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紅
摘 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變得越來越重要。由于周圍環境的影響,心理疾病越來越趨向于年輕化,尤其是在幼兒和學生時代,孩子對社會的認知度低,很容易受周圍復雜環境所影響,鑒于此種情況,對幼兒心理的健康教育工作變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 幼兒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途徑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人的心理并不是總處于一種一成不變的狀態,會隨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發展。心理并不是什么事物都能夠接受,而是會隨著情境的變化表現出積極的適應性或排斥性。
所謂的心理健康是個人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的許多特性相互協調統一,與周圍的許多環境相互適應。心理健康與心理的變化成相一致的態勢發展,并且在發展中相互起制約作用。所以心理是心理健康最基本的含義,而心理健康是在心理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科學,為心理的繼續發展研究提供保證。
二、對于幼兒時期的心理健康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是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主題。在幼兒3~6歲時期,心理的發展正處于一生中最重要的時期,具有強大的可塑性和發展的潛力,但是他們在心理上卻有著極度不成熟的表現。自我的調劑控制水平較低,認知能力差,極度容易受周圍各種復雜環境的影響,形成不正常不健康的心理。
對于學前的幼兒來說,心理健康關系他們的一生,并對他們的感情、認知和個性等方面產生深遠的影響。
基于以上各方面因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學會提出《兒童心理權益宣言》等文件,把發展兒童心理健康放到日常工作的首要位置。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更注重對下一代的培養,因此在這種情況之下,對幼兒時期心理健康的關注更明顯,通過在幼兒階段的各種情境創設,培養幼兒對于社會和家庭的責任感,使他們逐漸具有謙讓于人、自強不息的品格。
三、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
1.尊重幼兒心理。
雖然幼兒看似不懂事,但是他們的心理深處同樣和成年人一樣渴望獲得尊重,尤其是目前的高科技時代,因為幼兒通過電視和網絡等媒體接觸到的社會更廣泛,他們的心理水平已經遠遠超過過去,所以我們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首先要做的是尊重他們的心靈,用“你真棒”、“你是最好的”等話語對孩子們進行鼓勵,并用信任的目光和鼓勵化解孩子與老師之間的心理隔閡,從而喚起孩子內心深處的活潑和開朗。
2.校內外環境的心理健康教育。
幼兒接觸的環境較少,主要在學校和家庭兩個環境之中,因此我們在進行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時,必須注重這兩個環境對幼兒認知的發展情況,讓孩子們逐漸適應家庭和學校的環境。
(1)學校環境。
學校的環境是一個相對輕松地大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幼兒們在一起玩耍并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各種角色的模擬工作,從而使幼兒的心理產生安全感,讓幼兒們團結在一起。
(2)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是幼兒接觸最多的一個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幼兒輕易接觸到家長的各種觀念,他們的觀念可以影響幼兒一時的心理發展,也可以影響幼兒一世的心理健康程度。因此,家長應該端正心理健康教育的態度,克制自己的脾氣,提高自身的素質,并定期進行家長之間的交流活動,將教孩子的經驗互相傳授,只有這樣才能為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3.幼兒一日生活心理健康教育。
(1)游戲心理健康教育。
對于幼兒來說,游戲時是他們最快樂的時光,一日的大多數時間都是處于游戲的環境中,除了游戲本身的娛樂性質外,更重要的是游戲對于孩子自身的心理的影響,通過各種各樣的游戲,可以讓孩子們體驗游戲角色的責任和重要性,在一個游戲中可以讓孩子們學到關于團結的意義、獨立性的優勢等。在游戲中,孩子們能夠進行換位表演,更體驗所在角色的責任,對于以后幼兒長大步入社會具有長遠的影響。
我們在進行游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游戲的功能性、需要性和針對性原則。
(2)教學活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學活動應根據幼兒的心理特征和發展需求,通過一定的方式發掘幼兒內心的想法。我們在進行幼兒教學活動的時候,不能采取主觀的教學方法,而是以幼兒為中心,通過唱歌、繪畫、舞蹈等方式,對幼兒的心理進行引導工作。這樣能發現幼兒的興趣所在,讓他們身心得到放松,從而心理健康教學的目的。
4.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幼兒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幼兒是否合群等心理發展方向,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開展一些種花、植樹等活動隨機對幼兒的心理健康進行教育。
四、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個性化
由于每個幼兒生活環境的不同,學到的東西也就有所不同,心理上的差異也就有所不同,因此必須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個性化輔導。
1.開展個別輔導。
兒童在心理發展水平上都存在差異,并且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對不同的幼兒采取不同的輔導方式,能夠取得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在進行個別輔導的時候,應該搜集大量的案例并對案例進行深入的探討工作,這樣可以有效地學習心理衛生知識提高實際的操作水平,對幼兒的個別心理輔導能夠達到更好的效果。
2.問題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
很多幼兒存在心理問題,因此心理健康矯正工作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幼兒心理進行發展的時候,由于外界的不恰當因素會導致幼兒的心理變得畸形化,這就要求我們對這些幼兒進行心理健康的治療工作。在進行工作時,面對的是單獨的幼兒而不是全體的幼兒,要給予這些患病幼兒更多的心理關懷,讓他們正確認識問題。例如對于膽怯的兒童要塑造他們的勇氣,對于孤獨的幼兒要進行合群的引導等。
五、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1.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夠讓幼兒正確認識社會,感知社會的正能量,避免因不良因素導致心理畸形的發展。
2.能夠讓幼兒形成團結、自強的道德規范,有一種自律意識,使自己的行為正確化,對以后的成長產生幫助。
3.用積極的情緒面對生活,避免被社會的負面消息影響,能夠快樂地生活。
六、結語
幼兒的心理健康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我們在日常教育活動中,不僅要注重孩子的心理教育,更要家長和老師約束自己的行為習慣,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塑造孩子的心靈意識,讓他們有正確的心理發展方向,久而久之才能更好地團結小朋友,形成良好的自律意識,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充滿正能量,開心過好每一天。
參考文獻:
[1]魏歡軍.淺談如何進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J].幼教博覽,2010(12).
[2]吳琴.班主任如何進行心理健康教育[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院報,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