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合平
【中圖分類號】R472.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7-0232-02
輸卵管結扎術是一種安全、永久性的女性節育措施[1]。由于絕大部分受術者是在不愿再生育的前提下要求作輸卵管結扎術,或是計劃生育工作對象,或是婦女方患有某種器質性疾病不宜再次妊娠、分娩者,或是夫婦患有某種遺傳性疾病情況,受術者對輸卵管結扎術的安全性和絕育手術后身體的恢復狀況缺乏科學認識,導致手術前、手術后出現不同程度的恐懼、焦慮、憂慮、緊張或抗拒心理,影響手術效果與術后康復,護理人員應全面了解和做好患者心理護理工作,對于受術者順利接受手術,促進術后康復有重要意義。
1 受術者的主要心理狀態
1.1 對手術的恐懼心理:恐懼心理是受術者普遍存在的最突出的心理問題,約占98%,它是受術者對輸卵管結扎術的親自體驗或是道聽途說不成功手術反例,或是看到同批術者術前的痛苦敘說,以及對某些手術醫生的言語生硬在群眾中產生的不良影響與自己聯系起來后產生的情緒反應。表現為緊張或興奮,畏畏縮縮,不知所措,特別是對手術器械碰撞聲反應十分敏感。
1.2 焦慮心理:所有受術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焦慮心理,這是受術者被當今社會離婚率上升現象產生的復雜情緒反應交織而成。擔心影響今后性生活,擔心損傷身體,影響月經,埋怨男方不理解、不體貼、不關心。表現為愁容表情,郁郁寡歡,甚至暗自流淚,怨嘆自己是女性。對醫務人員的動作、表情、語言十分敏感。
1.3 羞恥心理:是受術者存在的一種害羞心理,約占85%,尤其是農村婦女,術前備皮暴露會陰隱私部。表現為躲躲閃閃、臉紅、目光羞澀,說話吞吞吐吐,反射性地遮蓋會陰部。
1.4 抗拒心理:這種心理活動是粗暴、無理、易于激惹。在農村地區,由于受術者文化水平,思想意識處于落后、愚昧、陜隘境地,認為只有生男孩才是自己唯一的希望,才是自己的光榮與幸福。在這種思想指導下,部分人違抗計劃生育政策,不顧國家條例,不怕懲罰,企圖強行再生育,所以在結扎術中,她們對醫務人員的工作百般挑剔,橫加指責,無理取鬧,更有甚者硬性拒絕、逃跑,企圖躲過去。
1.5 受術者的心理需要:通過與受術者接觸、傾談,深感她們普遍的心理需要是溫暖、理解和安全,她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來到醫院,非常盼望能得到醫護人員的同情、安慰、重視,哪怕是親切的一眼,和善的一笑,最擔心的是被嘲笑、不重視,不理解與被訓斥。
2 心理護理
2.1 術前心理護理:女扎術前心理護理的目標:以消除受術者的恐懼心理、安定情緒為主。措施:把握受術者心理活動及主要情況,詢問是否有精神綜合征發病史。對預約的手術對象可通過播放“女扎須知”錄音和交談的方法,讓受術者了解手術的大致步驟,使受術者明白女扎術是一種安全簡單的小手術。介紹受術者術中配合好,不緊張,使手術進行得快而順利的例子,鼓勵她們樹立起堅強的信心。
2.2 術中心理護理:目標:以減輕受術者心理壓力,提高痛閾值為主。措施:由于大腦皮質對疼痛的反應除了與疼痛刺激的部位、強度、頻率有關外,還受患者心理狀態影響。由此可以運用暗示、轉移、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減輕受術者的心理負擔。術中提管時大部分患者感到難受,有反射性的嘔吐反應,此時囑受術者大口呼氣,不鼓氣,放松腹部肌肉,提前暗示受術者“手術很快就完成了”。此時護士可以與其談輕松話題,做分散其注意力動作。有些受術者在痛苦時往往抓住旁人的手或某件物品,護士應順勢輔助。
2.3 術后心理護理:目標:以關心受術者的康復和生活指導為主。措施:術后患者應臥床休息6~8h,可進半流質或普食。除按規定休假并且術后1月與3月各隨訪1次外,給受術者一張“術后注意事項”卡片,囑咐個人行為與性生活常識,消除受術者思想顧慮,此手術絕非社會上傳說的閹割,受術者將受到婚姻法和計劃生育政策條例保護。
3 小結
輸卵管結扎術是一種簡單、安全、有效的絕育措施,手術過程中需要患者密切配合,同時護士要針對患者心理障礙,做好患者心理護理工作,消除患者的恐懼、焦慮、羞恥與抗拒心理,讓患者得到溫暖、理解、同情、安慰和重視,有利于促進患者術后康復,減少并發癥發生。
參考文獻
[1] 郝文芝.輸卵管結扎圍手術期的心理護理[J].中國優生優育,2009,15(3):183-184
[2] 趙文芳.剖宮產同時結扎輸卵管圍手術期心理護理[J].吉林醫學,2010,31(17):2735-2735
[3] 林秋琴.外科手術患者的心理護理[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0,24(2):92-93
[4] 胡曉娟.輸卵管結扎復通術患者的常見心理問題與心理護理[J].醫學信息,2011,24(10):304-304