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又元
摘 要:隨著世界文化的多元化發展趨勢,目前,在高校音樂教育中,西方的現代性音樂在體制上對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承形成了很大的制約,傳統音樂以西方音樂體系為系統存在于高校中,極大的遏制了中國傳統音樂的自我衍義能力。如何在高校中發展中國傳統音樂在傳統音樂傳承中有著現實意義。
關鍵詞:傳統音樂 高校音樂教育 存在方式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6(b)-0208-01
我國傳統音樂在專業音樂教育的存在方式問題,一直備受專家學者的重視。近年來,在音樂藝術高校和普通高校的音樂藝術院系中都增加了傳統音樂的教育比重,培養了眾多優秀的傳統音樂表演者,促進了文化藝術瑰寶的流傳。但是,在普通高校的公共音樂教育中,尚未有人重視到傳統音樂的地位,筆者通過探討傳統音樂在普通高校的存在方式的定位,對傳統音樂教育進行反思。
1 我國傳統音樂目前在高校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最近幾年,音樂類選修課作為高校的公共課得到廣泛的開設,但通常都是以綜合類的音樂鑒賞課為主,在這類音樂欣賞課中傳統音樂一般都是偶爾有所提及。較為常見的都是西方音樂文化為主,例如:外國歌劇欣賞和西方交響樂欣賞等課程,而中國傳統音樂所相關的戲曲、民歌以及曲藝之類的課程在普通院校的公共藝術教育課程中反倒少見,課程比重上傳統音樂遠低于西方音樂課程[1]。在這樣一種向西方音樂傾斜的教育背景下,高校的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傳承意識失落嚴重。在高校學生中欣賞過西方歌劇的學生大有人在,而完整地欣賞過我國任何一出傳統戲劇的屈指可數,有很多學生對西方交響民樂如數家珍,但是對于我國傳統民族器樂名曲卻一無所知。由此可見,大學生對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極為嚴重的無知。
2 對中國傳統音樂在高校教育存在的思考
隨著目前全球文化多元化趨勢的不斷增強,世界各國文化之間的交流和開放愈發頻繁,保持本土文化資源是各國家地區在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出路。傳統音樂文化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也被推到了本土文化資源的高度。目前著重于多元化音樂文化教育,需要立足于本土的傳統音樂,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系統的教學,將對傳統音樂的了解作為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核心。
現在大學教育已經成為了普及教育,有更多的人能夠接受大學教育,大學生作為接受能力最強的青年群體,學校可以利用公共藝術教育課程作為平臺,對中國傳統音樂進行強有力的宣傳和推廣,發揮高校在弘揚中國傳統音樂中的重要作用,為我國的傳統音樂進行傳承發揚打下良好的受眾基礎[2]。中國傳統音樂在普通高校中開展公共藝術教育課程,即是傳承發展的需要,同時對當代大學生文化素養和人文精神進行提高,有利于大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結構。同時也有利于大學生愛國熱情以及民族自豪感的培養。使民族傳統音樂的發展后繼有人,為傳統音樂走向世界提供了需要。
3 更新高校傳統音樂的教育理念
自近現代以來,我國對于傳統音樂的教育僅僅歸類為有別于西方音樂形態的一種音樂形態的教育,并沒有從文化傳承的角度思考我國的傳統音樂教育。這就將傳統音樂課程僵化為音樂專業中的音樂技巧或者是音符展示之類的課程,而并沒有重視中國傳統音樂背后的文化內涵,低估了傳統音樂在高校教育中文化功能和社會功能。
對于大學生而言,目前已經有一定的知識和文化基礎,對于傳統文化知識已經有一定的融匯接受的能力,所以,在高校對于大學生公共藝術教育不僅僅只停留在藝術熏陶提高自身藝術修養的表層,需要將傳統音樂的公共教學提高到文化傳承、民族文化凝聚力提高的高度,開展教學活動。在高校的音樂課堂單純的把傳統音樂形式解讀為某種音樂表現形式是過于狹隘的,忽略了傳統音樂背后所蘊含著歷史人文和社會環境的影響。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需要結合音樂社會學、民族音樂學以及音樂人類學,以文化視角對傳統音樂進行分析,只有在民族文化大背景下才能夠對傳統音樂有著深刻的認識和了解,才能理解為何在某些地區會出現特定的音樂形式[3]。對學生傳統音樂教育進行加強的同時,也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增強了學生民族認同感,切實的將傳統音樂從音樂技能提高到了文化層面。
4 傳統音樂在高校中的教學方式
學校需要對學生的進行正確的引導,對傳統音樂進行選擇性的分析評價。第一,要以傳統音樂的發展產生環境為根據,在進行教學中體現出傳統音樂背后所蘊含的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并加以弘揚和發展,在教學中達到文化傳承的目的。第二,在傳統音樂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傳統音樂的現實問題進行結合分析,讓學生能夠對于傳統音樂在發展過程中每個形態有一個系統清晰的認識,再在這個基礎上引導學生對傳統音樂進行理性的自主分析和評價。第三,制定出切合實際需求的教學方向,吸引學生對傳統音樂的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傳統音樂文化體驗中,通過各個方面對傳統音樂進行鑒賞學習,讓更多的學生成為傳統音樂的觀眾。
5 傳統音樂在高校中的發展
人們對傳統音樂體系在高校音樂專業院系和專業音樂院校中的建設逐漸重視,對于傳統音樂重要性的認識逐漸加深。在國民教育中有著重要地位的普通高校,對于傳統音樂在公共藝術教育中的建設要更加的重視,因為,專業音樂院系只是針對于小部分的相關專業學生,而公共音樂教育所面對的對象是整個大學生群體。傳統音樂在普通高校中主要側重于引導學生對傳統音樂進行文化方面的理解,培養學生對傳統音樂的欣賞水平,讓更多的人成為傳統音樂的愛好者,擴大傳統音樂的觀眾范圍,從而為傳統音樂衍生出市場的需求,為中國的傳統音樂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平臺和傳承空間[4]。
總而言之,中國傳統音樂教育在高校教育中,既要強調傳統音樂的重要性,又要有正確的傳統音樂教育的理念,提高學生在中國傳統音樂方面的興趣,從而達到在高校中推廣中國傳統音樂的目的,使更多的人正確的認識中國傳統音樂,提高對傳統音樂的欣賞水平,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
參考文獻
[1] 馬春明.對高校基本樂理課教學的幾點思考[J].藝海,2011,7(4):36-37.
[2] 方立平.二胡藝術的閔惠芬時代——論閔惠芬二胡藝術及其對中國民樂發展的歷史貢獻[J].中國音樂,2011,11(3):179-180.
[3] 管建華.中國音樂教育的后殖民批評與轉向的文化分析[J].中國音樂,2011,6(1):52-53.
[4] 杜亞雄.國民音樂教育應以審美為核心嗎[J].藝術百家,2011,15(4):575-5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