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振輝
摘要: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評價體系關系到學生閱讀興趣的保持和閱讀效果的保證。想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必須制定并啟動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評價體系。評價體系的制定要考慮總體原則的設計。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評價體系總體原則要綜合考慮個性閱讀原則、整體閱讀原則、外顯監測原則、簡單易操原則。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外閱讀 評價體系 原則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使學生學會正確的閱讀方法,擴大閱讀面,提高閱讀能力,是所有小學語文教師共同面對的難題。特別是在農村小學,因為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不夠濃,家長對孩子的閱讀能力不夠重視等因素導致學生的課外閱讀存在閱讀量不夠、閱讀質不高、閱讀范圍不廣的問題。自2012年起,我校進行了一項關于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評價的課題研究,期望通過研究制定一套課外閱讀的評價體系,讓這套評價體系充分發揮激起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監控課外閱讀進展情況、檢閱課外閱讀所得并明確不足,最終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的作用。
任何一套評價體系的制定都要考慮功效的問題。只有簡單易操作,能促進能力形成的評價體系才是好的體系。而一套評價體系的制定關鍵在于評價的總體原則。我校研究制定的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評價體系也不例外,在設計評價的總體原則時,我們從實際情況出發綜合考慮了諸多要素。
一、個性閱讀原則
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劇作家莎士比亞有句名言:“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強調的是每個人在閱讀的時候都是會有自己獨到、深刻的體會的。《2012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第三學段(5~6年級)明確指出:“學生在閱讀時要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所以說,在設計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評價體系總體原則時一定要把個性化閱讀作為首要的原則。換句話說,如果整個評價體系促進了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行為就是好的體系;反之,則不是好的體系。
每個人對文本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個人,不同的時間、地點閱讀的感受也不盡相同。造成這種不同的因素有許多,其中最重要的當屬性格特點和人生經歷了。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評價的時候要特別鼓勵學生大膽表達出個性化閱讀的部分,要根據不同學生給予相應的個性評價,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會。在評價甚至是評分的時候對學生的創新體會有獎勵,這樣才能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行為有好的促進作用。比如,在組織班上的《水滸傳》讀書交流會上,我們班上的一個學生就對李逵在江州劫法場時的濫殺無辜提出了批評并由此認為李逵算不上一個真正的英雄。我在把這個問題提交全班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對該學生的法制意識作了表揚,對他的善于思考、不唯書作了肯定。出乎我的意料的是,經歷這次討論、表揚之后,該學生對于《水滸傳》的閱讀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幾乎就成了我們班上《水滸傳》課外閱讀的權威。
二、整體閱讀原則
整體閱讀是指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側重對文本整體把握、整體理解的一種閱讀行為,這種閱讀行為著眼于文本的整體,注重理清內在的關系,結合時代因素領會文章的主旨,汲取文章的精髓。整體閱讀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發展學生健全的認知結構有很重要性的意義。因為小學生認知能力還不是很高,要求小學生很好地做到整體閱讀是不很現實的。所以說,整體閱讀的良好行為是需要語文教師大力培養的,需要語文教師在平常的課外閱讀的評價和指導中去率先垂范,去培養學生的整體意識、大局觀念。
在進行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評價的時候,我們往往會要求學生在閱讀文本的時候對美詞美句進行摘抄,對人物、情節進行歸納或是批注等等。諸如此類的做法確實對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行為有很好的監測作用,但是強調得多了就會造成對文本整體閱讀的割裂,成了對整體閱讀習慣的一種傷害。還是以《水滸傳》為例,在檢查美詞美句的摘抄和水滸一百零八將的綽號記憶時,我發現班上的不少女生做得特別好。可是在我讓她們根據人物的事件來概括思想性格時,就發現她們其實沒能做到整體閱讀。說穿了,她們的閱讀充其量只能算是表面、膚淺的閱讀。
三、外顯監測原則
閱讀活動其實就是從書面材料中獲取信息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是閱讀者的注意、記憶和思維的內部活動過程。要做到學生課外閱讀的評價,就要很好地考慮把學生閱讀后內隱的、既得的東西外顯化。外顯的程度如何關系到監測的效果。那么,如何才能較好地做到把內隱的、既得的東西外顯化呢?如上文所言,閱讀過程是閱讀者的注意、記憶和思維的內部活動過程。那么,我們只要考慮把學生閱讀時的注意、記憶和思維三項心理活動外顯化就可以了。從具體操作來說,把學生的注意和記憶外顯化要簡單一些,而要把學生的思維外顯化要困難一些。
思維的過程就是處理信息內容的過程。處理信息內容是一項高級的心理活動,只有運用正確的方法,經常性地訓練才有可能很好地完成處理信息的任務。比如,在評價學生閱讀后分析人物思想性格的水平前,教師要先教給學生分析人物思想性格的方法,要讓學生首先明白可以通過哪些方法來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以及影響人物思想性格的因素。在教學實踐中,我曾經以《水滸傳》第75回招安的章節示范了通過人物描寫方法對水滸好漢們思想性格的分析并剖析了他們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事實證明,這樣的示范效果是極好的。教師教給了學生思維的方法,其實也就是確定了外顯監測的點。
四、簡單易操原則
毫無疑問,學生的課外閱讀過程是一個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但是,作為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評價卻不能是復雜煩瑣的,而應該是簡單的、易于操作的。如果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評價復雜繁瑣,會讓小學生云里霧里、無所適從,嚴重的話,甚至會影響他們的閱讀興趣。相反地,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評價簡單、易于操作,是有利于引導他們閱讀的方向,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的。所以說,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評價是否簡單、易于操作關系到閱讀的效果如何、閱讀能力能否提升。
那么,怎樣才能做到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評價的簡單、易于操作呢?我以為,我們盡可能把原本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只要我們從語文學科的聽、說、讀、寫四項基本能力入手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進行評價就顯得簡單、易于操作了。比如,我就經常朗讀課外名著(當然是要和階段閱讀任務相吻合)中的一小段文字,讓學生來分辨這段文字屬于哪部作品,這就是從“聽”入手考查、評價學生的課外閱讀;每天的語文課正式上課之前,我會安排學生用幾分鐘時間朗讀他們閱讀過程中發現的精彩段落,這就是從“讀”入手考查、評價學生的課外閱讀;每周我都會抽出至少一節課時間,讓學生就他們的閱讀所得做交流探討,這就是從“說”入手考查、評價學生的課外閱讀;一個階段的閱讀任務結束后,我都會布置學生或是寫一寫讀后感或是對作品進行改寫,這就是從“寫”入手考查、評價學生的課外閱讀。
總之,在進行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評價時,小學語文教師只有努力探索評價的原則,制定適宜的評價辦法,才有可能真正監控課外閱讀進展情況,才能比照不足,明確方向。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評價才有可能促進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韓佳亮,王淑云.由兩個活動反思當前小語課外閱讀.教育實踐與研究,2006.
[2]陳賽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研究.天津師范大學,2010.
[3]許平.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評價有效性的探究.科教論壇,2012.
(責編 田彩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