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定建
【摘要】目的:探討觀察尋常型銀屑病應用中藥藥浴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尋常型銀屑病靜止期患者4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給予硼酸油膏每日外用治療)和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配合中藥藥浴治療),對比觀察兩組患者治療療效以及不良反應情況。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5%)明顯高于對照組(85%),差異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在進行藥浴后會出現一定的皮膚干痛、皮膚緊繃等癥狀,經外用藥后均得到有效緩解;觀察組復發率(14.3%)明顯低于對照組(25%),差異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尋常型銀屑患者應用中藥藥浴治療的臨床療效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且不良反應較輕,有利于促進患者盡早康復。
【關鍵詞】尋常型銀屑病;中藥藥浴;臨床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R532.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058-02
銀屑病是皮膚科較為常見的一種慢性炎癥疾病,極易復發[1],病程長,表現為紅斑、鱗屑,以頭皮、四肢伸側較為常見,依季節變化而加重,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臨床治療銀屑病患者的方法多樣,但臨床療效均難以令人滿意,近年來我院采用中藥藥浴治療,結果均取得滿意療效,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2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40例尋常型銀屑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處于靜止期,患者受損處皮膚顏色暗紅或者顏色較淡,隨著病程的延長,無新出皮疹且部分開始消退,干燥性鱗;或皮疹肥厚呈不規則片狀,大小不一;完全符合臨床關于尋常銀屑病的診斷標準[3],同時排除合并有嚴重的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及血液系統疾病者以及妊娠及哺乳期婦女。同時經中醫辨證分型分析,患者應屬于血瘀型或者血燥型,在舌部可觀察到瘀斑、瘀點,且舌質紫暗或舌質淡,舌苔少或薄白;脈澀或細或細數。現將所有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20例)和對照組(20例),觀察組中男14例,女6例;患者年齡介于17-64歲,平均(34.5±2.6)歲;病程最短2年,最長30年,平均(6.4±1.6)年。對照組中男13例,女7例;患者年齡介于19-65歲,平均(36.9±3.1)歲;病程最短2.3年,最長29.8年,平均(5.9±2.0)年。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方面(包括性別、年齡、病程等)差異對比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性較強。
1.2 方法
1.2.1對照組。所有患者均采用內服中藥(根據辨證尋常型銀屑病靜止期一般屬于血瘀型或者血燥型,治宜養血潤燥、活血化瘀、疏風之癢,湯藥選四物消風散合桃紅四物湯加減),若患者伴有感染癥狀,應積極應用抗菌素進行抗感染治療。每天應給予5%硼酸油膏外用,1次/d,連續治療21d為一個療程。
1.2.2觀察組。觀察組所有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配合中藥藥浴治療,具體的藥方組成:透骨草50 g,生地50 g,雞血藤50 g,白芍 30g,茜草50 g,蜂房50 g,白鮮皮40 g,苦參40 g,地膚子30 g,丹參30 g,紅花20 g。將上述中草藥加清水2000ml浸泡,2h后進行煎煮20min,然后將藥汁濃縮成500ml,將藥液倒入特制的木盆中,將提前準備好的中藥藥劑濃度調制成5‰-10‰,水溫控制在38℃-42℃,使患者裸身浸泡在中藥藥液中,每次浴洗20min,1次/d,連續治療21d為一個療程。
觀察組患者在進行中藥藥浴的過程中,應向患者詳細說明關于中藥藥浴的方法以及原理,告知患者治療過程中的配合要點,一定要注意將藥液溫度控制在42℃以下,藥液浸泡患者的身體部位應在胸中部以下部位。盡可能不要用浴液、香皂等洗浴用品,避免產生化學反應對臨床治療療效產生一定影響。若治療過程中觀察到患者出現大汗、憋氣、頭暈、心悸等不良癥狀,應立即告知醫生進行對癥處理。
