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龍
摘 要:當代社會日趨復雜,許多大一學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試圖從大一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導方面探索高校對大一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探討加強大一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希望用心理健康教育來彌補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促進高校大一學生的健康成長與成才。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27-0285-02
當代社會日趨復雜,許多大一學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針對高校大一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研究適應他們身心狀況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模式,探究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維護社會穩定并實現中國夢的現實要求。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下加強高校大一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加強大一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人的其他一切素質實際上就隸屬于心理范疇,所形成素質結構的整個部分也都必須借助認識過程,受其他心理活動所限制才能形成和發展。”適時加強高校大一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學生的成長。
(二)加強大一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優化高校大一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結構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卻往往忽視了心理健康教育。人的思想活動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活動,掌握人的心理活動,可以更好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作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重視大一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健康教育為基礎,大力加強高校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加強大一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踐行“以人為本”為核心的科學發展觀并實現中國夢的具體體現
科學發展觀是做好高校大一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指導思想,要實現中國夢,就必須切實做好大一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充分重視大一學生的心理活動,切實尊重大一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尊重大一學生學生的主體地位。發現大一學生的個性差異,深入挖掘困擾大一學生的病因所在。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下探索高校大一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在高校大一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中存在著認識上的誤區
高校大一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在現實生活中很多高校大一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缺往往被忽視。在為數眾多的高校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常常由校醫負責,高校大一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被視為醫生醫治的病癥內容;另外的一部分高校則沒有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培養高校大一學生健全的人格,在課程設置上單純地傳授心理知識,學科化現象嚴重。而在更長的時間里人們更多的是把大一學生的心理問題完全歸因于思想問題和道德問題。
(二)大一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偏離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導。
1.高校的教育理念不能緊跟時代步伐。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很多,但傳統的工作方式在教育工作中仍占主流。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在對高校大一學生的教育中經常忽視作為教育主體的學生,只注重單純的理論說教,沒有尊重大一學生的傾訴的權利,沒有將高校的教育理念用適應時代的教育方式為學生自然接受并消化,往往被學生拒絕,結果適得其反。
2.高校的教育管理方式僵化。當代的高校大一學生無論是在思想道德理念方面還是在自我價值取向方面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多數高校教育工作者仍舊沿用舊有的高校教育管理方式,很多發生在高校大一學生身上的認識上的問題因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的偏差無法有效解決。
(三)高校大一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偏離了學生的心理特點
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設置中,忽視了高校大一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盲目照搬照抄國外的教育理念。我國高校與國外的高校在教育理念與教育方式上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學生受教育的教育理念截然不同,盲目照搬國外的心理健康教育勢必不能適應國內學生的現實需要,這些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高校的設置中成為雞肋。雖然心理健康教育屬于兩課的教學范疇,但高校“兩課”的教學卻多數呈現出教法單一、脫離學生心理實際的特點。
(四)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過硬的師資力量
“西南師范大學黃希庭教授在2001年對設有咨詢機構的74所高校的師資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共有咨詢人員453人,平均每校6.1人。就從業人員構成看,453名咨詢員中,有思想政治教育人員251人,占55.4%;醫務人員79人,占17.4%;心理專業教師94人,占20.8%;其他專業教師29人,占6.4%。”[2]由調查結果可知,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中只有極少數是心理學或醫學的專業人員,多數是由德育工作者兼職。這就不免會出現教師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欠缺,黨團干部缺少時間系統學習心理健康知識等問題。這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或對學生存在的問題來不及及時解決,或者根本就沒有能力解決。
三、在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下加強高校大一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的思考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對心理健康教育進行科學的定位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充分了解高校大一學生的心理狀態,有針對性地對高校大一學生進行有效地心理健康教育,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真正地教育好高校大一學生。
1.理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關系。首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度地一致性。2002年教育部下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綱要》明確指出:“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目標,以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為重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文件明確指出我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的上是一致的,他們的落腳點都是為了促進高校大一學生的成長成才。其次,要避免單純地用思想政治教育來說教,要充分重視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方式教育大一學生。不能簡單把高校大一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等同于思想道德問題,如果這樣看待,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將脫離實際,學生也會在受教育的過程中產生逆反的心理。
2.有效做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結合。首先,要深入細致地了解高校大一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的內在規律。在充分認識他們的思想狀況的前提下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有效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和技能,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健康的成長。其次,要重視教育手段和方法的靈活運用。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要吸收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尊重、接納、傾聽等理念的合理因素,科學地引導大一學生學會認知,增進大一學生的共鳴,同時,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應該運用課堂教學、團體輔導等教育理念對大一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與疏導,最終達到全面提高高校大一學生心理素質的目標。
(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提升“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科學發展觀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全新理念。“以人為本”作為科學發展觀這一戰略思想的核心思想,其在教育領域的要求就是努力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所以,要想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進一步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必須在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深化“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1.切實深化“以人為本”的高校教育管理理念。實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目標的歷史使命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廣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須在學習與實踐中不斷學習,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質量。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工作中真正地把“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運用到工作中,就“需要花大力氣認真研究已經發生深刻變化了的形勢,研究教育對象發生的變化。要總結經驗教訓,認真摸索新形勢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規律,真正使思想政治理論貼近社會實踐,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3]。
2.尊重大一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大一學生的主題作用。首先,針對高校大一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了解大一學生的個體性差異。當代的高校大一學生具鮮明的特點,他們自主性強、性格鮮明,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如果不重視大一學生的個體性差異,一味地說教,很容易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必然適得其反。反之,如果我們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能全面細致地觀察和分析每個學生,了解學生的思想和心理,就能夠抓住思想政治工作的著力點,使學生充分發揮其個性優勢,形成其獨立高尚的品格。其次,要充分尊重高校大一學生的個性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象是大一學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真正地尊重學生。在工作中,廣大思想政治教育者就必須要把握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誠待人的工作態度和方法,只有這樣,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注重改革高校大一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1.注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1995年國家教委在《中國普通高等學校德育大綱》中明確指出“德育的內容應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四個方面”。可見,只有將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科學合理地綜合運用,才能形成合力,達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最終達到高等教育的最終目標。
2.結合高校大一學生普遍存在的特點設置高校大一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當今世界飛速發展,知識更新日新月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也應該相應地做出調整和更新。高校大一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設置要跳出舊有的老式模式,要真正地從大一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來合理設置。高校應該在加強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教育的基礎上增加大一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格教育、就業指導和挫折教育等內容。
(四)加快具有專業性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高校師資隊伍的建設
我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較晚,實踐經驗較匱乏,再加上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周期長、專業性強,迫切需要一支具有較高專業素養和知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隊伍來承擔這項工作。作為學校,可以有計劃的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輪流派出去學習,也可以利用校內已有的教學力量,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人員對廣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進行培訓,并且要把培訓工作列入學校師資培訓的計劃中,作為一項長期的工作進行下去;學校也可以通過聘請和兼職等方式,不斷壯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隊伍,為這支隊伍帶來更多新鮮的血液和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和方法。
高校大一學生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應該充分重視高校大一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立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礎,切實提升高校大一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加大大一學生的心理輔導力度,切實為高校大一學生營造出良好的育人環境,為實現中華民族的中國夢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賀淑曼.個性優化與人才發展[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社公司,2001.
[2]鄭涌,馬建青,黃希庭.高校心理咨詢與德育工作關系的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1(11):22-23.
[3]努力開創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N].中國教育報,200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