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煉
摘 要:企業文化是企業成長壯大、持續發展的強大支柱和不竭動力。良好的企業文化是推動企業科學、和諧發展的無形力量,要充分認識到企業文化對其發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已成為保障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提出了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企業文化;以人為本;企業向心力;市場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F27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16-0130-02
1 領導者是提升企業文化的中堅力量
“造就別人之前,先要造就自己。”企業文化要想深入人心,企業領導者就要率先成為企業文化的塑造者、倡導者、推行者和模范實踐者。企業文化從某種特定的意義上可以說是“企業家”的文化,因為其行為、制訂的政策、表達的情感、關注的方向、對工作的投入程度、傳達的態度和遵循的價值觀無不影響著企業的整體態度和行為,他們以有意識或無意識的行動和種種決策創造了企業文化。
如果將企業文化的建設只當作黨群干部的任務,就是對企業文化的錯誤理解。企業文化建設應全面反映企業的經營之道、精神和形象,而企業的經營思想、方針、目標、精神和宗旨等核心部分都需要企業領導者來確定,而不只是靠黨群干部的構思運作。企業文化的形成是企業員工共同努力的結果,而企業文化的主導信念都是先在領導層確定,然后再逐級下達。因此,企業領導者是企業生產經營的核心,更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關鍵人物。
企業領導者應在黨組織的帶領下,帶頭學習企業文化知識、深刻認識企業文化內涵,對建設本企業的文化要有獨到的見解,對本企業發展有長遠的戰略思考。企業領導者要親自參與文化理念的提煉,指導企業文化各個系統的設計,提出具有個性化的觀點、突出獨具個性和前瞻性的管理意識,感染和影響員工發揮出最大的潛力,以推動企業持續、健康、科學的發展。
2 培育企業精神,提升企業向心力
2.1 建設以企業形象為核心的物質文化
物質文化是由企業員工創造的產品和各種物質設施等構成的器物文化,是以物質形態為主的表層企業文化。通過對企業名稱、企業標志、商標品牌、員工服飾、辦公用品、現場環境、企業廣告、內部報刊和對外宣傳等進行統一標識、設計創作,形成具有鮮明個性、令人耳目一新的視覺文化,以全方位、多層次的表層形象來反映深層的企業價值理念,以此塑造出良好的企業形象。企業物質文化通過展現企業的直觀形象,使企業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對提升企業的知名度、美譽度和文明度具有重要意義。
2.2 建設以員工行為為核心的行為文化
應規范企業經營、管理、服務、宣傳教育、人際關系和文娛體育等方面的行為。在規范的制訂和實施中,要將企業的理念、價值觀貫徹在企業的日常運作和員工行為中,以形成企業的行為文化,使企業員工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能體現出企業的整體素質。企業行為文化是企業精神文化的實踐體現,是企業道德、企業精神的折射。
2.3 建設以完善制度為核心的制度文化
企業制度文化包括企業的領導體制、企業組織機構和企業管理制度三個方面。企業領導體制的產生、發展和變化是企業生產發展的必然結果;企業組織機構包括正式組織和非正式組織,是企業文化的載體;企業管理制度是企業在生產經營管理時所制定的,起規范保證作用的各項規定或條例,三者共同構成企業制度文化。企業制度文化既是適應物質文化的固定形式,又是塑造精神文化的主要機制和載體。建設企業制度文化,可形成一種約束企業和員工行為的規范性文化,使企業在復雜多變、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環境中處于良好狀態,從而保證企業目標的實現。
2.4 建設以企業精神為核心的精神文化
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活動中,自然會形成一些被廣大員工認可的經營宗旨、價值理念和道德行為準則等。企業要對企業宗旨、企業目標、核心價值觀、企業精神、經營理念、企業風格和用人思想等全部價值理念進行發掘、總結、提煉和升華,應整合、優化獨具本企業特色又具科學性、現代性、系統性和統一性的精神文化。企業精神文化是一種看不到卻能感受到的“經營資源”,它在無形中提高了企業的素質,成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取勝的重要力量。
以上四個企業文化層面的建設都很重要,要循序漸進,逐步推進、深化和提高,特別是要培養企業的共同價值觀。企業的文化理念要深入人心,得到員工的認可,以增強員工的自豪感、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自覺、主動地按照企業的共同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去工作、學習和生活,發自內心地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為實現企業目標而共同奮斗。
