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
摘 要:上世紀90年代后期,心理人類學問題的研究在中國學術界形成了逐步健康發展和日漸被關注的趨勢,心理人類學的研究并不是由人類學界的學者單獨開展和從單一的角度出發研究的,而是各個學界的學者分別從不同的派別不同的角度為出發點開展研究工作的。但是同時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比如不同的學者對于不同的概念有著不同的理解、每個學派的學者對于研究的主體也沒有明確的范圍、每個學者研究的學派也沒有明確的劃分為哪一個派別、各個學派的研究者和各個學派研究者之間研究的項目也缺少必要的溝通和交流研究等。如果要使中國心理人類學研究得以健康、快速、全面的發展,我們就不能逃避這些問題,我們必須正視、反思這些問題,在問題中發現背后的機遇,并抓住這些難得的機遇,使中國心理人類學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現狀;展望;問題;心理人類學
0 引言
上世紀90年代后期,中國學術界的一匹黑馬心理人類學問題的研究成了研究者們爭相研究的的人們學術問題,中國學術界研究專家們對此類問題產生了濃厚的研究興趣,并付諸了研究行動。但是中國心理人類學并不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只要稍對中國心理人類學的現狀加以深入的探討和深層次的分析就會發現,在中國心理人類學研究取得重大進步和影響的同時也存在著比如不同的學者對于不同的概念有著不同的理解、每個學派的學者對于研究的主體也沒有明確的范圍、每個學者研究的學派也沒有明確的劃分為哪一個派別、各個學派的研究者和各個學派研究者之間研究的項目也缺少必要的溝通和交流研究等。如果要使中國心理人類學以健全的制度和迅速全面的發展,就需要通過對中心理人類學現在的研究方法和方式還有進度以及涉及的那些方面進行研究和判斷分析,從而在這些的種種的方面存的那些不足之處和欠缺的地方重新進行探討和研究,本文通過對這些種種的方面探討和研究進而推動中國心理人類學的全面、健全飛速的發展。
1 國內心理人類學研究存在哪些缺點
中國心理人類學研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比如每個研究者對概念的不同理解、每個學派研究的主體、每個學派的劃分和歸屬、研究的群體和涉及的方面等這些構成中國心理人類學基本的組成部分上也沒有達成統一的意見。追究其造成這些問題的最基本原因就是由于中國心理人類學的研究并不是單一的由一個學派或者學科的學者進行研究和分析的,雖然每個學派研究的對象都是相同的,但是每個學派的學者在研究同一問題的時候,都會在他們本人所在的學派為角度出發去研究同一問題,每個學派之間都沒有主動地去進行探討研究,因此,一旦把這些個學派的學者研究出來的研究成果融匯到一起就會出現上述所說的那些基本的問題。
1.1 每個學者研究的學派也沒有明確的劃分為哪一個派別
在中國心理人類學研究者的研究過程中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研究者,那就是每個學者研究的學科范圍具體應該劃分為哪一派。在現今的國人認為心理人類學就是研究人的性格和人文文化的學科探討,之所以會讓國人有這樣的思想是由于國人在剛剛接觸心理人類學的時候就是這樣的格局,所以在國人心里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觀念,在現今的社會中也有一部分人認為心理人類學就是人文文化人類學的一個旁支關系。所以至于心理人類學到底應該劃分為哪一個學派哪一個學科到現在也沒有得出明確的結論。在心理人類學研究者的面前確定心理人類學的學科歸屬問題是面臨首要問題。學科歸屬問題是整個心理人類學研究問題中重中之重的一個問題。所以如果沒有明確心理人類學的學科歸屬,研究者就會按照個人的研究取向去開展研究。所以首先要確定人類心理學的學科歸屬問題這是很重要的。
1.2 不同的學者對于不同的概念有著不同的理解
在中國心理人類學研究中,雖然是不同學派的研究者都是在不同的文化和社會背景下研究共同的心理和行為目標,即使是同一學科的研究者使用的術語也是不一樣的,所以不同學科的研究者所用的術語就更加的不同。
在中國心理人類學,即使是不同學派的研究者在一樣的前提和條件背景下研究人們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活動這些問題的時候,每個學術界使用的術語也是不盡相同的。例如,針對這些問題有人認為是文化心理的研究;有人認為是民族心理問題的研究;在人類學界,和心理學界一樣,即使是研究相同文化背景下的心理和行為這一類問題,每個學派的學者都有自己的認知觀念,在這些學派中,有人劃分為文化與人格學派;文化人類學中的心理學派;國民性研究等。在民族理論界,即使是研究共同的心理素質問題,都有不同的稱呼,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心理素質,整個民族相同的心理素質,民族固有的思想,民主固有的思想模式,民族性格等。一個學科中的基礎就是概念術語。研究者之間交流的基礎和等值的研究目標都是統一的概念術語。因此,目前一項十分迫切的工作就是規范心理人類學的概念術語。
