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昆明+包衛洋+周曉見+繆莉
摘 要 該文分析了內陸高校海洋資源與環境專業在建設實踐教學體系過程中進行創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總結了該專業在揚州大學設立以來所進行的主要實踐教學創新措施以及短期內取得的效果。
關鍵詞 海洋生物資源與環境 實踐教學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Innovation and Effect of Inland College Marine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DONG Kunming[1][2], BAO Weiyang[1][2], ZHOU Xiaojian[1][2], MIAO Li[1][2]
([1]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 225127;
[2] Institute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 225127)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land universities specializing in marine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innovation of necessity and possibility, summarizes the main practice teaching innovations in the profession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Yangzhou University carried out and achieved effect in the short term.
Key words marine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practice teaching; innovation
自新的《國家海洋事業發展規劃綱要》提出高等學校要突破傳統觀念和限制加強海洋教育以來,許多院校,包括內陸有條件的一些高校紛紛設立海洋資源與環境專業。海洋資源與環境是一個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專業,因此在它的專業教學中,必須給予學生們大量的實踐機會,以便在實踐中發現問題,然后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同時該專業也是一個創新性很強的新專業,各院校紛紛在探索新的教學模式與內容,以期讓學生們通過不斷地學習和運用新的知識,獲得成功的信心并體現自己的專業價值。①②③為此,原有的一些專業建設所采用的實踐教學體系已經不能滿足海洋資源與環境專業培養新型人才的需要,必須對海洋資源與環境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進行創新探索并及時總結。
1 海洋資源與環境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創新的必要性
1.1 社會認知和學生認識方面對實踐教學體系創新的要求
長期以來,人們對海洋學科的認識停留在海洋類專業只能在臨海高校才可以進行研究教學等工作,而非臨海高校無法設置這類專業。基于這種認識,很多人對非臨海高校開設的海洋類專業不了解,不愿報考內地高校海洋類學科,這導致該學科的學生有很大一部分是通過調劑方式招收進來。這些學生進入校后,對專業了解不足,對專業的學習感到迷茫。這必將導致這些學生缺乏學習動力,不能夠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也不能很好地掌握專業技能。隨之而來的是他們畢業后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以及就業困難。事實上,隨著海洋強國戰略的深入,國家和社會,對擁有堅實的理論基礎、熟練的實驗技能以及富有創新精神的海洋科技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結果是,一方面海洋類學生在學校沒有獲得足夠的專業實踐能力,不能夠滿足海洋強國對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許多涉海產業的快速發展急需海洋類科技人才。必須依賴于改革教學體系,尤其是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來化解這一矛盾。與理論教學體系相比,實踐教學體系更能培養一個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依靠實踐教學體系的創新,讓學生在實踐教學中開拓思想,增加專業認知,并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創新性實踐能力,培養出符合建設海洋強國要求、立志于我國海洋事業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1.2 學生興趣愛好與專業學習有效結合的要求
興趣是學生在學習、工作中起著動力作用的因素。但目前相當多的大學生缺乏真正的專業興趣,尤其是對那些通過調劑招收進來的學生。同時大多數學生或多或少都有著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有些熱衷于網絡,喜歡從網絡中獲取知識,并建立相關的網頁網站;有些熱衷于攝影,喜歡拍攝自然界的各種生物景觀等;有些熱衷于旅游,喜歡到各種生態環境中考察……專業實踐教學環節應當考慮如何將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專業學習結合起來,引導學生調整或者提升興趣目標。在專業學習和興趣愛好相結合的過程中,使得專業知識學習和興趣發展有機統一,相互促進。
1.3 學生就業和創業對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創新的要求
