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剛
摘 要:在體育教學中實施激勵教學策略是必不可少的,它對于更新體育教學觀念、開發體育教學資源、優化體育課堂教學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與現實意義。小學體育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學科特點,在體育教學中合理地運用激勵策略,從而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通過參閱文獻資料,并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來探討激勵策略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小學體育;激勵策略;研究;應用
小學體育教學中,小學生是活動的主體,由于低年級學生普遍存在著身體素質較弱、活潑好動、注意力不易集中等特點,因此,體育教師應該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通過各種有效途徑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提高他們參與運動的能力,從而產生對體育的濃厚興趣。
一、概念的界定
對于“激勵策略”的概念,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韋氏新世界英語詞典》中解釋為:向別人提供積極性或以積極性影響別人。“激”就是激發別人的動機、活力、熱情,“勵”就是鼓勵學生與自身發展目標一致的積極向上的行為。因此,“激勵”有激發、鼓勵之意,賦予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使人能夠朝著自己預設的目標不斷前進。
二、激勵策略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本文意在通過在體育教學中運用激勵策略,來探討其能否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運動興趣,促進學生運動參與的程度,增強學生掌握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獲得自信心,使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發展。
1.言語式激勵策略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言語能夠對學生的學習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恰當的言語激勵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保證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從而加快運動技能的掌握。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及發展規律來適當使用激勵言語,才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與效果。言語激勵的目的是有效地鼓勵和促進學生的進步與發展。但是采用言語激勵要適度,如果使用過度,會使學生萌生驕傲與懈怠的情緒,破壞良好的課堂氛圍,從而失去了言語激勵所能達到的效果。
2.目標式激勵策略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有目標才會有動力”,體育教學目標是小學體育中不可缺少的,有了目標才能更好地調動起學生對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在體育課上,由于新授內容作為新目標,要達到往往會有些難度,學生會產生畏懼心理,因此,要完成這個目標可以將其分成若干較小的目標,加上體育教師適當的鼓勵和引導,學生的自信心會倍增,相信自己通過努力完全可以完成目標任務。例如,在教授投擲壘球的過程中,采用目標激勵法,每2 m區設立一條標志線,讓學生不斷通過改進動作來投擲到更遠的距離,學生的信心與勇氣都得到了提升。但是,體育教師制訂的教學目標要有一定的可行性,這樣才能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不斷超越自己。
3.競爭式激勵策略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獲得勝利是每個人都想得到的,通過競賽或游戲的形式,可以很好地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運動氛圍,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發揮學生的創造力,養成學生的競爭與合作意識。因此,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可經常組織一些比賽或游戲,在活動中通過教師的引導與鼓勵,激勵想要獲得勝利就必須要努力爭取,讓學生充分的體會到經過合作與競爭后獲得勝利的喜悅,很好地培養了他們的競爭與合作意識,樹立起對體育的熱愛。
4.參與式激勵策略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科學研究表明,參與決策與參與管理,是一種人在精神方面的自我實現的需要,是一種人在精神方面的高層次的需求。從這一點來看,體育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需求,因此,在課下可以通過跟學生聊天來聽聽學生的建議,讓學生來獻計獻策。在上著通過學生自己的集思廣益備出來的課,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會大大的提高,教師也能夠更加靈活的掌控課堂,教學效果可見一斑。
5.期望式激勵策略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在學習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希望能夠得到教師的表揚,在體育課上也不例外。在課上,表現好的學生希望教師對其進行恰當的評價和表揚,而表現一般或較差的學生則害怕受到教師的批評。遇到如此情況,教師應當實事求是、恰如其分的表揚,稍帶期望的批評,也就是盡量以表揚為主,同時對其提出新的期望,鼓勵其改進不足,從而向更高的目標邁進。這樣學生帶著教師的期望,他們很快會改正不足,從而獲得提高。
三、結論與建議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運用激勵策略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和革新精神,能有效地提高小學生運動參與的程度,有助于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共同提高,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提升課堂效率。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運用激勵策略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到適時、適度、適量,在運動技能形成的不同階段有針對性的運用激勵策略,從而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
參考文獻:
[1]李陽.運用激勵手段提高教學效果[J].中國學校體育2000,(5):30-32.
[2]王強.激勵機制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評論,2006(2):115-116.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