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慧
摘 要:本文根據筆者指導“全國高職高專實用英語口語大賽”的經歷,從選手的選拔,指導教師應該具備的條件和題型指導策略三個方面分享了備賽心得,進而為后屆的指導教師和參賽選手提供參考,為高職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提供交流的平臺。
關鍵詞:全國高職高專實用英語口語大賽 選手 指導教師 試題及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8(a)-0198-02
Abstract:The author analyzed the strategies of “National Practical English Speaking Contest for Professional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selection of contestants, the qualities of the tutor and the tactics of different questions according to her own experiences which can be the reference for the following contestants and tutors. It provides an efficient platform for cultivating English communication abilities.
Key words:National Practical English Speaking Contest for Professional College Students;Contestant;Tutors;Test Questions and Strategies Analysis
教育部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和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委員會在2004年舉辦了“全國首屆高職高專實用英語口語大賽”,至今年,大賽已經成功舉辦了10屆。大賽堅持高職高專英語教育“以實用為主,以應用為目的”的主導方向,以“我學、我說、我成功(I Learn,I Speak,I Succeed)”為競賽口號,重點強調選手用英語解決職場實際業務問題的綜合能力,展現當代高職高專學生勤奮、陽光、團結、進取的精神面貌。大賽分初賽(由各有關院(校)組織)、復賽(由有關省、市、自治區教育廳(教委)高教主管部門組織)和決賽(由課委會、考委會和教育部高等教育出版社聯合組織),是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唯一的語言類賽項,受到全國高職院校的高度重視。
1 選手的選拔
“全國首屆高職高專實用英語口語大賽”每年都吸引著來自于全國各地高職院校的數以百萬計的師生參與,競爭之激烈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大賽選手的選拔不能匆忙地一蹴而就。
選手的選拔應該遵循早發現,早培養的原則,是整個教學團隊通力合作的結果。從新生開學伊始就著手,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觀察,對各科教師反饋的語音語調和口語較流利地學生進行培養,可以循序漸進地給他們增加賽題的輔導。然后通過第二課堂的英語各項大賽及本大賽的初賽層層選拔出語音語調正確、反應敏捷和具有較強的英語聽說能力、應變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現場感染力的選手。
2 指導教師應具備的條件
眾所周知,贏得任何大賽的關鍵因素除了選手之外還有一個-那就是指導教師,指導教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直接影響比賽成績。首先,指導教師應該是專業專家(expert),他必須專業能力突出,也就是說英語的綜合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領先。不言而喻,如果指導教師英語交際能力不強,也就無從教授學生口語表達技巧了。其次,指導教師同時也是個競賽者,學生雖然自身英語能力和綜合素質至關重要,但是因為他們沒有比賽經驗,對大賽流程、題型和重點等都不太了解,孤軍奮戰很難取勝,因此大賽也是指導教師的競技,臺上是學生的針鋒相對,臺下是指導教師的暗中較量。指導教師必須具有積極的工作態度和高度的責任感。指導教師應該以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指導學生參賽,不能只是給學生些資料,讓學生自己看,敷衍了事。再次,指導教師應該是規劃者(designer)。他應該仔細研究大賽文件,把握大賽精神,了解初賽、復賽、半決賽和決賽程序。筆者還購買了《全國高職高專實用英語口語大賽賽題精選》一書,從網上下載了大賽的模擬題和歷年的比賽視頻,對大賽題型進行歸納總結,發掘大賽的考題規律和重點,制定相對應的備賽策略,準備相關的大賽輔導資料。教師備完功課后,與初賽選拔出來的選手協商制定參加復賽的輔導計劃和輔導時間表,每次的輔導內容和預期目標都要有明確規定,同時每次輔導后材料要給學生回去后鞏固、復習。還有指導教師要是一個領導者(leader),應該具有前瞻性、洞察力和歸納總結能力。對社會熱點問題要有相關預測,對學生的模擬能夠銳利地發現學生的缺點和不足,提供相應修補策略。最后,指導教師最好是一個助理(assistant)。對學生的肢體語言、穿著和化妝等都要給予一定的指導。
3 題型指導策略
大賽內容都是參賽者在未來與外國人士交往和進行業務工作時可能涉及的內容,因此具有很強的實用性。為了讓賽題更具“實用性”,從第五屆起,在決賽中取消了朗讀部分,增加了“即席辯論”(Debate)。至此,半決賽競賽內容包括“職場描述”“情景交流”和“職場考驗”三個比賽環節,其中“職場考驗”環節為2014年本賽項半決賽的新增環節。決賽包括“職場描述”“情景交流”和“即席辯論”三個比賽環節。
3.1 “職場描述”題型應對策略