自高考改革以來,中國的高等教育已從精英教育過渡到大眾教育,然而我國高等教育的許多環節仍沿用精英教育的模式,這使得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和我國的產業調整與發展出現了一些脫節。特別是對當前蓬勃發展的非公有制企業的支持力度不夠,導致很多非公有制企業不能吸納或者吸引更多大學生就業。創新高校實踐教學體系和內容也是新時代的要求。對優秀畢業生的回訪也證明,許多在社會上取得成功的畢業生,在以往的實踐教學中不僅獲得了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而且通過實踐教學增加了對相關產業的直觀認知,開拓了眼界。從而早早地為將來的就業以及創業確定了目標,打下了基礎。endprint
如何通過教學改革,讓專業實踐教育環節成為高等教育改革的亮點,加快實現人才培養模式的多樣化與專門化,使得實踐教學體系向著有利于社會認知、社會需求、學生認識、學生學習和發展等等方向進行深度的改革創新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2 海洋資源與環境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創新措施
2.1 優化專業課實驗教學內容
海洋資源與環境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必須掌握專業實驗課所要求的基本實驗技能以及專業技能,這是學生達到專業培養方案的前提,并且在此基礎上,學生才能更好地開拓他們的創新能力。因此,我們首先優化與海洋資源與環境專業理論課程緊密結合的實驗課程內容,在實驗教學上適當減少驗證性實驗,最大限度地增開綜合性實驗以及設計性實驗。并且為了適應實驗課程的優化,專業教師在已有專業實驗手冊的基礎上,加入了新的適應于創新能力培養的實驗教學內容,同時針對實驗類型的不同,探索新的實驗教學方法。精心確定每個實驗課的目的、理論、實驗內容、數據分析等內容,區別對待不同類型實驗項目,將實驗項目要完成的要點涵蓋整個實驗教學體系。使得實驗教學體系既能滿足于加深學生對學科知識點的融會貫通,又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綜合應用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2.2 強化海洋資源與環境專業主干課程的集中教學實習
在掌握海洋資源與環境專業基本實驗技能的基礎上,開設海洋資源與環境的集中教學實習,并通過集中教學實習這種方式,努力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能夠將各門基礎實驗課學到的各項技能綜合到一起并能熟練應用。對于海洋資源與環境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海洋生物學》、《海洋化學》、《海洋調查方法》和《海洋防污染與環境保護》,我校開設了四十課時以上的專業實習,并組織配備經驗豐富的教師以及相應企事業技術人員參與教學實習指導工作,使學生在強化各項技能的基礎上開拓他們的視野和知識面,為學生在將來應用以及更深入地學習專業知識打下了堅實基礎。針對專業基礎課程《海洋浮游生物和生物餌料培養》和《海水養殖學》,在江蘇如東海產品養殖基地進行教學實踐實習。通過這些專業技能的集中教學,學生提高了動手能力,開拓了視野、培養了科學的精神以及態度。
2.3 豐富課外實踐方式
基于學生個人情況因材施教。在學生基本專業技能強化訓練和實踐訓練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實踐訓練。這些方式包括:第一,在大二學生完成專業技能強化訓練之后,建立本科生導師制,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參與到教師的科研項目中去,熟悉科研創新工作。第二,鼓勵學生參加各級創新基金的申報,獲得資助的團隊在指導老師的幫助下完成創新基金的研究工作。第三,鼓勵學生實性踐學習,從三年級開始,讓學生參加實踐基地的生產過程,在技術人員的指導參與各類海洋資源、海洋環境的調查統計工作,在實踐中學習知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第四,鼓勵學生組建創業團隊,進行創業設計或根據海洋資源與環境專業開設的專業發展課程,進行創業初期研究,例如:根據《海水養殖學》課程的內容選擇某一種海洋生物,例如經濟藻類、魚類、貝類、海參等進行飼養,了解它們的養殖過程,計算成本和收益,為畢業后創業做準備,從而達到培養創業型人才的目的。
3 海洋資源與環境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創新的效果
學生專業興趣逐漸增強。通過實踐教學體系的創新,增強了學生對學科知識點的理解,使得學生可以系統性以及連貫性地把知識點融會貫通。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僅是被動地接收專業知識,更多的是連貫式的學習。這樣的學習方式在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同時,也大大增強了他們對海洋資源與環境專業的認同感。另一方面伴隨著學生們的學習,也培養了學生的團結互助、相互協作、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海洋資源與環境專業學生科研創新能力顯著提高。在積極拓寬課外實踐方式的同時,我們鼓勵學生申報各級科創基金。近年來學生共申報50余項科創基金。這些創新基金申請有一半以上獲得了校級、省級以及國家級的立項。這些立項是對學生科創能力的肯定,極大地鼓舞了他們的積極性以及參與科研的熱情,使得他們更愿意利用課余時間參與科研。近三年來,海洋資源與環境專業共有3個學生創新團隊獲得學校的科創表彰,學生以第一作者或參與發表論文三十余篇。
學生專業素質普遍提高。通過海洋資源與環境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不斷創新和完善,學科實踐教學體系更加適合學生學習以及發展的需要。在這個體系的創新假設中,我們以專業實驗教學為基礎,以專業實踐為綜合,以專業實習為開拓,以學生參與科研、參與科創基金申報、參加科技服務小組等活動為增強點。這些方式培養了學生動手能力,開拓了他們的專業視野,增加了他們的專業認同感。
注釋
① 彭熙偉,鄭戌華,王向周.工科專業本科畢業設計選題的幾點思考[J].高教論壇,2012(12):45-47.
② 司賀龍,趙晶晶,孫志穎,楊學舉,董金皋.專業實踐能力培養路線圖的構建實施與創新型人才培養——以生物技術專業為例[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13(4):1-4.
③ 張立彬.面向區域創新地方綜合性大學人才培養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08(6):22-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