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蕊
摘 要:農村學生在英語口語學習存在“三不”。作為英語教學者,要幫助學生克服口語學習的問題,充分信任學生,學會放手教學,幫學生樹立信心,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增強英語的實用性。
關鍵詞:英語口語;學習信心;實用性
英語是一門語言,是一種交際工具,其作用在于交流。英語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使用這種語言的能力。我們使用的新教材,內容聯系社會生活,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著重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面對新教材,面對學生的英語學習現狀,英語教師要大膽創新,加強聽說能力的培養。
通過我的教學,我個人認為學生在英語口語上存在“三不”:(1)不愿說英語;(2)不敢說英語;(3)不會說英語。面對這三個問題,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入手教學。
一、激發學生的興趣,挖掘學生的潛能
1.英語教師要盡可能多地說英語
無論在課內還是在課外都堅持說,讓學生感覺到說英語很流行,很時尚,很酷。這樣學生就會產生一種羨慕的情緒,就會躍躍欲試,學著、模仿著說,玩著說,開心著說。堅持久了,就能說出流利的英語。
2.與學生建立親密和諧的師生關系,善于運用榜樣的力量
“親其師,信其道。”只要學生喜歡你,愛聽、愛信你的話,即使他不喜歡這門課程,也會好好學英語。因此教師要重感情投資,要用自己的熱情帶動學生,吸引學生學好英語。
3.敢于嘗試,大膽創新
新教材按照任務型教學的原則實施語言實踐活動,每一個單元圍繞一個話題,讓學生通過體驗、參與、合作、交流、探究,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所以我們可對教材進行一定的整合,根據課程內容不斷變化教學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幫助學生消除自卑,樹立信心
1.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作為英語教師,要給學生信心,要信任學生,學會放手教學,極大地挖掘學生的潛力,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點燃學生的這一把火,打開學生的心扉,最重要的是打開學生的嘴,讓學生愿意說,想說很多。說得越多,重復越多,就能越清楚地表達自己,關鍵在于利用每一個機會來練習說。研究表明,如果一個詞語或句子在不同場合下重復60次,就能成為母語。教師也要在課堂上設計好口語教學活動,要想方設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要使活動有意義,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
2.要讓學生注重體會英語文字中的情感
英語如同母語一樣,字里行間都流露著一種情感。學生在做對話時,僅僅是讀,而不是和人在說,在交流。因此,要幫助學生分析對話中的情景,想象說話人的表情,體會其中的感情,然后用心去說,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素養。
教無定法,作為農村中學英語教學者,我們要大膽創新,加強聽說能力的培養,力求使學生能流利地說英語,表達自己,與人交流,增強英語的實用性。
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