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甜
摘 要:針對自我賞識對學生的作用、自我賞識的原則、形成自我賞識的實施途徑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學生;賞識教育;自我賞識
小學賞識教育視野下的自我賞識,即在教育者的賞識教育下,小學生認識自我,賞識自我,發展自我,實現自我價值。
一、自我賞識培養了學生的自信、自尊
自信心是一個不斷樹立的過程。自信心可以使人發揮自己的能力甚至調動潛能,把事情做成功。其次,當孩子開始尊重自己,把自己當作和別人一樣平等的人來尊重的時候,孩子的主體人格就建立起來了。如果孩子沒有建立起自尊心,他就不會在意別人怎么看他,他不懂如何去看別人的眼神,他不會用心去研究人群的行為規則,他也就不會尋求別人的尊重和認可,由此也就沒有了上進心。這時通過批評來教育孩子是沒有意義的。要使孩子由外到內“你能行的環境”內化為“我能行”的積極想法,是孩子獲得成長的動力,使孩子體會到積極的自我價值,更好地激勵其發展。
二、自我賞識讓學生個性穩定多樣發展
自我賞識是發自內心的,是主動的,并不是一時的存在,與被動地受人賞識相比,更具有一定的穩定性。這種穩定性對受教育者是有益的,正是由于其擁有的穩定性,自我賞識的過程才不至于突然中斷,才能連貫地、持續地影響受教育者。通過穩定的自我賞識,才能使自己在適合自己的個性道路上走得更穩。
自我賞識具有的多樣性使人們在認識事物時,要明白不能片面地去看待事物,要全面地去觀察、了解事物。在自我賞識的過程中,也應本著這個規律,多發掘身上的閃光點,從各個方面,多角度地去審視、賞識、激勵自己,主動地更好地影響自己,促進自己個性的多樣發展。
三、自我賞識讓學生充分感受成功的體驗
自我賞識與被動地受人賞識相比,更具有高效性。自我賞識是主體主動地對自我進行賞識,具有內在的驅動力,更有利于賞識教育高效率地影響受教育者。而被動地受人賞識,要使受教育者受到影響,需要內化。若不然,對受教育者來說,則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因此,從這點來說,自我賞識在高效方面更勝受人賞識一籌。所以,高效的自我賞識能讓學生充分地感受成功的體驗。
四、自我賞識的原則
1.實事求是原則
自我賞識的目的是為了激勵自己,更好地發展自己,是希望自己有更進一步的發展。要做到這點,自然要客觀地看待自己,分析自己目前所處的極可能達到的水平,而這需要旁人的幫助及指導。這樣做有利有弊,最關鍵的還是需要自己去分析,篩選出相關信息,實事求是地進行自我賞識,促進自己更好地發展。
2.“萬花筒”原則
人本來就是一個復雜的個體,一個人個性的發展具有無限可能性。孩子在他發展的過程中,可能會在某個方面表現出優勢,也有可能不止在一個方面。對自我的賞識也就不應只狹隘地停留在那個方面,而應關注、考慮到多個方面。這些在各方面的賞識,不是孤立的,而是聯合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激勵自己,促進自己的個性發展。
五、形成自我賞識的實施途徑
1.不要為了賞識而賞識
教師對學生的賞識應是積極地觀察、反思,及時對學生的反饋做出回應,為學生自我賞識給予正確的方向引導。
教師對學生的賞識并不是廉價的恩賜,也不是隨意的、沒有原則的恭維。過度的賞識,會導致學生自滿自傲、任性、不能客觀正確地評價自我,若稍遇坎坷便一蹶不振。應適當把握賞識力度,不同學生賞識的程度不同。如膽小呆板的學生多肯定鼓勵,少批評指責。對調皮、好動、表現差的學生要善于捕捉其閃光點,及時肯定鼓勵,揚長避短。好學生、任性的學生適當賞識,多提新的、更高的要求或多鼓勵他克服任性的行為。
2.積極肯定的有效評價
學生在自我賞識過程中,是從自己主體的角度去考慮,難免有不足之處。這時,教育者應及時地對學生進行有效評價。
有效評價以肯定性評價為主。在教育學生時,教師要不斷地在學生耳邊加油、鼓勁。在經常性的鼓勵、表揚之中,不斷激發學生新的學習動機、學習欲望,使學生充滿上進心,使學生樂學、善學、肯學。
有效的評價應是積極恰當的評價。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是恰當的評價,要承認學生個體的差異,以發展的眼光,以縱向比較的方式,努力發現學生個體的進步和長處,才能充分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評價”中獲得信心,獲得自信,獲得進一步發展的動力。
3.練習自我賞識
受教育者除了知識上了解自我賞識之外,很重要的是每天對其進行練習。準備好紙、筆,寫下至少七件你對自己賞識的事情,每星期做這個至少三次。一旦你做了這個,注意觀察有多少事情是定向的行動,有多少事情是具有特質的。當你開始去認知你所擁有的特質,就會開始對你自己有了不同的印象。以這個新的印象,你開始清楚地看到你能夠如何去表達,并且真的表達出所有你感覺到必須努力去發展的神圣特質。
在小學賞識教育中,迫切需要自我賞識。賞識教育是愛的教育,是充滿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
參考文獻:
段桂玲.賞識教育使學生找回自我[M].寧夏教育科研,2007(04).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