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國
摘要:“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是拋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地討論,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學生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他們特別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強,在這種氛圍中學習,學生很放松,他們得到了釋放,在課堂上很放得開,對學習更加有興趣了。
關鍵詞:自主交流 展示 質疑
很榮幸我接觸到了“生本教育”這一理念,我聽了一場專家報告和一節生本語文示范課,初步感受了生本教育,后來通過看示范課、個人閱讀生本教育的書籍,結合自己的實踐,簡單談一下自己的學習體會。
一、生本課堂感觸
“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是拋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地討論,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學生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他們特別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強,在這種氛圍中學習,學生很放松,他們得到了釋放,在課堂上很放得開,對學習更加有興趣了。
其中,我們班的王天祥、蘇永帥同學的變化就很明顯,原來的時候他們倆在課堂上屬于不主動積極回答問題的那類學生,對學習的參與積極性不高,但自從我們開始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探究并走向講臺當小老師為大家講題之后,他們倆像換了一個人似的,積極性特別高,課下還動不動就問我問題,看到他們的變化,我特別高興、特別激動,甚至都不敢相信。通過看他們兩個的變化使我更加堅信“生本教育”能拯救每個學生解放每個教師。
學生都是帶著自己的研究成果走進學校,走入課堂。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地學習,課堂是學生交流展示的舞臺,在這里不是教師在教,而是學生自己把自主學習的成果和小組成員共享后在班級里展示交流,再由學生補充,一堂課中,看到的是學生的活動一個接一個,教師的語言少之又少。橋東小學一節語文中,我們看到上臺交流的學生講得頭頭是道,就是一位位小老師,一堂課的重點、難點,全由學生講清了,講透了。這在我們常見的課堂中由教師扮演的角色給了學生,學生完全成了學習的主體,他們在這樣自由的天地中自然地成長著。
我們可以看到學生的成長,那一個個講解,一段段表達分明讓我們感到了學生的自主成長,他們不再是知識的容器,不再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學生是那樣的投入,充滿激情。我們看到學生正如郭教授說的:“滿載著不完美不滿意地蓬勃地成長。”那是一種生命的活力,令人感動。
粗淺的學習讓我認識到教學最大的資源是學生本身,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應該對我的學生多一些理解、寬容和耐心。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在反復驗證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快樂成長。
二、我想嘗試的課堂
(一)別樣的課前三分鐘
別樣的課前三分鐘讓學生興奮不已。課前活動,由一位學生登臺發表三分鐘的演說。其內容廣泛,可以是與本課有關的內容,也可以是校內外新聞事件,還可以是自己所選的美文選段等。學生是脫稿,口齒清晰,語句流暢,接著是下面的學生進行二分鐘識記,最后由學生自己寫在積累本上,作為九年級總復習時的資料。一個月以后,學生還要對所選的內容進行賞析,也可以談自己的感悟或仿寫。
(二)別樣的教學流程
讓學生充分展示。大致流程是:
1.組合作在課間完成所要展示的內容,要說明的是,前一天教師必須布置預習題,讓學生前置性學習。課前學生要將展示的內容書寫在前黑板和后黑板上。
2.課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這里主要是進行補充和質疑的。組長帶領組員解疑,共同完成交流任務。
3.展示,小組輪流展示,先本組補充質疑,再其他小組補充質疑。補充這一環節是最精彩的,是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時機,看到學生個個出乎意料的表現,作為教師的我真是無以言表!每一節課都會讓我得到意外的驚喜。說真心話,這是我們無法用金錢或其他物品所衡量的!
4.教師適時適當點撥評價。這個過程教師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學生展示結束了再補充,補充內容要精、要簡。
由此得出生本課堂的教學流程是:預習(前置性內容)——小組合作學習——全班交流展示——教師適時適當點撥。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繼續學習生本教育理念,將生本教育深入開展下去。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在反復驗證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快樂成長。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自己也要學著做一個魅力教師,從而讓自己的課堂更加有魅力!
(責編 金 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