一系列問題的出現”的轉換說明了什么問題?(啟發學生思考)
學生分析:略(結合材料:從劉志軍轉換的原因背景分析問題,教師予以適當引導)
學生總結:曾經作出了貢獻,利用手中權力為民造福,后來為了謀取私利,濫用手中權力危害百姓,即權力是一把雙刃劍。
培養能力:對人或事要一分為二地分析,培養辯證思維能力。
2.劉志軍的那些事
案例展示:劉志軍在擔任鐵道部部長期間,違反規定,徇私舞弊,為丁羽心及其親屬實際控制的公司獲得巨額經濟利益。
鐵路系統內部,劉志軍賣官鬻爵,涉嫌因“賣官”受賄1178.65萬元,買官者名單覆蓋六名鐵路官員。
2007年,劉志軍接受媒體采訪時承諾,到2010年春運,一票難求問題將得到解決。到2009年,劉志軍又改口為到2012年這種情況將得到緩解,隨后到2010年,鐵道部則聲稱2020年將解決一票難求的問題,不斷推遲的解決春運難題的時限讓網友詬病。當看到劉志軍被中紀委調查并被中組部免去鐵道部黨組書記職務的消息時,互聯網上可謂是一片歡呼。(通過三組文字資料引發學生的情感認同)
設置問題:“劉志軍們”的行為造成了什么樣的惡果?(有效激起學生的正義感)
教師引導:政府濫用職權如果不受監督,會造成惡果。
學生討論:政府怎樣才能更好地依法行政呢?(小組和班級討論有序展開,學生在討論中進一步認清對權力進行監督和制約的重要性)
教師活動:啟發學生總結為什么對政府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
違反規定,徇私舞弊賣官鬻爵多年難解“春運一票難求”問題?搖?搖依法行政清正廉潔正確決策,提高工作效率權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
學生歸納總結:政府只有接受監督,才能依法行政、廉潔高效、造福于民(使學生的認識獲得提升)。
教師活動:政府接受監督的意義,即:
(1)有利于做出正確的決策;
(2)有利于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減少工作失誤;
(3)有利于防止濫用權力,防止以權謀私、權錢交易等腐敗行為,保證清正廉潔;
(4)有利于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建立起一個具有威信的政府。
培養能力:反面事例的呈現給學生以深刻的情感體驗,深化認知,提高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
3.謹防下一個劉志軍
案例展示:上級監督不夠,同級監督太軟,下級監督太難,群眾監督太虛,輿論監督太弱。
劉志軍的落馬說明:“一把手”的權力太大,是導致一把手貪腐事件頻發的一個重要原因。
此外,目前我國相關反腐敗制度不健全也是原因之一。(文字資料)
設置問題:如何防止下一個劉志軍的出現?(經過對前面案例情景的層層分析及新疑難的出現,將問題再次交給學生)
教師活動:權力一旦被濫用,必然會滋生腐敗,那么如何進行制約和監督呢?
學生分析: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學生的積極性再次被調動起來,參與熱情高漲,為實現有效監督紛紛獻計獻策,并能夠結合現實暢所欲言,教師適當予以點撥引導。)
學生總結:做一名守護正義的執法者,應當主動接受民主監督和法制監督……
教師活動:歸納點撥,展示觀點:
對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的關鍵是建立健全制約和監督機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缺一不可。靠民主,就要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靠法制,就要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健全質詢、問責、經濟責任審計、引咎辭職、罷免等制度。
培養能力:分析材料的能力、歸納概括能力及交流互動能力。
4.劉志軍案中的監督方式
案例展示:2011年2月22日劉志軍被中紀委雙規。
2013年6月9日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審理劉志軍涉嫌受賄、濫用職權案。庭審過程中,北京市有關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加了旁聽,《北京日報》等媒體全程旁聽。
設置問題:劉志軍案中都有誰參與了監督?除此之外還有誰可以監督?
學生討論:開闊思維,各抒己見,提出人大的監督、輿論的監督、紀委的監督、檢察院的監督等多種監督方式。從而發現我國監督政府的權力主體很多,并且已經形成一個體系。進而明確有效制約和監督權力還需要健全和完善行政監督體系。(積極踴躍,其思維和分析問題的視野也被案例材料打開)
學生總結:結合案例材料和教材知識歸納出我國目前的行政監督體系。
教師活動:在學生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思考在外部系統中哪些是國家機關的監督?
教師活動:簡單指出人民政協與中國共產黨的監督都不是國家機關的監督。
教師總結:展示我國行政監督體系圖,對每個監督主體進行簡要講解。
培養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5.劉志軍案的啟示——“政務公開”
材料展示:2012年3月鐵道部公布了2011年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本報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和《鐵道部政府信息公開實施辦法》編制。全文包括概述、主動公開信息情況、依申請公開信息情況、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情況、收費情況、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六個方面內容。
公開形式:利用鐵道部公告、公報,政府網站、辦公網,《人民鐵道》報、《客貨運輸專刊》等刊物,新聞發布會,中央和地方新聞媒體,信息公告欄等發布平臺,及時公開發布信息。積極發展電子政務,改進信息發布方式,拓展信息公開渠道,擴大信息公開的覆蓋面和提高時效性。(圖片音像展示,讓學生認識“政務公開”)
設置問題:政務公開的目的是什么?表現有哪些?你認為政務公開會起到什么樣的作用?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分析案例材料,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政府推行政務公開就是要讓政府的權力行使在陽光下,從而給學生進行正面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育)
學生活動:思考、提煉、總結“政務公開”的目的、表現和意義。
教師總結:我國政府實行政務公開的目的是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政務公開的表現有信息公開制度和辦事公開制度。
培養能力:正面引導學生,引發學生強烈的認同感。
6.課堂總結
教師提問:這節課學到了什么?(明確要求,讓學生邊歸納,邊把觀點寫下來)
學生活動:學生回答后,教師展示并點撥。
培養能力: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教師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到要讓政府堅持依法行政,更好地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必須加強對政府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同時政府要主動接受監督,積極推進政務公開工作,使政府工作在陽光下運行,自覺接受人民監督。近年來,我國政府在自覺接受人民的監督、為人民服務等方面,態度是非常堅定的,措施也是十分得力的,力度非常大,成效很顯著,對此我們應該充滿信心。我們相信,隨著對政府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機制的不斷健全,以及我國行政監督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我們一定能夠打造一個務實、廉政、高效、為人民服務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