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娟
摘 要:0~3歲嬰幼兒教養的重要性已成為世界共識,我國發達地區早教機構大量涌現。在早期教育的起步階段,動力早教機構不但承擔著教育任務,更重要的是承擔著早教課程的研發。對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課程的設置進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0~3歲;早期教育;課程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
我國是一個擁有13多億人口的大國,0~3歲嬰幼兒約有7000多萬,是世界上無可置疑的人口大國。優化教育,提高人口素質,已被納入國家人口計生工作職責范圍,深入到每個家庭,落實到每個父母肩上,我們對于0~3歲嬰幼兒進行早期教育責無旁貸,是社會賦予我們的責任。
二、問題的解決
通過操作玩具,刺激寶寶的視、聽、嗅、味、觸等感官,激發寶寶探索世界的欲望;在游戲中促進親子交流,理解“客體永久性”,促進其良好的社會情感的發展;通過主被動體操和爬行練習,發展寶寶的大肌肉協調性,促進大腦發育;同時,讓家長學會在此階段如何協助寶寶成長。在活動中讓寶寶理解“因果關系”;通過豐富安全的環境、玩具和器材,幫助寶寶完成從爬行到行走的過渡,鼓勵寶寶在探索中學習本領;同時,讓家長學會配合寶寶的敏感期為其提供教育素材,從而積累相關經驗促進寶寶認知的發展。
1.課程目標具體的設定
0~3歲是根據幼兒自身的發展特點來制定課程的,目標的制定也要遵循這個時期幼兒自身的發展特點。目標設定可以分為三個部分:(1)常模下的普遍性目標。(2)隱性目標。(3)延展性目標。
根據7~9個月的寶寶月齡段的發展來舉例說明,它的普遍性目標是創設適宜的環境,訓練寶寶爬的動作。它的隱性目標帶有隨機性,需要教師在心里有很好的把握。在制定隱性目標時首先要分析寶寶個體不同的發展狀態。比如,7~9個月的寶寶將他們的發育狀態分為4個不同的層次:有能獨坐但是倒了就坐不回來。針對這樣的寶寶,教育目標是訓練寶寶兩手取物,并激發寶寶爬的欲望;還有能趴下來,但是不能取物的寶寶。針對這樣的寶寶需要家長給予適當的幫助,這個目標就是針對家長的。讓家長手拿帶響的玩具訓練寶寶抬頭;還有能匍匐爬行的寶寶,也就是常模下的目標;最后就是對有站立欲望的寶寶,教師要訓練寶寶扶物站立。延展性目標就是針對家庭中的遷移,指導家長在家庭中訓練寶寶爬、站。
2.根據目標的設定來創設與之相適宜的環境
環境的創設要遵循快樂、以人為本、讓幼兒主動操作的原則。環境創設的依據是目標,目標的設定是依據0~3歲寶寶的發展特點來制定的。也就是說環境的創設也要依據0~3歲的孩子自身發展特點來創設。
分析7~9個月寶寶的發展狀態將他們分為4個不同的層次,那么唇舌活動的環境就要依據這4個不同發展的層次來創設環境。首先對不會爬的寶寶我準備了有聲音的玩具和小球;對能爬的寶寶但頭不能很好地抬起的寶寶我準備了大龍球、小搖鈴等;對能匍匐爬的寶寶我準備了拖拉玩具和小球;對有站立欲望的寶寶我準備了學步廊,并將大面積的場地空出來,放上軟墊子,有利于寶寶爬行。
3.教師在親子活動中要給予家長適宜的指導
在親子活動中,我們指導的是家長,服務的是孩子。在親子活動中,家長會有不同的表現,可能會出現孩子在一邊玩家長在一邊聊天的現象;還有的會陪伴孩子,但是沒有和孩子有語言和目光上的交流;還有的家長會急于求成,不鼓勵孩子,不給孩子主動探索的機會,一拿來玩具就教給孩子玩。老師在觀察中要委婉地提醒家長。比如,一位優秀的親子老師,在看到一個寶寶在扣扣子,奶奶在沙發上與別人聊天時,就會婉轉說:“阿婆,快來看看寶寶扣的扣子,好棒哦!”很自然地就將家長吸引過來。
在進行教學實踐中我總結了幾點指導家長的方法:(1)有的家長看到別人家的寶寶會爬,他家的不會非常著急,把寶寶一下摁在墊子上,手推著寶寶,讓寶寶爬。看到這種情形,老師就要指導家長,告訴家長要激發寶寶爬的欲望。方法是讓寶寶坐好,把玩具放在寶寶前面,讓寶寶彎下腰去夠,如果寶寶的腿彎過去了,就在一點點的逗引寶寶往前爬,如果寶寶的腿就是彎不過去,不要著急,告訴家長,我們在等兩周的時間,到時寶寶就會爬了。(2)在逗引寶寶爬的時候要指導家長注意體位,蹲下來,與寶寶有目光和語言的交流。(3)對抬不起頭來的寶寶,老師可以指導家長用大龍球,將寶寶放在大龍球上頭向下趴下,然后用小搖鈴等玩具逗引寶寶讓他抬頭。(4)對能匍匐爬行的寶寶,老師可以指導家長利用拖拉玩具和小球等引起寶寶的興趣,讓寶寶往前爬行夠玩具,但要注意家長的體位和與寶寶語言、目光上的交流。(5)對有站立欲望的寶寶,老師可以指導家長帶寶寶到學步廊。首先要在寶寶身邊,保證寶寶的安全,要給寶寶以鼓勵,讓寶寶有信心。
4.親子課程與家庭中的遷移
在早教中心,有的家長在教師的指導下會指導寶寶,但是,回到家中就完全沒有了指導寶寶的意識。所以,在親子活動中教師要讓家長把對寶寶的訓練任務遷移到家庭中。沒有學步廊,可以利用小床來訓練走。在家里,可以讓爸爸做小橋,讓寶寶爬過小橋,或讓爸爸躺在床上,做小山,讓寶寶爬過小山等等。
家長應該認清早期教育的著重方向,以免抱著要讓寶寶成為天才的心態,反而給了過多的壓力,使寶寶對學習失去興趣。早期教育的方向應該是協助寶寶建構各種感官能力,讓寶寶在未來能夠輕松學習。如在3歲前給予寶寶足夠的感官、語言刺激,并且提供充分的肢體動作練習,那么在進入幼兒園之后,寶寶便有足夠的行動能力去探索;且精準的感官能力也能讓他們大量接收到外界的人、事、物的信息;此外,良好的溝通能力也有助于和別人相處。
參考文獻:
[1]鮑秀蘭.0~3歲兒童最佳的人生開端.中國發展出版社,2005-04.
[2]田杰.讓孩子在長輩的呵護下健康成長[J].才智,2011(21).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