“職場描述”(Presentation)題型以圖表為主,題材廣泛,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人口等等多方面的內容。首先,指導教師應該就圖表進行歸類,通常有餅狀圖、柱狀圖和線形圖等。圖表主要說明一個事實或者現象,通過對圖表中所反映的具體數據的說明、分析、比較,對某種事物或現象的事實或變化情況等加以說明,并提出結論或看法。通常分以下幾步作答:第一,通過圖表已給信息和圖表分析確定其主題思想。通常用固定的套用句式表達,如:“As the bar chart shows, the number of people below the poverty line decreased dramatically during the years of 1978 to 1997”。第二,通過比較分析圖表中的數據,找出圖表中各個信息之間的關系,圍繞主題對其進行分類描述,不要逐一數字描述。描述時還要應用“組成”“排序”“比較”“趨勢描述”“極值”“數值”和“約數”的固定表達方式。第三,描述時要注意表達的多樣性和邏輯性。多樣性是指同一個句型要用多樣的詞匯、短語和句式來描述。如表示上升就可以有“increase/rise/ascend/surge/go up/climb/mount/level up”等的表達方式,這樣既不乏味,又體現英語功底的深厚。邏輯性是指描述要有條理,參賽者要利用“firstly,secondly,the last but not the least”等詞語有效連接各個分類描述,體現其思路清晰。最后,在描述的結尾要透過現象看本質,發現問題所在,并就問題提出解決措施,或者表達自己的觀點,聯系當前的時事。
3.2 “情景交流”(Interview)題型應對策略
這部分是參賽選手與外籍評委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參賽者往往要扮演抽到材料中的角色來解答由外籍考官扮演的客戶提出的各種問題。重點考查學生知識面、閱讀速度、理解能力、聽說能力和臨機應變能力。這部分在備賽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此部分題型通常是廣告、通知、企業宣傳資料等,應讓學生熟悉此類文體,培養學生在短時間內能迅速找到關鍵信息并能短期記憶的能力。第二,邀請外教參與備賽,與學生進行模擬訓練,使學生了解和熟悉外教的語音、語調和語速,并逐漸掌握外教提出問題的角度和思維方式,如指導教師提問中傾向于從材料中直接問問題,而外教傾向于把自己設在情境中進行提問,如果選手不進行此類的培訓,賽場又高度緊張,外籍評委語速較快,很有可能出現聽不懂他問題的情況。第三,要培訓學生臨危不亂地處理危機的能力。如沒找到問題答案可以說“This is a good question and I hope I can help you…”之類的話給自己爭取時間。
3.3 “職場考驗”(Role-Play)題型應對策略
此題型是2014年新加入部分,參賽者通過抽簽方式組成團隊并按照抽取的題目要求進行組內合作,針對某一生活或職業場景(如:校園)內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進行充分的情節設計。團隊中的每個成員根據既定情景和所扮演的角色進行從內容到形式的自由發揮,并以短劇的形式展示給評委及各位觀眾。評委根據各組的整體表現進行評分,每個小組的成績即為該組內每位成員的成績。本部分不建議指導教師賽前進行輔導,根據今年大賽的參賽經驗,這部分考察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即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創新能力、表演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等。因為小組成績的好壞直接決定了個人成績,所以變數較大,團隊成員的各方面素質都會影響到團隊成績,所以賽前沒有輔導的必要。不過,提供以下建議供參考:第一,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該多采用交際教學模式,采取多種教學活動如角色扮演等,使學生積極投入教學活動中來,培養學生溝通、協調、合作、創新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學生抽號組成一個團隊后,讓學生盡可能地利用賽前時間接觸,培養團隊意識,如今年比賽中有的小組的選手在“職場描述”和“情景交流”兩個環節失利后,即使本環節發揮最好也無法逆轉,但是他們都積極地參與了短劇表演,除了選手本身素質高、團隊意識強外,小組成員之間已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們不想給能入決賽的朋友拖后腿。還有,指導教師要在學生排練短劇時給予指導,使短劇主題鮮明、立意新穎。在角色分配上也要給把關,選手除了適合角色外還要發揮他們的特長,如今年大賽中有個短劇就是把一個口語非常好的選手設定一個去醫院看病的孩子的角色,全劇中沒有幾句臺詞,反而口語不是很好的同學長篇大論??上攵Y果怎樣。最后,指導教師應該利用現有條件輔助學生去做一些道具,這也會增色不少。
3.4 “即席辯論”(Debate)題型應對策略
本部分辯題通常是大學生熟悉的學習、生活話題或者社會熱點問題,無論正方或者反方都有話可說。在一分鐘陳述觀點部分,選手要先與評委及觀眾打招呼,然后有邏輯性地陳述自己觀點,最后歸納總結,重申自己觀點。在三分鐘自由辯論部分,由于時間有限不可能辯論得淋漓盡致,因此要抓住對方的漏洞,適當還擊、發問,既要做到有話可講,又要禮貌謙和而不咄咄逼人。指導教師可在訓練時給選手灌輸一些辯論技巧、常用表達方式和辯論禮儀,再進行反復模擬訓練,培養學生辯論能力。
4 結論
大賽的目的是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把高職高專實用英語口語大賽的理念和要求融入到英語教學中來,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與動機,推動教師更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內容和改革教學方法,為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服務。
參考文獻
[1] 大賽組委會.全國高職高專實用英語口語大賽賽題精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M].高等教育出版社.
[4] 楊喜存.高職高專實用英語口語大賽對英語專業建設的啟示和導向作用[J].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