3 以人為本,發揚自主精神
從一定意義上來講,所謂企業文化,就是企業的“人化”。企業應該是為了人、關心人、理解人、重視人、依靠人、尊重人、團結人和培育人的系統組織。人是企業文化的主旋律,應以人為本。要想凝聚全體員工,真正形成合力,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構建共同的愿景,營造和諧的、積極向上的氛圍,將企業的利益與員工利益、社會利益緊密結合,使員工在企業中無論處于順境還是逆境,都能夠做到安心扎根、拼搏和付出。要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最大限度地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科技人才自我價值的實現搭建平臺。在企業的生產實踐中,應尊重知識、重視人才,牢固樹立“科學技術的競爭,關鍵是知識和人才的競爭”的人才理念,加強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制訂用好、培養、留住、吸引人才的激勵政策,形成工作重實績、重貢獻,向優秀人才和關鍵崗位傾斜的分配激勵機制,為人才成長創造良好、寬松的環境。建設學習型企業、培育知識型員工,也是營造企業文化濃厚氛圍的關鍵所在,“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不再只是一句口號,而是將學習、工作緊密結合、相互促進而成的生活模式。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團隊在企業中的意義越來越大,組織員工形成學習型團隊,能夠凝聚合力和激發團隊精神,能夠推動企業高效運轉,提升企業的執行力。
摘 要:企業文化是企業成長壯大、持續發展的強大支柱和不竭動力。良好的企業文化是推動企業科學、和諧發展的無形力量,要充分認識到企業文化對其發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已成為保障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提出了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企業文化;以人為本;企業向心力;市場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F27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16-0130-02
1 領導者是提升企業文化的中堅力量
“造就別人之前,先要造就自己。”企業文化要想深入人心,企業領導者就要率先成為企業文化的塑造者、倡導者、推行者和模范實踐者。企業文化從某種特定的意義上可以說是“企業家”的文化,因為其行為、制訂的政策、表達的情感、關注的方向、對工作的投入程度、傳達的態度和遵循的價值觀無不影響著企業的整體態度和行為,他們以有意識或無意識的行動和種種決策創造了企業文化。
如果將企業文化的建設只當作黨群干部的任務,就是對企業文化的錯誤理解。企業文化建設應全面反映企業的經營之道、精神和形象,而企業的經營思想、方針、目標、精神和宗旨等核心部分都需要企業領導者來確定,而不只是靠黨群干部的構思運作。企業文化的形成是企業員工共同努力的結果,而企業文化的主導信念都是先在領導層確定,然后再逐級下達。因此,企業領導者是企業生產經營的核心,更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關鍵人物。
企業領導者應在黨組織的帶領下,帶頭學習企業文化知識、深刻認識企業文化內涵,對建設本企業的文化要有獨到的見解,對本企業發展有長遠的戰略思考。企業領導者要親自參與文化理念的提煉,指導企業文化各個系統的設計,提出具有個性化的觀點、突出獨具個性和前瞻性的管理意識,感染和影響員工發揮出最大的潛力,以推動企業持續、健康、科學的發展。
2 培育企業精神,提升企業向心力
2.1 建設以企業形象為核心的物質文化
物質文化是由企業員工創造的產品和各種物質設施等構成的器物文化,是以物質形態為主的表層企業文化。通過對企業名稱、企業標志、商標品牌、員工服飾、辦公用品、現場環境、企業廣告、內部報刊和對外宣傳等進行統一標識、設計創作,形成具有鮮明個性、令人耳目一新的視覺文化,以全方位、多層次的表層形象來反映深層的企業價值理念,以此塑造出良好的企業形象。企業物質文化通過展現企業的直觀形象,使企業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對提升企業的知名度、美譽度和文明度具有重要意義。
2.2 建設以員工行為為核心的行為文化
應規范企業經營、管理、服務、宣傳教育、人際關系和文娛體育等方面的行為。在規范的制訂和實施中,要將企業的理念、價值觀貫徹在企業的日常運作和員工行為中,以形成企業的行為文化,使企業員工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能體現出企業的整體素質。企業行為文化是企業精神文化的實踐體現,是企業道德、企業精神的折射。
2.3 建設以完善制度為核心的制度文化
