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高職院校的迅猛發展,高職學生人數已占大學生人數的一半以上。作為大學生重要組成部分的高職生,他們的禮儀修養狀況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而影響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針對我國高職院校禮儀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現代高職院校的禮儀教育工作必須進行改革。
關鍵詞:禮儀教育;現狀;對策
1 高職院校學生禮儀素養的現狀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在校學生幾乎都是90后,其成長背景與前幾代人明顯不同,其自身又是伴隨著網絡的迅猛發展而成長,國際上的前沿信息、文化動態他們都可以很快獲取,但是學生的自尊心強、責任心與自信心不足,禮儀素養不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責任意識弱化。90后學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就受到過多的呵護甚至溺愛,很多學生的多動性、自主性、獨立性和特有的青春期特征造就了辦事不計后果,在社會交往中不懂得尊重和體諒別人,付出少,要求多,缺乏責任感,權利與義務概念模糊。
2、自信心不足,溝通能力普遍較差。部分高職學生對走向社會的人際關系和復雜的社會關系感到畏懼。不知如何與人相處,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不知如何對自我進行形象設計,心理承受能力普遍不強,在走向應聘現場時,往往自信心不足、怯場、緊張、不知所措。
3、對禮儀知識了解少。有些學生對禮儀的了解的還很膚淺,有的把禮儀教育等同于單純的形體姿態展示和儀容儀表的修飾,有的學生還認為禮儀都是一些小事情,不屑一顧。因為平時對自己的禮儀要求不嚴格,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面試過程中運用禮儀時,讓人感覺拘束、做作。
綜上所述,高職學生禮儀素養存在的問題,影響了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形象,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有效的禮儀教育。
2 高職院校禮儀教育的現狀
當前高職院校禮儀教育存在一定的困境,是一個需要不斷完善與發展的過程!
1、當前大學生禮儀教育強調禮儀培訓,忽視理論支撐。禮儀是一整套規范化的人際交往的標準,以相對固定的程序或方式來表示尊重對方、以及獲得對方尊重的過程和手段!當前對于大學生的禮儀教育的方式,更多的是停留于禮儀培訓的階段,只是簡單的從禮儀規范的要求著手,應該怎么做就是具備禮儀了!而忽視從理論支撐層面著手,難以使大學生禮儀教育做到精神層面的升華,從而達到一個禮儀的境界!比如,大學生禮儀教育強調從個人禮儀規范、學校禮儀規范和社交禮儀規范,但對于禮儀的基本理論,包括禮儀的概念,它的原始意義是怎樣的,它的現代科學意義是怎樣的;禮儀的生成,即禮儀產生的淵源;禮儀的本質,即禮儀與其他事物相互區別的特殊的質的規定性;禮儀的作用,即禮儀自身在現代社會生活中所具有的功能等等的研究還有較大空間!
2、當前大學生禮儀教育覆蓋面有局限,實踐深度不夠。當前大學生禮儀教育的覆蓋面的局限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設置禮儀教育課程的高校的覆蓋面不夠!只有一些專業學校和有禮儀相關專業的學校對學生禮儀課程設為重要專業課程,大多數的綜合性院校僅僅是將這類課程視作業務自由選修課。二是禮儀教育內容涉及面不夠!一些相關專業的學生可能受到過較為全面的禮儀教育,而大多數的大學生可能只是受到過基本的個人禮儀規范、學校禮儀規范、社交禮儀規范,而缺乏公務禮儀、商務禮儀、政務禮儀等方面的教育!三是禮儀教育以課堂教學為主,實踐深度不夠!大學生禮儀教育的方式還是以聽取老師授課為主,除了部分禮儀專業的學生和學校禮儀隊伍的學生有機會獲得實踐的機會,大多數學生還是無法涉及到實踐中,更不要說到政府、企業等相關單位中的深度實踐!