1.3 對于研究對象及范圍沒有明確的界限
心理人類學確立后怎樣確定自己的研究對象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之所以這么說是由于心理人類學的直接來源是“文化與人格”研究。它研究的是人格的發展過程,所謂的人格發展過程就是研究的是社火系統中文化傳統的傳遞、持續與變遷的心理過程與狀況。如果單單把心理人類學研究對象定在“文化與人格”上會有種種的不足,近年來,一些心理人類學研究者也逐漸的意識到這一點,基于種種的不足紛紛提出新的觀點和看法。現階段內很多學者對于西方文化中所提到的情緒因素進行深入研究,將此點作為人類心理學發展關鍵點。在人類心理學研究過程中不能忽視的是研究對象以及研究范圍。過去以往對于都是通過最為傳統的人格以及文化研究方式對于人類心理學進行研究分析。但是現在出現一種問題:心理人類研究對象為文化與情緒相互關系,但是此種方式對于自我以及文化之間的問題不能很好的解決。所以說,在人類心理學研究過程中第一問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設定研究范圍。
1.4 研究人員之間缺少充足有效的溝通
現階段國內人類心理學研究過程中各領域學者需要進行及時性的溝通,所涉及道到的行業主要有:心理學、名族理論學、人類學等等。國內人類心理學研究過程中發現了很多影響因素,其中一點就是:研究人員在研究過程中對于其他研究人員所使用的研究方式以及研究理論并不了解,甚至對于其他研究人員的研究成果有著一定的認識誤解。出現這樣問題的根本原因就是研究人員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進行研究分析的,在研究過程中各個研究學者需要的積極的進行溝通合作。但是實際的研究操作并不是這樣的,各學者并沒有很好的溝通的。由此導致了上述一些本不該出現的認識上的偏差。
2 國內人類心理學研究分析遭遇瓶頸
國內心理人類研究過程中存在著很多影響因素,這些影響因素也是問題出現的原因。在研究過程中不能忽視的是:心理人類學發展空間受到國家宏觀經濟環境環境下、社會科學發展基礎上、甚至是心理人類學自身因素的制約。通過最近幾年的改革發展,在構建和諧社會基礎上,需要將國內的民族經濟水平進一步的提升上去,這樣才能保證和諧社會穩步構建。中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國,是國民族統一的國家,但是各個民族之間的文化、生活生產方式、信仰宗教等都有著一定的區別,正是這些不同的影響因素,人們心理方面以及行為方式才會不同。由于各民族在行為和心理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所以在建設和諧社會和實施西部大開發的發展戰略過程中,同樣的政策也可能會出現不同的問題,所帶來的影響也是不同的。在這樣的環境下,心理人類研究人員需要及時的發現所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問題研究分析,找到合適的解決方式。這樣才能為構架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心理人類學研究需要國家科研基金的支持,這樣才能保證進一步的發展。就所研究課題來講,需要在社會改革開放以及現代化建設中,確保全局性、穩定性的發展。同時不能忽視的科學性以及創新性研究。國家對心理人類學在國家學科體系建設中的作用和地位的肯定。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家對發展心理人類學的支持力度會進一步的支持,相信心理人類學將會取得更大的成效。心理人類學的研究隊伍已經開始向專業化邁進。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經過多年推動性發展,國內心理人類學主要組成格局為人類學、民族理論學、心理學。心理人類學研究主要的側重點就是通過人類學的工作方式進行分析。再此過程中對于心理學理論因素也不能忽視,將研究重點放在不同族群中行為以及心理特點研究。心理學研究過程中主要的使用的方式是現代化的心理學方式,同時不能忽視文化變量影響因素。這樣研究方式模式下為日后心理人類研究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但是不能忽視的是學者之間的溝通需要不斷的增加,這樣才能保證問題解決,同時形成良好的發展格局。
3 結語
綜上訴述,心理人類學已經發展成為中國人類學學科領域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盡管與考古人類學、文化人類學、語言人類學等都是較小的分支,但是此項也是心理人類學前進的主要推動能力。日后,中國心理人類學一定會為世界人類學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斯大林.斯大林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周大鳴.現代人類學.重慶:重慶出版社,2009.
[3]葛魯嘉.從文化與人格到文化與自我——心理人類學研究重心的轉移.求是學刊,20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