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卿
摘 要:《核工程原理》是核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本文結合作者的教學經驗,總結了該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以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的目的。
關鍵詞:核工程原理 課程教學 探討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6(b)-0158-01
我國的能源和資源絕對儲量較為豐富,但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和消費結構的升級,我國能源需求呈剛性增長。相較于旺盛的需求,我國資源供給明顯不足,人均擁有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核電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對于優化能源結構、促進能源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2013年,我國新投入運營核電機組2臺,在運核電總裝機達到1461萬千瓦,發電量1120億千瓦時,比上一年增長達14%。
我國核電的快速發展需要大量合格的核電人才,而人才的培養和獲得又必須依靠教育。高校作為向國家培養輸送高級專門人才的機構,為適應新形勢下核電發展的規劃,必須保證核電人才的培養質量。只有這樣,才能不脫離實際而存在,才能真正為核電的發展服務。
《核工程原理》是一門針對反應堆的概述性課程,是核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課程,重點介紹反應堆物理基礎、反應堆物理分析、反應堆材料、反應堆控制及反應堆安全等內容,同時也介紹了不同類型的反應堆,如:輕水堆、重水堆、快堆等。因此,讓學生掌握《核工程原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無論是對今后專業課的學習,還是對畢業后從事專業工作的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核工程原理涉及面寬,內容涵蓋了核反應堆主要相關領域的知識,這不僅給學生學習該課程帶來了困難,同樣給該課程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作為授課教師,如何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二者之間找準平衡,在有限的課時內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合格人才,都是課任教師必須認真研究并解決的問題。本文就《核工程原理》課程教學中自身的體會進行積極的探討,在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課程內容及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 教學中樹立學生核安全意識
安全文化自20世紀80年代提出至今愈來愈受到重視,影響事故發生的社會環境被排在導致安全事故序列的五個骨牌中的第一位,然后是人的失誤、不安全行為等,自此以后,人們在該領域進行了深入的探索研究,最終發展成了安全文化。
核安全文化的概念是在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災難之后被明確提出來的。美國三里島、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促使國際原子能機構高度重視核安全問題。而縱觀全球范圍內發生的核事故,很大部分都是由于人員的失誤所引起的,這些事故不僅給當地居民帶來了巨大的危害,同時也給全世界的核電事業造成了巨大的影響,世界核電事業的發展因三里島和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幾乎陷入停滯狀態,直到進入21世紀后,世界核電事業才開始緩慢復蘇。然而2011年日本的福島核電站事故又一次給核電事業的發展帶來了沖擊。
由于核電的特殊性,安全是核電的重中之重,所有的核電相關活動都應該建立在保障核電安全之上,而作為為核電產業培養人才的高校,也應該在本科教學的過程中就初步樹立學生的核安全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樣當學生畢業進入核電相關單位工作時,就能盡快的融入企業的核安全文化中,促進學生個人和企業的共同發展。
2 注重課內與課外的聯系
核工程原理作為一門核專業課程,隨著核能、核技術的發展,與其他學科的聯系日益緊密。反之,各個領域發展中的眾多新課題又促進了核能、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如果割裂了這種聯系,將核工程原理孤立開來,那么它就會失去生命力和創造性,無法產生有意義的問題和方法,學生在學習課程的過程中也無法全面了解核工程各領域的相關知識。
同時,由于核能事業的不斷發展,核能中新的技術不斷出現,比如第四代核能技術的最新發展、核聚變國際合作項目ITER的最新進展情況,這些新的知識在課本中是無法及時體現的,這就要求授課教師在傳授書本知識的同時,關注核工程領域內的最新進展并能夠及時的在課程教學內容中予以體現,如此一方面可以讓學生了解核領域的現狀和發展方向,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另外一方面課本之外的內容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針對這些新知識授課教師還可以做適當的引導,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己動手搜集相關資料,相應的也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由教師給出一定的最新的研究文獻,由學生課后研讀并就這些內容展開討論,尋找這些內容與課程內容的聯系,如此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調研問題、分析問題和嘗試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可以以此作為課程考核的一部分,豐富課程的考核方式。
3 教學中的優化教學手段
教學手段是教學中重要的一環,適當的教學手段有助于學生理解書中的知識點,了解真實物理過程,例如在介紹反應堆堆型的課堂教學中,可以在授課的多媒體教學課件中加入不同反應堆的工作流程的動畫并輔以教師的講解,這樣學生學習的效果必然比教師單純的講解好,更易于讓學生理解不同堆型的特點與區別。這樣通過教學手段的優化,可以花較少的課堂教學時間,而能更好的完成課題教學任務,節約的時間就可以用于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實踐方面的教學,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4 結語
以上是筆者在《核工程原理》教學方面的一點個人體會和嘗試,由于筆者個人的教學經驗有限,在課程教學方面難免存在問題和不足,這都將在今后的教學和學習中進一步的解決。同時還將完善現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從而能夠進一步的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更加合格的人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