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余玲
摘 要:如何實現校企合作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共享,成為社會各界共同關注和探討的課題。本文分析了職業院校與企業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的現狀,提出樹立“校企合作、資源共享、實現多贏”的理念;多渠道籌資,加大教育經費的投入,完善校企合作制度保障;校企“互培、共用”師資隊伍,實現人力資源共享;校企“共建、共享、共用”實訓基地,實現物力資源優化配置等途徑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
關鍵詞:校企合作 教育資源 共建共享 有效途徑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1(b)-0152-02
1 教育資源共享內涵
目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資源共享研究處于初始階段,對教育資源的理解不同學者眾說紛紜,丁興富(2001)認為在教育技術的新定義中,資源包括了材料和環境,即除了各種各樣用于教與學的實物設施、設備和材料之外,有利于教與學的社會活動、環境和情境也是教育資源或學習資源的組成部分;李克東(2002)將教育資源定義為“支持學習的資源,包括支持學與教的系統和教學材料與環境”;高永志(2003)指出職業教育資源配置就是職業教育主管部門和職業教育實施部門以促進社會進步和企業發展為目標而對各種職業教育資源加以安排、利用和優化的全過程。
筆者認為一切可以為教育教學服務的資源都可以稱為教育資源,職業教育資源是用于培養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全社會投入職業教育領域的人力資源、物力資源、財力資源、管理資源和信息資源的總和。包括學校資源和社會資源兩大類,其中學校資源分為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兩大類(見圖1),社會資源指政府、企業、行業、民間團體等相對獨立而又關聯的資源。它包括政府財政資源,企業技術和設備資源,培訓基地資源,社區資源,聯辦學校資源,機遇資源等。
教育資源共享是指在一定的區域內,教育部門打破資源現有的界限,與企業、行業、社會共同享用。它不僅包括師資共享,而且包括教學儀器、設備共享和教育信息共享等多種形式和內容。
2 新疆兵團職業院校與企業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的現狀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目前有1所高職院校和23所中職學校(截至2013年9月統計),涉及兵團三大產業的10個專業大類,近120個專業,主要集中在輕紡食品、制造大類上,這與高職高專的19個大類相差甚遠。隨著職業院校的增加,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兵團職業院校需要與更多的企業、行業聯合培養人才,才能滿足職業教育的需求。但事實上,兵團職業院校教育資源相對缺乏的矛盾日益顯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教育經費投入嚴重不足,人才培養質量難以保證
據2013年9月統計,兵團高等職業院校沒有年生均教育經費,而職業教育要求人才培養方案中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的比例是1∶1,年生均教育成本遠遠高于普通高校的教育成本,實踐教學經費緊缺成為制約專業發展的因素之一;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投入、社會捐集資金經費不多;多數院校采取擴大招生規模的方式來彌補辦學經費的不足,更有甚者,學校擴大基本建設規模,在經費投人嚴重不足的情況,學校不惜舉債貸款維持運轉,這樣不但會導致生源市場的惡性競爭,影響高職教育的社會形象,而且辦學規模的快速擴大情況下,加劇了教育資源不足的矛盾,造成辦學條件不能得到及時改善,人才培養質量得不到保證。
2.2 人力資源配置不合理,師資隊伍建設困難較大
由于職業教育的辦學方向和人才培養目標,要求職業院校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專業教師不僅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而且要有一定實踐經驗和專業技能,才能滿足職業教育師資的要求,但高職院校多數都是中專和成人高校升格而來的,具備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的教師人數有限,還有許多專業不完全對口的教師,要達到高職教育師資標準就需要一定的培養過程和規劃。由于我國人事制度的約束,企業、行業的有實際工作經驗和技能的骨干很難調入學校任教,因此建設“雙師結構”的教學團隊困難較大,更多的是形式上的教學團隊,實質上的兼職教師很難承擔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的教學任務;現有職業院校的教師教學任務繁重、承擔大量的專業建設工作同時還擔任班主任、輔導員工作,師生比嚴重失調,非教學職工與專任教師比例不合理,行政、后勤管理等非教學人員冗員較多等因素,造成校企人力資源共享難度較大,因此,部分教師缺乏對職業教育的熱愛。教師隊伍數量的嚴重不足,己經成為制約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問題之一。
2.3 缺乏資源共享意識,資源利用率低下