1.3 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之前破損的皮膚完全消退,且并沒有出現新的皮損,或者只有一小部分點滴狀皮損現象。顯效:患者皮損癥狀相對于治療前改善幅度>60%,且并未發現新的皮損。有效:患者皮損癥狀相對治療前改善幅度介于30%-60%左右,并沒有出現明顯皮損現象。無效:皮損改善幅度在30%以下,或者出現明顯的新皮損。
1.4 統計學處理
選用軟件SPSS11.0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數據用(X±s)表示,使用t對其進行檢驗,χ2對計數資料進行檢驗,P <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 果
2.1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療效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觀察組治愈7例,顯效9例,有效3例,無效1例;對照組治愈4例,顯效8例,有效5例,無效3例,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5%)明顯高于對照組(85%),差異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n,%)
組別 例數 治愈 顯效 有效 無效 總有效率觀察組 20 7(35) 9(45) 3(15) 1(5) 19(95)對照組 20 4(20) 8(40) 5(25) 3(15) 17(85)2.2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對比。觀察組患者在進行藥浴后會出現一定的皮膚干痛、皮膚緊繃等癥狀,但給予硼酸油膏外用后,這些不適癥狀均得到有效緩解。
2.3兩組患者復發情況對比。經半年左右時間隨訪,觀察組治愈7例中,復發1例,而對照組治愈4例中,復發1例,觀察組復發率(14.3%)明顯低于對照組(25%),差異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 論
銀屑病是一種常見易復發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中醫屬“白疕”范疇,臨床西醫治療銀屑病的方法有多種,但是臨床療效均難以令人滿意,中醫治療注重從整體出發,基于辨證論治的思想采取個體化治療方案[3]。中醫學者認為[4],銀屑病主要是由于患者體內蘊熱,伏于營血,濕熱下注,疾病久延不愈,化燥生風,導致氣血凝結,運行不暢所致。因此臨床治之應以排毒化瘀、調和氣血、舒經活絡等為主要原則。中藥藥浴是中醫治療銀屑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主要是在中醫辨證論治基礎上洗浴患者全身或局部,使藥物經皮膚、俞穴、孔竅等部位直接被人體吸收進而融入患者經脈血絡中,隨人體血液循環直達患者全身,進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本次觀察的中藥藥浴藥方中透骨草、地膚子、白鮮皮、苦參、露蜂房利濕燥濕、祛風止癢;生地、白芍、雞血藤活血養血、養陰潤燥,防止燥濕太過損傷肌膚;茜草、紅花、丹參活血涼血化瘀。因此本中藥藥浴方可達到疏風祛濕止癢、涼血活血潤燥的功效。經現代藥理學研究證明,苦參、茜草以及蜂房等還具有強效抗炎作用,紅花、丹參等有利于血管擴張,促進局部微循環。王建湘等研究表明,利用本中藥藥浴方結合了中藥以及熱效應的雙重作用,可提高皮膚對中草藥的吸收率,有利于皮損局部皮膚的血液循環,增強局部皮損部位的血氧供給,促進局部微循環,使局部皮膚能夠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促進皮損消退。本組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在口服、靜脈給藥以及藥物外用的基礎上配合中藥藥浴治療,結果治療總有效率提高了10%,而復發率降低了10.7%,與臨床大多數文獻報道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尋常型銀屑靜止期患者應用中藥藥浴治療的臨床療效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且不良反應較輕,有利于促進患者盡早康復。
參考文獻
[1]劉衛兵.中藥泡浴治療銀屑病78 例[J] .北京: 人民軍醫, 2012, 41 ( 2) : 106~ 107.
[2]袁兆莊. 臨床常見皮膚病中醫證治.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12. 187.
[3]趙辨.臨床皮膚病學[M]. 第3 版1 南京: 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1: 759.
[4]王建湘, 朱明芳, 向麗萍1 中醫藥浴療法治療尋常型銀屑病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師雜志, 2012, 4 ( 1) : 96~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