企業制度文化包括企業的領導體制、企業組織機構和企業管理制度三個方面。企業領導體制的產生、發展和變化是企業生產發展的必然結果;企業組織機構包括正式組織和非正式組織,是企業文化的載體;企業管理制度是企業在生產經營管理時所制定的,起規范保證作用的各項規定或條例,三者共同構成企業制度文化。企業制度文化既是適應物質文化的固定形式,又是塑造精神文化的主要機制和載體。建設企業制度文化,可形成一種約束企業和員工行為的規范性文化,使企業在復雜多變、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環境中處于良好狀態,從而保證企業目標的實現。
2.4 建設以企業精神為核心的精神文化
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活動中,自然會形成一些被廣大員工認可的經營宗旨、價值理念和道德行為準則等。企業要對企業宗旨、企業目標、核心價值觀、企業精神、經營理念、企業風格和用人思想等全部價值理念進行發掘、總結、提煉和升華,應整合、優化獨具本企業特色又具科學性、現代性、系統性和統一性的精神文化。企業精神文化是一種看不到卻能感受到的“經營資源”,它在無形中提高了企業的素質,成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取勝的重要力量。
以上四個企業文化層面的建設都很重要,要循序漸進,逐步推進、深化和提高,特別是要培養企業的共同價值觀。企業的文化理念要深入人心,得到員工的認可,以增強員工的自豪感、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自覺、主動地按照企業的共同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去工作、學習和生活,發自內心地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為實現企業目標而共同奮斗。
3 以人為本,發揚自主精神
從一定意義上來講,所謂企業文化,就是企業的“人化”。企業應該是為了人、關心人、理解人、重視人、依靠人、尊重人、團結人和培育人的系統組織。人是企業文化的主旋律,應以人為本。要想凝聚全體員工,真正形成合力,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構建共同的愿景,營造和諧的、積極向上的氛圍,將企業的利益與員工利益、社會利益緊密結合,使員工在企業中無論處于順境還是逆境,都能夠做到安心扎根、拼搏和付出。要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最大限度地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科技人才自我價值的實現搭建平臺。在企業的生產實踐中,應尊重知識、重視人才,牢固樹立“科學技術的競爭,關鍵是知識和人才的競爭”的人才理念,加強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制訂用好、培養、留住、吸引人才的激勵政策,形成工作重實績、重貢獻,向優秀人才和關鍵崗位傾斜的分配激勵機制,為人才成長創造良好、寬松的環境。建設學習型企業、培育知識型員工,也是營造企業文化濃厚氛圍的關鍵所在,“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不再只是一句口號,而是將學習、工作緊密結合、相互促進而成的生活模式。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團隊在企業中的意義越來越大,組織員工形成學習型團隊,能夠凝聚合力和激發團隊精神,能夠推動企業高效運轉,提升企業的執行力。
摘 要:企業文化是企業成長壯大、持續發展的強大支柱和不竭動力。良好的企業文化是推動企業科學、和諧發展的無形力量,要充分認識到企業文化對其發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已成為保障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提出了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企業文化;以人為本;企業向心力;市場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F27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16-0130-02
1 領導者是提升企業文化的中堅力量
“造就別人之前,先要造就自己。”企業文化要想深入人心,企業領導者就要率先成為企業文化的塑造者、倡導者、推行者和模范實踐者。企業文化從某種特定的意義上可以說是“企業家”的文化,因為其行為、制訂的政策、表達的情感、關注的方向、對工作的投入程度、傳達的態度和遵循的價值觀無不影響著企業的整體態度和行為,他們以有意識或無意識的行動和種種決策創造了企業文化。
如果將企業文化的建設只當作黨群干部的任務,就是對企業文化的錯誤理解。企業文化建設應全面反映企業的經營之道、精神和形象,而企業的經營思想、方針、目標、精神和宗旨等核心部分都需要企業領導者來確定,而不只是靠黨群干部的構思運作。企業文化的形成是企業員工共同努力的結果,而企業文化的主導信念都是先在領導層確定,然后再逐級下達。因此,企業領導者是企業生產經營的核心,更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關鍵人物。