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制約,雙方的需求目標不一致,校企合作缺乏資源共享意識和共享規則及共享機制。職業院校資源利用率低,很多國家投資項目購進的設備僅僅用于參觀,平時與專業教學關聯度很小,設備使用率低。由于種種因素,學校與學校之間,學校與企業、科研究院所之間實質性合作困難,現有的各種教育資源不能得到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企業也沒有很好的利用職業院?,F有的師資優勢開發員工的潛能,這也是一種人力資源的浪費。但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辦學方向決定了她與企業在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等方面具有共同的利益基礎和價值取向,校企合作、資源共建、共享成為構建校企深度合作長效機制的必由之路。
2.4 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
我國雖然出臺了《職業教育法》,但地方政府并未在《職業教育法》允許范圍內制訂具體實施條例,規范、指導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缺少法律層面上的校企合作保障機制和必要的監督和約束,從法律上對各自利益的保護還不夠,尤其是對企業的利益保護不夠,這些都制約了校企深度合作,資源共享就更難實現。
3 職業院校教學資源共建共享的有效途徑
3.1 樹立“校企合作、資源共享、實現多贏”的理念
校企雙方必須突破原有的思想禁錮和思維定勢,樹立“校企合作、資源共享、實現多贏”的理念,重新認識和理解合作方式、合作內容與合作目標。職業院校要從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及自身生存發展的高度,深刻認識“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在培養高技能人才中的重要作用,要認識到企業實質性參與教學過程是保證高職教育的特色和人才質量不可缺少的要素;企業要樹立長遠的發展戰略和高層次的企業價值觀,意識到企業是職業教育發展的直接受益者,同時充分認識人才在企業發展中的關鍵作用,認識到開展校企合作也是提升企業形象、進行人才儲備、提高企業未來競爭力的核心所在,對職業教育的投資也是企業的生產性投資。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多贏的目的。endprint
3.2 多渠道籌資、加大教育經費的投入,完善制度保障
職業教育肩負著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數以百萬計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教育經費投入是對人才培養質量的必要保障。因此,除了政府對職業院校必需的投入外,學校和企業可以共同合作開拓多渠道投資方式,如企業為“訂單班”學生設立獎學金;成立職教集團,以董事會的方式為學校捐資助學;如果政府給參與職業教育的企業一定的財政補貼或適當減免部分企業稅收,企業負擔實訓學生適當的生活補貼等,這樣能滿足校企不同需求但各有所得。要想實質性的實現這一目標,政府一定要出臺相關的政策、制度,才能保障經費投入。
3.3 校企“互培、共用”師資隊伍,實現人力資源共享
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學團隊是校企合作的關鍵問題。職業院??梢酝ㄟ^“請、聘、引”等方式對相關企、行業中有豐富實踐經驗和教學能力的技術人員形成穩定的兼職教師隊伍;對本校的教師通過外出送培、鼓勵學歷提高、定期到企業鍛煉等方式,提高專業教師的實踐經驗和能力,與企業骨干和能工巧匠形成一支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學團隊。企業人員主動參與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積極探索產學合作機制,參與教學改革,共同開發校本教材,在校是兼職教師,承擔專業實踐教學,學生在企業實習實訓中擔任指導老師,參與實習管理和成績評定;專業教師在校是專任教師,在企業參與技術改造和項目研發,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中校企共享人才資源。
3.4 校企“共建、共享、共用”實訓基地,實現物力資源優化配置
校企合作是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實踐環節的立足點。實訓教學過程中,校企雙方在先進設備、先進工藝、生產環境和創新機制等物力資源方面的共享,是實現學生角色(學生—學徒)轉變的關鍵。學校方面在現有的實習實訓條件基礎上,很好地利用企業設備、工藝等優勢資源來彌補經費不足實訓條件急需的現狀;企業利用學院場地和師資優勢,培養、儲備所急需的各類高技能應用型人才,通過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共享,提高辦學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而實現雙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余玲,徐麗,張敏.兵團職業院校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發展現狀分析[J].時代經貿,2013(14):47.
[2] 孫炎.協同創新 共建共享—— 構建校企深度合作長效機制的必由之路[J].武漢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2):1-3,11.
[3] 袁東敏,吳慶華,陳文東.區域高等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策略研究—— 以長株潭城市群為例[J].當代教育論壇,2013(5):16-21.
[4] 汪大燕,羅晉華.教育資源共享文獻綜述[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2):89-90.
[5] 孔凡成.校企合作教育資源的共享途徑、方式探討[J].煙臺職業學院學報,2007(2):1-3,27.
[6] 楊開明.高職教育資源整合與共享芻議[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4):60-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