3、當前大學生禮儀教育不足以實現大學生綜合素質大幅提升。禮儀教育是大學生快速并和諧地融入社會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當代大學生禮儀教育就是要使大學生逐步自覺地接受社會禮儀規范,成為符合社會要求的人,實現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大幅提升!但是當前的大學生禮儀教育不論是從理論研究層面,還是從實踐操作層面來講,都還缺乏實現大學生綜合素質大幅提升的力度;不論是從實踐方式儲備,還是從心里能力儲備來講,都還沒有能充分發揮其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功效!比如,大學生在走出較為單純的校園環境后,如何在走上工作崗位后與領導、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他們就可能缺乏與領導和同事的交流的禮儀方式,在不同的環境下,應該選擇怎樣的禮儀方式,應該具備怎樣的良好心態等等!當前大學生禮儀教育不僅要讓大學生掌握符合社會要求的各種行為規范,而且,還要培養大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提高他們的運用禮儀化解問題的心理能力!
3 高職院校禮儀教育的對策
嚴格來說,禮儀教育基本是一種養成教育,應該在基礎教育階段進行,在學生未成年時進行。但由于以前基礎教育階段德育教育的片面和不完善,沒有或極少進行這方面的教育,所以當代大學生雖然已經是成年人,即使進入大學,不僅要上大學的德育課程, 也仍有必要補一補未成年人的德育課程,亟待補上禮儀教育這一課。
1、高職禮儀教學模式的改革方向。根據現代禮儀教學理論研究及實踐經驗的總結,高職禮儀教學模式改革中職業教育與禮儀教學的結合、素質教育與禮儀教學的結合、實踐與理論的結合、禮儀訓練課外活動的引入、系統學習并養成良好習慣是教學模式的主要方向。高職禮儀教師應根據不同專業畢業生的實際工作需求進行教學模式的導入,運用講授、模擬及任務教學基本模式,科學開展禮儀教育工作。針對實際工作中禮儀素養的需求,高職院校禮儀教師需要強化對合作企業的溝通,時刻掌握不同專業畢業生工作中的禮儀需求變化,掌握現代企業發展中對人才利益需求的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及教學模式,促進學生良好禮儀素養及習慣的養成。
2、構建特色鮮明的課程教育體系。高職禮儀教育歸屬于高職課程體系,其角色、內容定位都應符合高職教育的職業導向性特征。因此,高校禮儀課程的設置應該突出綜合職業能力的特點,應根據不同專業學生從事的職業崗位需求進行差別設置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專業差異進行因材施教,使教學安排更具針對性、實效性。只有通過差異化的課程安排才能盡可能地做到讓學生學有所用、學有所長。筆者所在學院,學生專業有四十多種,由于不同專業背景和不同崗位需求,其知識面和技能專長也不一樣。如:理工科類專業,側重于公關禮儀及實踐訓練;經貿文科類專業,側重于基于工作過程的商務禮儀及訓練實踐;交通運輸類專業,側重于鐵路、地鐵服務工作過程的服務技能與服務禮儀及其演禮訓練。
3、聘請禮儀專業的專門教師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禮儀教育的過程就是禮儀習慣的養成過程,學校教師禮儀素質的好壞直接影響學校禮儀教育質量的高低。調查結果顯示,由于缺乏行業實際經驗,大多數禮儀教師的禮儀教育教學與社會及行業禮儀需求出現脫節現象。很多禮儀教師只是照本宣科講授禮儀規范,并沒有真正理解這些禮儀規范對于行業需求的深刻意義,缺乏對學生明確有效的指導。所以,應聘請專門的禮儀專業的教師教授禮儀知識,專業教師知識淵博,知識運用嫻熟,威望更高,能夠讓學生信服,這是學生學好禮儀的首要條件。同時,專業教師可以在給學生傳授基本行為準則及專業理論的同時,開發學生的創新力,讓學生更好地學以致用,將理論知識轉化成自己的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1]徐美玲.運用禮儀教育實踐平臺 強化高職生就業竟爭力[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7
[2]龔展.當前大學生禮儀教育困境及其化解策略——以湖南女子學院大學生禮儀教育發展為例[J].文史博覽(理論),2010,2
[3]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20年) [Z].2010.
作者簡介
謝九英(1981-),江西遂川人,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