企業領導者應在黨組織的帶領下,帶頭學習企業文化知識、深刻認識企業文化內涵,對建設本企業的文化要有獨到的見解,對本企業發展有長遠的戰略思考。企業領導者要親自參與文化理念的提煉,指導企業文化各個系統的設計,提出具有個性化的觀點、突出獨具個性和前瞻性的管理意識,感染和影響員工發揮出最大的潛力,以推動企業持續、健康、科學的發展。
2 培育企業精神,提升企業向心力
2.1 建設以企業形象為核心的物質文化
物質文化是由企業員工創造的產品和各種物質設施等構成的器物文化,是以物質形態為主的表層企業文化。通過對企業名稱、企業標志、商標品牌、員工服飾、辦公用品、現場環境、企業廣告、內部報刊和對外宣傳等進行統一標識、設計創作,形成具有鮮明個性、令人耳目一新的視覺文化,以全方位、多層次的表層形象來反映深層的企業價值理念,以此塑造出良好的企業形象。企業物質文化通過展現企業的直觀形象,使企業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對提升企業的知名度、美譽度和文明度具有重要意義。
2.2 建設以員工行為為核心的行為文化
應規范企業經營、管理、服務、宣傳教育、人際關系和文娛體育等方面的行為。在規范的制訂和實施中,要將企業的理念、價值觀貫徹在企業的日常運作和員工行為中,以形成企業的行為文化,使企業員工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能體現出企業的整體素質。企業行為文化是企業精神文化的實踐體現,是企業道德、企業精神的折射。
2.3 建設以完善制度為核心的制度文化
企業制度文化包括企業的領導體制、企業組織機構和企業管理制度三個方面。企業領導體制的產生、發展和變化是企業生產發展的必然結果;企業組織機構包括正式組織和非正式組織,是企業文化的載體;企業管理制度是企業在生產經營管理時所制定的,起規范保證作用的各項規定或條例,三者共同構成企業制度文化。企業制度文化既是適應物質文化的固定形式,又是塑造精神文化的主要機制和載體。建設企業制度文化,可形成一種約束企業和員工行為的規范性文化,使企業在復雜多變、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環境中處于良好狀態,從而保證企業目標的實現。
2.4 建設以企業精神為核心的精神文化
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活動中,自然會形成一些被廣大員工認可的經營宗旨、價值理念和道德行為準則等。企業要對企業宗旨、企業目標、核心價值觀、企業精神、經營理念、企業風格和用人思想等全部價值理念進行發掘、總結、提煉和升華,應整合、優化獨具本企業特色又具科學性、現代性、系統性和統一性的精神文化。企業精神文化是一種看不到卻能感受到的“經營資源”,它在無形中提高了企業的素質,成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取勝的重要力量。
以上四個企業文化層面的建設都很重要,要循序漸進,逐步推進、深化和提高,特別是要培養企業的共同價值觀。企業的文化理念要深入人心,得到員工的認可,以增強員工的自豪感、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自覺、主動地按照企業的共同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去工作、學習和生活,發自內心地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為實現企業目標而共同奮斗。
3 以人為本,發揚自主精神
從一定意義上來講,所謂企業文化,就是企業的“人化”。企業應該是為了人、關心人、理解人、重視人、依靠人、尊重人、團結人和培育人的系統組織。人是企業文化的主旋律,應以人為本。要想凝聚全體員工,真正形成合力,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構建共同的愿景,營造和諧的、積極向上的氛圍,將企業的利益與員工利益、社會利益緊密結合,使員工在企業中無論處于順境還是逆境,都能夠做到安心扎根、拼搏和付出。要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最大限度地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科技人才自我價值的實現搭建平臺。在企業的生產實踐中,應尊重知識、重視人才,牢固樹立“科學技術的競爭,關鍵是知識和人才的競爭”的人才理念,加強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制訂用好、培養、留住、吸引人才的激勵政策,形成工作重實績、重貢獻,向優秀人才和關鍵崗位傾斜的分配激勵機制,為人才成長創造良好、寬松的環境。建設學習型企業、培育知識型員工,也是營造企業文化濃厚氛圍的關鍵所在,“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不再只是一句口號,而是將學習、工作緊密結合、相互促進而成的生活模式。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團隊在企業中的意義越來越大,組織員工形成學習型團隊,能夠凝聚合力和激發團隊精神,能夠推動企業高效運轉,提升企業的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